APP下载

谈小学品德教育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18-04-19陶茂锦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陶茂锦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升的同时,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大。面对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每一个人都应当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保证心理健康。而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快速成长的阶段,必须在这一阶段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才能保证为社会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人才。而在小学品德教育当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保证了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更加潜移默化的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健康的引导,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字:小学生;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况。而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所以这一阶段必须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与小学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根据实际调查,我国小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问题严重的小学生可能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在我国小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几种心理健康问题。

1、学生自身认知不足,缺乏自信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从客观因素来说,小学生往往都有着极大的被老师和家长关注和认可的愿望,所以当小学生的某些行为不能够获得家人和老师的认可时,小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而从主观因素来说,由于能力不足和厌学情绪的影响,常常使学习成绩难以提高,从而对他们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身心还不够成熟,没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出现挫败感时,不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本身的自信心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此情况的小学生,长大后往往都伴随着自卑、自闭等心理健康问题。

2、生活环境不和谐,对小学生产生压力

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其身心的成长有着關键的影响。例如生活条件较好的学生,只有学业上的压力,不需要考虑家庭生活问题,所以他们的压力仅仅来自于学校。而对于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则需要承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压力过大往往容易诱发学生的心理问题。又例如家庭关系和睦和家庭关系恶劣,或者两个不同家庭的学生,家庭关系差的学生其心理压力就比较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另外,我国虽然已经走向了小康社会,但是仍有不少地区还比较贫穷落后。在经济水平落后的地区,其教育水平也跟不上,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令这一地区的小学生喘不过气来,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崩溃的现象。

3、师生关系不融洽,影响小学生的性格

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的主要接触对象。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将对小学生的性格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根据现有的数据显示,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常常是小学生不能够与同学和老师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而产生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比较简单,常常忽视与他人融洽相处的重要性。所以小学生之间容易滋生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坏现象。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有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以上三点来看,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着巨大隐患,难以为我国培养出合格的高精尖人才。所以在小学品德教育当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二、在品德教育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们在上文已经探讨了我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本节中我们着重讨论在小学品德教育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笔者认为,要做好相关工作,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不多,不能充分的认识自身与社会他人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保证学生在实践当中体会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达到教学目标,最重要的能使学生在实践当中进行合作,消解与他人的隔阂,打开心扉,从而保证心理的健康。例如在学习《乐于助人》一课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中去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表演节目等。一天的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通过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认识自身价值,提升学生自信心。当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注意保证学生的安全,避开在风险性较高的地方活动,选择安全的地带。

2、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心理变化

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可以通过沟通来避免的,这也是大多数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交流来至于患者的原因,所以与小学生进行大量的沟通能够有效的避免小学生产生心理疾病。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上,老师可以提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来可以作为开放式课堂,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维能力;二来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主动的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老师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内心的心理状况,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例如在《满招损谦受益》一课当中,老师可以提出让学生对骄傲自满和谦虚谨慎两种品质表达看法,并且举出实际生活当中相关例子。如果学生对骄傲自满呈现认可态度,老师就要及时的制止这种想法在他们心中继续蔓延下去,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3、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除了增加实践活动,加强沟通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内容,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对于小学生来说,身心都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是压抑的、暗淡的,那他们不仅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内容产生抵抗心理,而且内心也会受到一定的伤害。如果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不仅会对课堂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对于思想品德知识更乐于学习,培养他们一个健康的心态。例如在《敢于表达自己的长处》一课当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鼓励他去结交更多的朋友,同时介绍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学生在不断认识新朋友的过程当中,不仅完成了课堂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自信的良好心态。

结语:总的来说,我国小学教育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问题。而为了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为我国的未来,培养出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兴文.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艺术,2017(11):58.

[2]洪邦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96.

[3]张仁伦.关注心理健康 确保快乐成长——论小学品德教育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好家长,2016(34):243.

[4]闫文钰.小学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实践活动[J].考试周刊,2016(18):138.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