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高职院校女生教育管理困境初探

2018-04-17赵一璇

学苑创造·C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大学生教育管理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性别视角,阐述高职院校女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代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从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管理内容、教育管理手段三个方面论述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构建。

【关键词】女大学生 教育管理 社会性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096-02

社会性别是指历史文化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角色分工、精神气质、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社会差异,它是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定位、期望和规范的综合表现。社会性别理论的目标是实现男女平等,性别平等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女性和男性作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既有一般大学生的普遍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女大学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和需求,关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理念的转变及模式的创新,对女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女生教育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根据各高校男女生比例,分层抽样广西区内六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针对女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仅有两所高校(女生比例均在70%以上)有专门针对女生举办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女生节”)。

(一)教育管理理念滞后。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女生的教育管理上,重“管理”轻“教育”,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撑,没有积极发挥女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其盲目、被动服从,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另外,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女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关注女大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个性化发展,较少关注女大学生特有的认知和情感特征。

(二)教育管理内容单一。在女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未婚先孕、人际矛盾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风险点。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女生安全教育、异性交往等内容,但普遍缺乏对女生理想信念、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也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设计。

(三)教育管理手段僵化。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但有,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很多方法不够灵活、适用性不强。主要问题表现在:日常管理的形式主要依靠检查、监督,思想教育的形式主要依靠说教、灌输。这些手段缺乏内化机制的情感约束,缺乏积极促进的动力源泉。结果导致教育管理忽视了人性的丰富性和人的行为的复杂性,部分学生并不认可学校的管理制度,甚至心理上抵触老师的说教和灌输,使教育管理的工作失去深度、没有效果。

二、高职院校女生教育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第一,传统性别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家庭、学校、社会仍对女生的社会角色缺乏较高的期待,导致对高职院校女生的教育管理针对性不够、引领性不足。另外,在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项调查中发现,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女大学生,普遍认为仍然存在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第二,大多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忙于各项日常事务,缺乏对女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理论基础的学习研究,使得其未能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女生培养的真正内涵与需求。

第三,高职院校女生自身特点。从两性的自身性别特征来看,女性更倾向于追求稳定且安全的未来,男性往往更偏好挑战与改革。当代女大学生在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自我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心理敏感、情绪多变、人际交往问题频发、理想淡化、信念模糊、价值观更现实等特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还普遍存在知识面窄、文化基础薄弱等问题。

三、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女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角色伴随两性分工方式的改变相应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通过自己的能力在职业阶梯中向上移动,但女性在职业发展中仍存在种种障碍,女性在领导者中的比例仍远低于男性。在新的形势下,创新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必然取向,探索符合学生需求、适应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女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根本在于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基础在于把握教育管理内容,关键在于改进教育管理手段。

(一)教育管理的理念创新。以培养女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就业观为目标,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女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女生管理工作体制。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依据,进行组织机构和职能调整,加强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专业建设,建立民主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做到教育上高度、管理有韧度、服务带温度。

(二)教育管理的内容创新。教育管理内容应以女大学生安全管理为基础,以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深度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女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形成熟练的合作技巧。在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中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第一,在思想教育方面,加强理想信念的引领,引导女大学生形成自尊自爱品质。第二,在养成教育方面,以优秀传统礼仪为抓手,重点加强女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第三,在日常事务管理方面,给予女大学生更多主动权,提高其自觉性、动手能力,强化自我管理,同时重视针对女大学生的服务和帮助。第四,在勤工俭学及贫困生资助方面,注意培养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第五,在安全教育方面,加强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应对突发危险的能力。第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重点加强自我意识、性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专题教育。第七,在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方面,加大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扶持,完善实践基地管理,着重培育创新意识。第八,在校园文化活动及社团管理方面,组织有针对性的、融合理想信念、自立自强等价值引领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锻炼才能的平台。另外,重视对学生干部群体中的女生骨干的指导和引领,引导其提高竞争意识、提升耐挫能力,注重培養一批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三)教育管理的手段创新。第一,把握以社交媒体为重点的网络平台,充分发声;女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上,偏好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用好线上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女大学生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合实际生活。第二,充分运用体验式、情景式教育方法,引导女大学生及时反思,利用其特有的认知和情感特征,形成内化机制,使教育内容真正入脑人心。第三,重视女大学生的个性化服务,成立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女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及时的帮扶和指导,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充分结合起来。第四,在校园内寻找和树立女性领导典范、励志榜样,讲好成长故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五,打造更多社会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逐渐增强其社会认知度和责任感,在实践中拓展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得到道德熏陶。

女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她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因此,女大学生教育管理也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式、解决新问题,努力把女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勤于思考、乐于奋斗、敢于发声、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实现其全面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论“90后”女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

[2]滕学芹.女大学生特征分析与思想教育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3]王香婷,刘瑞霞.女大学生思想教育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范伟弘.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5]杜雯.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社会性别视角下高职师范类院校女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2016SZ045);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度校级教研科研项目“社会性别视角下高职师范类院校女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2016YZC44)

【作者简介】赵一璇(1988一),女,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德育,学前教育管理。

(責编 丁梦)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女大学生教育管理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健康公平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