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风终解伊人意,晚来春雨润英红

2018-04-13张潇逸

求学·素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惠英红金像奖机会

张潇逸

人物小传

惠英红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香港女演员,1977年,她在张彻导演的电影《射雕英雄传》中饰演穆念慈一角而正式出道,并签约邵氏电影公司。1982年,她凭借电影《长辈》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20世纪90年代,她开始涉足电视剧,出演了《戏说乾隆》《隋唐英雄》等剧,2010年凭借电影《心魔》获得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惠英红是著名的女打星,她凭借矫健的身手上演了无数动作大戏,为观众所喜爱。她出演的角色虽英姿飒爽,但又总是带着一丝沧桑落寞的意味,就算是强势的女中豪杰,回眸的一刹也都会流露出一丝楚楚可人的风韵,这让她多了许多值得深思回味的底蕴,并让她在2017年摘取了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人物评价

实在无法用诸如“戏如人生”这样的词汇来机械地评价惠英红这样一位演员,因为电影毕竟不是生活,生活也许比电影更戏剧化。

如果说电影是演员品尝生活百味的方式,那么對惠英红来讲,电影更像是一种奢侈品,一种在生活之外能给予她灵魂深处快乐的良药。她的一生,正如其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是别人的两生”。戏里和戏外,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织、合奏,让她的生命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电影中,她侠肝义胆、刚强无比,生活里,她却无奈地游走于医院和剧场之间;电影中,她是备受宠爱的少女伊人,生活里,她却始终孑然一身孤单到晚年;电影中,她是英姿飒爽无惧无畏的霸王花,生活里,她却几次徘徊在自杀与崩溃的边缘。她用爱与真诚诠释着大众的电影,也用情与泪灌溉着自己的人生。正如凡·高所画的向日葵,一半是欢欣,一半却是寂寞。

这是怎样一段心路的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几经波折的跌宕人生。

人物故事

十几年前我坐在下面,看到很多优秀的电影人坐在这里,当天很早就颁女配角奖了,但我没拿到,我就想我做得不好,我希望有一天可以站在这里拿最佳女主角。2009年我拿了女配角,我告诉自己,我要发挥得更好,每个角色都要让你们惊喜。感谢评委实现我的梦想,感谢导演在那么多人中给了我角色。我拿到也不会放弃,还会再来。

——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惠英红的获奖感言

一拳拳打出的机会

湾仔骆克道,惠英红从小就跟母亲和妹妹在这里卖口香糖,为了生存,惠英红甚至经常跟妈妈到酒楼拿剩菜回去吃。“脱贫”成了当时惠英红的一个强烈的念头。后来,她在夜总会跳舞被午马发掘,由此进入演艺圈。

惠英红曾说她做第一女主角的历程。当时,武打片是主流。因为大家都拍打戏,有些人觉得痛,就放弃了。在拍《烂头何》的时候,原来的女主角拍了第一个镜头——被人打,拍完后她说很痛,然后静悄悄地走了。等导演找她时,她已经回家了。那怎么办?没有了女主角,立刻就要找人。惠英红去试镜的时候,导演曾看过她试演。女主角辞演后,导演看到旁边跑龙套的惠英红,就让她马上换衣服,于是惠英红就成了女主角。

“有一个镜头是被人打了四十多拳。刚开始一个男演员冲过来打,打几拳后,我冲出去吐,吐完走回来再被打。如果换作其他人,不还是走了?但我不能走,因为如果不熬过这一关,我就没机会了。我只有成为明星,家里才能有好的生活。”惠英红说。

素材解读: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惠英红觉得疼吗?疼,但这一拳拳打出的是她的机会,是她在贫困的大海里捞到的一根“脱贫”的稻草。

在跌宕和痛苦里成长蜕变

在那个武侠动作片盛行的年代,身手不凡的惠英红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但是她一直将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没有钟楚红美,又不如张曼玉倾城”。

于是,她不停地努力,努力让内心变得踏实,并在跌宕和痛苦里成长和蜕变,她曾回忆过往:“那时我每天开工都会受伤,大大小小的伤有几十处,有时韧带断了一半,有时膝盖裂开了。有一场戏是让我从四楼直直地跳下来,当时下面有榻榻米(海绵垫),还有一层纸皮盒,我就下来到那个点,但因为我太轻了,下来的时候没有掉到纸皮盒上,就骨折了,后来被人抱到医院去拍X片,发现整个骨头都断了。可是剧组在催,而打石膏要两个小时,来不及就不打了,随即我又被抱到现场。武术指导抱着我,我用上身去打,下面的腿还在骨折。”直到今天,每当她讲起这段故事,都还会热泪盈眶,是艰辛是疼痛也是幸福。幸福什么呢?或许只是自己又一次坚强地挺了过来吧。

素材解读:没有一种幸福的背后,不站着一个曾经咬紧牙关的坚定灵魂。我们看到惠英红在舞台上的大放异彩,更应看到她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对命运的不妥协。

转型与心态

1982年拿了第一个金像奖后,惠英红逐渐成为邵氏当家的武打明星。不过,她并不情愿被“打女”这个标签固化,一直希望打开戏路,多拍不同类型的片子。对于她的尝试,公司并不允许,因为他们觉得惠英红是动作演员,她的武打电影很卖座,他们怕惠英红转了第二个型,换了第二个形象出来,未必会成功。

但当时的惠英红觉得,即便是艳星的角色,只要故事好,自己便愿意尝试,“我不甘于每天都打到全身伤。那时候重文轻武,明明知道你是全香港票房最高的演员,但是你是动作演员,就只能让人觉得你是大老粗,和艺术沾不到边。所以我很想去拍一些艺术片,它性感也好、艳星也好,只要我觉得是艺术的,都肯拍,但是机会始终不是我的。《男与女》我拍了一天,公司又不给我拍,给了钟楚红拍,钟楚红拍之后就红了。有些事情,我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戒律在那里,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要在30年后才有这个机会”。

素材解读: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抓紧机会,在时机还未成熟时默默准备和等待机会。惠英红如今早已转型成功,她用积极的心态努力地为自己的人生铺设未来。

曾经的主角·过去的配角·现在的主角

1982年,惠英红摘走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但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风向标开始变化,打女开始不吃香,再也没有导演找她演青春少艾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母亲之类的二三线角色。她那时不甘心,整个人都处于崩溃边缘,甚至一度想自杀。在朋友的帮助下,沉寂了几年的惠英红逐渐恢复工作,开始尝试大量配角角色——《宫心计》里的谭司膳,工作能力一般,但对地位非常渴求;《巾帼枭雄》里的刘芳,典型的老好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后来她又在一部轻喜剧中,演了一个软弱和彪悍兼顾的师奶角色……她学会了面对现实,她觉得角色没有大小,只要是好角色,她都开始慢慢接受。

2010年,凭借在电影《心魔》中的出色演出,惠英红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这时距离她上一次获得这项荣誉,已过去了28年。在台上发表得奖感言的她,哭成了泪人:“我很想拿这个奖。拿了第一次之后,我风光了十几年,然后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跌到谷底,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找我,不知道为什么逼自己进入死巷。我把自己藏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连放弃自己的生命都试过,因为真的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么样。但我现在很有信心,我知道我是属于电影的,只要是好角色,我都会尽量演好。”

素材解读:在小项目里慢慢磨炼自己,突破只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遇到瓶颈期的时候,“肯熬”或许是每个人都应该收到的建议。

时间是一位魔法师,它会让付出的努力有所收获。2017年是惠英红收获的年份,却不是说停止的时候,正如在金马奖颁奖典礼上,惠英红说:“我拿到也不会放弃,还会再来。”

猜你喜欢

惠英红金像奖机会
香港金像奖延至2022年“合二为一”
惠英红:自信可以优雅地老去
没机会下手
成长的机会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