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的国际警务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研究

2018-04-17谢曼娜杨明樊琳

学苑创造·C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一带一路

谢曼娜 杨明 樊琳

【摘要】本文分析国际警务人才培养现状与质量,以及国际警务人才培养机制,并指出警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完善国际警务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一帶一路” 国际警务人才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118-02

“一带一路”倡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与周围国家的合作,振兴我国经济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警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一带一路”倡仪背景对国际警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国际警务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立足于新的发展形势,加强国际警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国际警务人才的必要性

(一)“一带一路”对国际化警务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促进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思路,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仪,必须与沿线国家相互了解,增强互信,开展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实现互惠共赢的发展目标。在“一带一路”倡仪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对国际犯罪行为进行打击,为“一带一路”倡仪推进创造有利的环境。而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势必要有一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国际警务人才。在这一背景之下,国际警务人才培养工作成为现阶段警务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打击跨国犯罪的需要。“一带一路”倡仪的提出,不单单依靠与周围国家在基础设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还需要依靠于稳定的外部环境。自“一带一路”倡仪实施后,中国与东亚、东南亚等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出去”,国内犯罪团伙也在谋求更大的利益,通过与国外犯罪团伙进行勾结,牟取暴利。加强国际警务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对国际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从而有效消除犯罪行为给“一带一路”发展带来的冲击。从“一带一路”倡仪推进现状来看,国际化人才的不足,是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一个短板。国际警务人才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可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弥补“一带一路”倡仪短板,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倡仪的发展和进步。

二、国际警务人才培养现状

(一)办学力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警务院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国际警务人才的培养需求,主要体现在教师缺乏相关经验,这使得国际警务人才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国际警务人才培养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但是现阶段警务院校的教师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国际警务教学经验,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只能进行理论分析,缺乏实践指导,这导致国际警务人才培养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二)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突出。现有的警察院校的涉外警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理论内容陈旧,对新的国际形势把握不足。各阶段教学衔接不顺畅,国际警务人才对基础理论知识把握不足,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够对理论知识予以有效利用,影响国际警务人才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缺乏有力支撑,导致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需要不一致,使国际警务人才能力提升受到了不利影响。

(三)忽略复合型国际警务人才培养。我国的国际警务人才主要分为维和防爆警察、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国际警务执法警察。在对维和防爆警察的培养上,注重的是驾驶、射击、散打、外语的训练,而在办案业务方面的培训较少。驻外警务联络官多为文官,注重的是语言与外事业务等理论知识培训,轻实训,使得其实战能力欠缺;而且外语培训也仅是以英语为主,小语种为辅,导致小语种警务人才匮乏。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的母语很多都不是英语,譬如土耳其,有次我国需要跟土耳其警方进行反恐合作,而因全国懂土耳其语的警务人才稀缺,难以挑选出合适的警务联络官,最后造成了合作上的被动局面。国际警务执法警察多从现有警察队伍中筛选,从事的大部分是跨国追逃、打击毒品犯罪、破案等工作,他们未进行专门的语言培训,因此执行任务需要翻译或当地联络官的配合。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国际警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不高,缺乏复合型的高级别国际警务人才。

三、现有国际警务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现有国际警务人才培养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着以下局限性。

第一,与国外合作办学开展项目较少,合作范围窄,惠及面窄,导致资源利用不足、利用受限等问题存在,影响到了实际效果。通过国外合作办学,目的在于使警务人才能够得到充分锻炼,使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由于合作项目少、范围窄,无法为国际警务人才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这对于国际警务人才能力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二,项目合作过程中,多以“中国一欧盟警务培训项目”为主,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项目合作较少,导致国际警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第三,人才培养衔接机制建设不足。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借助于有效的衔接机制,能够使警务人才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进行实践训练,使国际警务人才的能力得到更好提升。但是在人才培养衔接过程中,受到办学条件以及合作方面的影响,人才培养缺乏有效衔接,警务人才培养较为片面,使警务人才队伍处理国际问题时经验不足。

四、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国际警务人才教育培养机制

(一)在警察学校中增设国际警察教育专业。为了更好地培养国际警务人才,很有必要在警察学院中设置国际警察专业,并且重点招生。警察学校中设置国际警察教育专业,会使国际警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的更加明确。国际警察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强调基本的警察知识和技能,更多地融入了国际警察职业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对于国际警务人才的培训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警察教育专业的设置,要注重做好区分,并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使国际警察教育专业在师资配备、设备配备方面,符合国际警务人才的培养需要,使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得到更好提升。

(二)针对“一带一路”发展形势,做好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课程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并进行考核,计入学分。在入學时安排军事训练课程,提升军事素养,培养警察意识,树立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课程设置中安排1-2个月的公安基地见习,增强对警务工作的认识,提前适应国际警务工作。加入外语口语学习课程,强化外语口语。

(三)尝试多元化国际警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人才培养模式,譬如采用2+1+1中外共同培养方案,即学生前两年在国内接受基础课及专业课教育,第三年选拔素质过硬的优秀学员赴国外学习1年,第四年到公安部门实习。同时,也可招收国外的学生到我国来学习,在学生交换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考核。浙江警察学院国际警务合作方向班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他们院校跟美国的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合作,第三年到美国学习犯罪调查等课程。

(四)加强师资力量,完善办学条件。“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警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更加注重人才素质能力和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在办学条件建设过程中,各院校要注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院校的基础设施,为警务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在进行师资力量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人才的引进,譬如聘请国外优秀的警察院校的老师来我国教学,同时选派老师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五)实行多导师制,多维度指导。为学员提供多位导师跟踪指导。导师包括校内的专业老师,也包括我国的合作单位的教官、国外合作警察院校的教官、实习基地的教官等,鼓励学员与教官多沟通,学员定期反馈与教官的沟通情况和学习情况。多导师制和多维度指导模式的应用,发挥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使教师队伍在对学生指导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国际警务人才的培养需要,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一支实力强大的国际警务人才队伍。

结合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来看,国际警务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构建要立足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对现有模式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进行修正,力争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国际警务人才,为推动“一带一路”倡仪创造更加稳定的保障和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陈相芬.“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

[2]郭福春,王玉龙.“一带一路”建设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

[3]张海龙,杨世汝.“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关东学刊,2016(4)

[4]王驰,殷建国.公安智库建设视阈中警务研究人才培养策略[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4(5)

[5]杜芳,董向东.国际警务执法合作人才培养论纲[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6]于群.国际化警务专门人才中外合作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1)

[7]周菊兰,王青.涉外警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研究——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供求匹配视角下的广西法学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实证研究”(GXGZJG20168098)

【作者简介】谢曼娜(1983一),女,满族,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刑事侦查学,矫正教育学,狱政管理学;杨明(1963一),男,广西北流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育。

(责编 丁梦)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一带一路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