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书印之道

2018-04-13杨华银川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杨华王羲之篆刻

◆杨华(银川)

书法和篆刻于我来说,基本上是不计投入产出比例的,入不敷出是常有的事,好多朋友认为这有点划不来。我自己以为这是怡性之道,而非生财之道。这种物质的投入转化为我充实的精神生活。写字刻印,赔了纸墨石头那是常有的事。我以为人在大千世界,要想心情舒泰,便不能与金银相较。不爱斯道,不入斯道,是体会不到这些的,吾入斯道终不悔。

把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学习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偏执与狂热则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在我心中,这是一门大道涵养小技、小技蕴含大道的艺术。书印创作,植根传统,汲取古贤创作的精华与养分。泱泱大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艺术使我终身受益。

书印之道,最难的是“墨写自己”。在创作上不能形成个人面目与独到风格,那么即使一手王羲之,满纸颜真卿,任你功夫再深,也逃不掉被古人一手罩死的下场。“书奴”与“印奴”两个词,虽然尖刻,但却骂在了点子上,真个是“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何谓个人面目、独到风格?还不如说是艺术个性。以魏碑的峻峭险绝,决计和王羲之的飘逸秀雅无缘;以黄牧甫的刚正挺拔,决计和邓石如的圆融无碍相背;以吴昌硕的雄浑朴厚,决计和陈巨来精致含蓄格格不入。人心不同如其面,各有特色的人物个性,酿造出各有特色的艺术个性。由此可知,一个缺乏个性的人,就绝无可能成为一流艺术家。书法和篆刻如此,绘画与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书印之道,最微妙的是“笔随情生”。王羲之撰《兰亭序》,天朗气清,心绪和畅,于是乎就有了笔底的清真自在;颜真卿写《祭侄文稿》,家人死难,悲愤难抑,于是乎就有了笔底的顿挫沉郁……情绪变化系于天时人事的环境变化,就如春和景明,这时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和阴风怒号时的创作,大异其旨趣。这一点于书于印是有通感的!去年暑期,在朋友的邀请下,我和几位圈儿里的名家在宾馆笔会,鼓刀奏石,挥毫作书,观者如云,宽阔的大厅大桌,加上沸腾的人气,使我情绪被激,落刀恣肆,挥笔狂放,气势恢宏,便和平时在家创作、清茶一杯、悠悠然忘怀得失的田园诗人式创作,效果大不一样。

书印之道,最苦恼的是“劣迹传世”,那可真能羞愧死人。传说赵孟頫晚年书法大进,对于早年的创作很不满意,于是出一高招,凡是有持早年书法来访的,一律以两张新作换回一张旧作。此事我也深有体会!近年以来,自感写字刻印之技各有长进,书法渐入沉浑敦实之道,篆刻也显典雅绮丽之姿。可是好多朋友,连同家人,却喜欢我早年书印之作,说是“书法飘逸潇洒、婀娜多姿,篆刻精工不苟、平正中和”,让我无奈。有次,一台湾友人购藏了我多年前创作的四方《心经组印》,借旅游之际来大陆寻我拜访。目视旧作,但觉印风平板无奇,刻工也显稚嫩,于是毅然收下将印面磨去,内子玉芬大说可惜,来人也茫然若有所失。后来,我为他重新创作四印,并赠送楷书横幅“福在简淡”,以示歉意,得者点头含笑,满意而归,成就了一段金石笔墨的佳话。否定之否定,现在否定过去,将来又否定现在,就是在这不断否定的涅槃中,诞生出更加美丽更加多姿的凤凰。

书印之道,最开心的是窗明几净、日丽风和,有心上人侍墨于侧,沏上一杯香郁郁的清茗,俗客不到,此时兴致忽来,即便拈石下刀,亦或展纸落墨,趁着自我感觉良好,刻一印,成一印;作一书,成一书。要是挥写擘窠大字,顿感气吞万里如虎,完成后一阵自我欣赏,得意处禁不住拍案狂叫,就更加是感情投入,此乐何极了!书与印,既写技巧,又刻风格,更抒性情;既给天下人看,又写知音看,更给自己看。一个艺术家要是不能够孤芳自赏,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又何能成为天下第一流的大家?

游目山光八言联 书法 杨华

铁如意馆题画诗抄选二 书法 杨华

正大光明 书法 杨华

应势而为勇于担当 书法 杨华

题《越王自用剑拓本》 书法 杨华

重建大唐龙泉寺之碑·碑拓 书法 杨华

心经 书法 杨华

猜你喜欢

杨华王羲之篆刻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poxy-amine: Cross-linker type and degree of conversion effects
Generation of mid-infrared supercontinuum by designing circular photonic crystal fiber
王羲之送字
篆刻
杨华
王羲之书兰亭序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