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小学校园阅读生态圈的建设探索

2018-04-14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圈互联网+数字

缪 红 肖 冲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生态逐渐延伸到教育行业,在“互联网+”的发展形势下,教育行业缔造出新的业态和命题,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使教育本身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范围。教育的现代化和规模化逐渐走向正轨,教学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完善,直接加速了当今时代阅读场的变迁,使人们在与信息技术的交互中创造出阅读新模式。

2016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Pad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增长了5.9%,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越来越熟稔于数字网络这种开放性的媒介形式。

“互联网+阅读”将数字网络与阅读文本无缝链接,实现了阅读内容的丰盈性与阅读资源更新的及时性,“互联网+阅读”下的阅读教育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如果把教育比喻成一棵树,这棵树的成长必然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土壤、阳光、雨露和更大范围的生态。互联网技术和阅读媒介的支持,就是教育生态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小学阅读生态圈的探索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当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信息技术带来的革新,阅读教育如此,学校的教学改革亦应如此。站在网络阅读时代的路口,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洪流,我们必须对传统阅读方式式微,传统阅读信息困顿的悲歌必须消歇。如何让孩子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中均衡成长,在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中健康发展,如何使孩子在培养阅读秉性的同时感受现代化信息技术带来的实用与便捷,在个性阅读中提高读写能力,在平等的交流环境中创建属于自己的阅读场域,教育者在思考,学校在探索。

“华已之才,实人之能”,我们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才能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理念,学校的管理者,更是教育的思考者,他们的文化情怀,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深谙阅读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也深知现代化的信息媒介对孩子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学校开始不断探索阅读教育的新路径,走上现代化阅读教学的新征程。

在阅读生态的建设上,我们首先着力于阅读场景的搭建与阅读空间的创设。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教育思路与数字阅读“为思想做减法”的理念不谋而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购置数字阅读机,放置在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文化角,这些新伙伴从此便成为孩子阅读路上的良师益友。课间,孩子围簇在借阅机旁,如临其境的有声读物,生动有趣的动画绘本,大开眼界的科普视频,孩子们沉浸其中,在欢声笑语中分享着最为新鲜的阅读感受,这大概便是阅读的魅力,抑或获得知识的喜悦。

数字借阅机丰富的阅读资源,新鲜的阅读体验,开拓着孩子的阅读世界并不断挖掘其潜能。教师和家长用手机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便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阅读。阅读的内涵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数字技术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发散性、开放式的存在,师生在这种崭新的媒介信息里深化对阅读的体验。

而如何才能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阅读生态圈呢?我们尝试立体化交互阅读环境的创设,而这种创设依然依托于数字媒介对阅读感受的综合延伸。于是,在数字借阅机的基础上,学校开通了校园阅读的计算机学习终端与手机移动端,在资源配置上保证了学生学习行为的综合实现,架构起“三位一体”的立体化阅读生态圈。通过建立学校的网上名片,师生通过账号登录阅读平台,海量资源得以快速检索,阅读系统时刻关注着师生的阅读需求,并不断更新、扩充图书内容,不仅为师生阅读提供资源支撑和互动支持,也为学生个人空间的建设与个性化阅读学习的完成提供有利帮助。

二、小学阅读生态圈的实践运用

1.创新阅读形式 平板课堂为阅读教学注入活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需求,我们开设移动平板课堂,利用阅读系统将信息的储存、分化、整合与再生能力发挥出来,将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组接融合,拓展教学内容,放大阅读的思维空间维度,阅读课堂更加直观化和动态化,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可能。

以《小王子》平板课教学为例,教师利用阅读系统的课程平台,为学生搭建了丰富有趣的阅读课堂。阅读资源的充盈能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多维度、多渠道地认识“小王子”,学习兴趣的产生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从内容导读到全文阅读,从音频欣赏到视频解读,从教师引导到师生互动,阅读系统契合了学生阅读学习过程的进阶性与完整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在“线上+线下”的交流中分享阅读感受。学习完课程后,学生即可进行在线阅读测评,检验学习效果。

2.创建手机移动课堂 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互动

每晚7点开始的阅读讨论成为3年级5班孩子们每日的期待,从感受乐趣到体悟学习,从自主阅读到分享讨论,孩子们在每日的阅读体验中逐渐养成了阅读习惯,开放性的自主阅读让孩子们摆脱束缚,而交流分享的喜悦又让更多爱读书的孩子聚集在一起,班主任教师为这些爱读书的孩子们创建了手机移动课堂,作为移动阅读教学的组织者,不仅参与到孩子们的阅读讨论中,也引导了孩子们的阅读学习,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

在手机移动课堂的对话情境里,师生的讨论话题具有发散性和延展性,文字、图片、语音、直播等呈现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使交流更加生动有趣。那些平日不太爱表达的孩子也逐渐变得活泼起来,在同伴们的支持与互动中日益成长,不断进步。

3.学生建立个人空间 进行个性化阅读

读书尚学之风的形成,务必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和个性化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基础。数字环境下的自主阅读不但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学生获得一定权限后,便可进入可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课堂。学校依托网络强大的书目资源,构建起一个深度立体化的学习总库。

无论是在手机还是计算机上,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创建个人学习空间,在书房里添加感兴趣的图书或课程,进行个性化阅读学习。在阅读系统里,承担起“装订知识”使命的是图书搜索功能,与网络海量资源库相链接,使每一种图书、每一种思想都能从驳杂的网络信息中进入个人书房,这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认知,通过阅读空间的构建,打造属于自己的阅读圈。

4.家校共读 助力学生阅读提升

阅读不应局限于校园,家校阅读生态的形成能够最大可能促进学生阅读行为的实现。我们在网络阅读系统的媒介支持下,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家校阅读环境,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阅读系统不仅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家长阅读书目,家长能汲取专家的教育建议,也可以利用移动端参与到孩子阅读话题的讨论中,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交流感受。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从教师的引导延伸到亲子的共读,孩子的阅读获得非凡的意义和效果。

5.学校管理者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 管理学生学习行为

无法跟踪学生的阅读进度是传统阅读教学的缺漏,学生的学习疑问也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为了完善阅读教学的监管体系,我们采用网络阅读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功能,能够系统性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各项数据,及时跟踪学生动态,把握各阶段学习情况,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无论是阅读课程的学习,还是阅读活动的开展,学校都能及时监管学习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把控和综合管理。

2017年1月初,我们开展了寒假阅读活动,从统计数据得知,截止到2月14日,全校师生的总阅读时长为526小时56分钟,总使用量达1 257 803人次。师生利用手机端、计算机平台进行阅读学习,使假期更加充实有意义。

图1 各班课程学习数据

图2 活动类型分布

图3 活跃度高的学生统计

在整个阅读活动期间,学校利用后台管理功能,对各个时间段的学习数据进行跟踪,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利用督导、通知功能对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管理,使阅读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得到针对性解决,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全校学生在完成阅读课程后,学生在阅读平台选取更多感兴趣的图书、专题进行拓展阅读,记录阅读笔记,在班级小组里分享,与大家进行讨论互动。校园阅读手机端作为基于内容传播的移动社交载体,学生通过发帖、跟帖的形式在小组分享阅读体验,通过点评、点赞、转发等传播知识、交流观点,实现信息传播和共享交流。

图4 各年级学习课程数统计

三、小学校园阅读生态圈建设反思

当前阅读场景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内容制造方必须以更加精良的方式装订内容,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任何一种阅读方式都有一个适变的过程,互联网正在以指数速度引发信息、观念、知识和思维的碰撞和爆炸,旨在传播文化和思想的阅读教育在这样一个不断扩大的链式反应中,应该与时俱进,完善生态圈,以积极主动的方式拥抱数字技术而获得新的生命和内涵。

猜你喜欢

生态圈互联网+数字
答数字
新区制造生态圈
数字看G20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