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虽然不相见

2018-04-19扎西拉姆·多多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8年4期
关键词:菩提朝圣幻想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行者与友人、孩子的真实信笺。

这是一首人与人之间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

这是一本让人回归纯真、回归童真的疗愈之书。

书中收录多多书信40余篇,有对友人的坦诚,有对孩子的开解,有自己的心情流露,也有人生的感悟,在旅行的途中,一切人与人的交流都是真实可贵的。

人山人海,相见离开

姜静:

我来到菩提迦耶已经快两个月,和往年相比,今年大概是在此地逗留得最长的一次了。你以前总是问我,为什么要一次次反复地前来这个地方,那是因为菩提迦耶对于我们佛教徒意义非凡———

两千五百多年前,摩伽陀国的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被生、老、病、死的生命现象所触动,引发了对生命本质的反思,由此深切体会到了繁华欲乐的短暂与虚幻。悉达多王子二十九岁那年,毅然选择了出家,这是对他以往生活的彻底告别,他放弃了王位,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世人梦寐以求的奢华享受,开始了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

悉达多出家后,遍访当时印度各个门派的修道者,历经了六年苦行、种种磨难,但最终因为发现这些修行方法,都非究竟的解脱之道,而放弃了极端的苦行。悉达多沿着尼连禅河逆流而上,最后来到了位于菩提迦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跏趺而坐,寂然不动,他开始真正地逆溯生命轮回之河流。

悉达多以禅定之力,深观生命的缘起,直探源底,找到了轮回的源头———无明。当悉达多冲破了无明惑障,以谛实之语宣布:“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他是在向宇宙苍生宣告,他发现了生命潜在的觉悟本质,一切众生都拥有解脱的力量。悉达多因此被世人尊称为觉悟者———佛陀。而曾给予悉达多庇荫的毕钵罗树从此被称为“菩提树”,即“觉树”之意。

在佛陀成正觉后约两百五十年,孔雀王朝的君主阿育王来此朝圣,于菩提树旁建了一座塔寺,名为正觉塔。正觉大塔亦经历了几番兴废,相传12世纪末,印度的回教势力兴盛,对其他宗教多加迫害,宗教场所也被破坏无遗。菩提迦耶的正觉大塔原本也无法逃过这一劫,当时的佛教徒为了保护大塔不被破坏,聚集了所有能找到的人,搬沙运土,在一夜之间,用土石将整座大塔掩埋起来,变成一个大土丘。直到1881年,考古学家康林罕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重新挖掘,才使得大塔重见天日,震惊世界。

如今的正觉大塔禅修园修葺一新,绿树与塔林相映,在主塔身之外有三重外围,每一重都是可以围绕大塔行禅的步道,越是内围,则越是拥挤,若是在不炎热的冬季,这里甚至可算是接踵摩肩了。

但我仍喜欢每日来到正觉塔下转绕,喜欢听各国信徒用不同的语言诵经:梵语、巴利语、藏语、汉语、泰语、日语、越南语……我也喜欢接触来自不同佛法传统的修行人,上座部、大乘、金刚乘、出家僧侣、在家居士、游方的瑜伽士……当这些曾经被贴上不同名词标签的人们,一个个活生生地、可知可见地就在你身边,当他们由抽象的、带着评判的概念,变成了具体而真实的存在时,你会开始了解彼此之间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又是那么平等,因为这里是所有朝圣者的异乡,人潮之中你不再属于任何一个主流,你没有可以执持的标准,你不站在任何一个既定立场上评价他人。这种异乡之感,这种“少数派”立场,反而开启了我的孩童之心———全然接受,没有评判,人山人海,相见离开。

短暂的离乡,来到佛陀告别轮回的这个地方,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对以往生活的短暂告别。很多人选择以朝圣的方式去探寻内心,或者修行,我猜想,因为朝圣是一个很外在的出离过程。在我们熟悉的环境里,真正的自我会被朋友、家人、社会的价值体系、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等所压抑,甚至淹没。当我们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圣地,当我们远离了熟悉的环境、語言、社会形态、人际关系,我们不再被过往的一切束缚,就有一个机会为自己松绑,有机会瞥见自己真正的需要。若能从外在的出离带来内心的出离,那就达成了真正的朝圣。否则朝圣就仅仅是旅游观光、猎奇,甚至只是宗教狂热罢了。

如果能够以这样的角度去看待朝圣,那么能不能去朝圣反而不重要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能明白出离的本质,就依然可以“出离”坚固的自我及价值体系。就算哪儿也不去,我们仍然可以试着在心里创造一点空间,远离外在世界贸然加诸我们的标签与要求,放下这些外在的参考点,努力生发出足够的勇气和意愿去反观自我,聆听内在的声音。这样,我们便已经是这世间的行者了。

所以我深刻地知道,唯有将这“孩童之心”带入整个生活,从异乡带回原乡,方才是每一次朝圣的真正意义所在。

很多次,我都在正觉塔下祈愿,愿我能够在对待亲友、眷属的时侯,有着对待陌生人一般的宽容———理解他们因不同的生活经历而拥有不同的生命品质,容许他们因各自的因缘习气而有着不同的性情喜好。

很多次,我都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我和生活里的有缘人之间存在的亲疏关系,而忘记其实对方始终是一个需要一直被尊重的独立生命体。

很多次,我都默默告诫自己,爱,不是你控制对方的理由,爱,是你改变自己的动力。

若能有更为广阔的时空观念,我就应该知道,那穿行于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众生,我们都曾在宿世之中,彼此相属,但从未能天长地久,再深的执念,如今都只是一份隔世宿缘罢了。

在这个地方,我写下过一首诗: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孩子

请让我也这样唤你:

我的爱人

我的爱很少很羞涩

只够在日出之前说唯一的一遍

我的爱也生疏

还没有被岁月验证过呢

幸好

我们的生命也不长

短到可以一再地相遇

一再地遗忘

但愿以这冷峻的清醒,承載我更为深广、不加占有、无所期许的爱。也但愿你,早日具足勇气,爱他人,爱自己。

多多

全力以赴地生活在这个时代

多多姐姐:

我已经是一个初二的学生了,可我天生想象力丰富,爱幻想。我总是迷恋动画、漫画,我甚至感觉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为他们哭,为他们笑,我觉得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我会为了动漫里的一个结局,哭上好几天;会为了漫画里的一个情节,生上好几天的气。他们说我幼稚、爱哭、太感性,说我活在自己的虚幻世界里,我没什么好辩解的。因为我发现现实好残酷,现实中没有路飞那样的伙伴,没有犬夜叉那样的半妖,没有哆啦A梦的口袋,没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可这些始终只是一个梦啊,多多姐姐,这样爱幻想的我,到底对不对?

SY

亲爱的SY:

正因为现实总是平庸而多艰,人类才运用想象力创造了如此绚烂的文化———绘画、音乐、电影、小说、戏剧,当然也包括你最爱的漫画,这些都无不得益于人类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的向往。

你问我爱幻想到底对不对。我想首先肯定,幻想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够不被现实所局限,亦不为功利所指使,敢于跳脱与挑战常规的能力。可悲的是对大部分人来讲,这种能力在走向成人的过程里,会慢慢地退化,变得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谁还会整个白昼躺在河岸边,看白云幻化成苍狗?谁还会彻夜不眠,将自身幻想成侠客与竹影战斗?谁还愿意杀死命中的恶龙,谁还真的打算拯救地球?

更可悲的是成年后的我们,往往保持了对现实的不满,却放弃了对美好的追求。我们不敢像路飞那样为了伟大的梦想而战斗,不敢承诺生死与共,有始有终;我们不再相信真有人会单纯而热血犹如犬夜叉———虽饱尝世事苍凉与冷漠,却始终没有完全被腐蚀,被异化;我们甚至不会再傻傻如哆啦A梦,为自己的笨朋友一次次伸出援手,不嫌不厌。

所以亲爱的孩子,在进入成人世界之前,幻想,可是你身上的一种宝贵的能力与品质啊。

不过我们同时要明白,幻想,应该是创造美好世界的一股力量,而不是逃避现实世界的一个去处哦。幻想只是你内在的爱、勇气、冒险精神、创造力、幽默感等,暂时无法充分表达时的投射,只要你还能幻想,这些潜质就真实地在你的心中存在着,若非如此,连幻想都无法产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与认可自己的这些潜能,并在现实中寻找契机去表达它。就好像漫画家们,将自己心中的幻想,画成了漫画故事,让它们生动地展现在漫画书里,然后跨越国界乃至时代的流传,并且让许许多多的漫画迷深刻地被鼓舞,被触动,这不就是幻想与现实世界的完美交融吗?

亲爱的SY,我有一个建议,既然你是如此容易对漫画故事投入感情的孩子,你可以试着,给你喜欢的漫画人物写信,如同他们就是你真实的朋友。将你的故事,你的梦想,你的快乐和苦恼,你对美好的种种向往,都用书信的方式“告诉”他们,也将你在他们身上受到的启发、学到的思想、得到的灵感“反馈”给他们,当你将种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付诸笔墨,变成文句,其实就是一个认知与表达的过程,是将幻想中的自己,落实于现实的过程。你用书信与漫画中的人物对谈,其实就是你与自己的对谈,长此以往,幻想终会变成思想,你将拥有让现实变得美好的力量。

如同日本动漫巨匠宫崎骏先生2013年7月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所说的:“在这个时代最好全力以赴地去生活。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狂妄地评判一件事情的好坏。”当你全力以赴地运用你关于美好的想象,全力以赴地生活,没有人可以评价你的对错。

全力以赴吧,孩子!多多

2013年11月23日于印度菩提迦耶

(张云逸摘自九州出版社《虽然不相见》)

作者简介:

扎西拉姆·多多,原名谈笑靖,生于1978年。《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见与不见)》的原作者,曾出版作品集《当你途经我的盛放》《喃喃》等。

猜你喜欢

菩提朝圣幻想
俄藏инв.№2522西夏文《修菩提心》考
布依少女
《菩提心》创作随想
朝圣
菩提心系列之2 50×50cm 金潜纸重彩 2015年
菩提花
锁不住的幻想
御风而行的朝圣之旅——青海湖骑行记
LIKE BUTTER FOR THE SOUL 朝圣之旅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