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网络视角下独立董事与企业创新绩效

2018-04-12

财经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董事背景变量

周 军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一、引 言

创新是企业获取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未来价值增长的源泉,企业创新投入逐年加大,创新产出也逐年增加[1]。学术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2][3],很少关注“人”的直接作用。创新是复杂、不确定程度非常高的企业活动,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高素质人才的参与[4],从人的视角研究如何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使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提升,创新绩效最大化。而另一方面,企业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企业内部人与外部投资人的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内部人谋取私利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可能对企业创新绩效带来不利影响。

独立董事作为拥有较高专业化背景的社会精英,一方面能发挥其专业特长,监督企业内部人利用创新活动可能发生的自利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利用其技术专长,为企业创新的决策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咨询。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能否履职尽责的重要决定因素,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份子,独立董事信息获取的多少与质量,受到所处社会网络的影响。那么,独立董事网络是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而独立董事是否拥有技术背景会不会对上述影响产生差异?本文使用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一方面,实证分析独立董事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将样本组分为有技术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和无技术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比较两组样本回归结果的显著性,从而探究不同专业背景下独立董事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差异。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其一,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企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尚未涉足独立董事网络与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为创新绩效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其二,本文深入探讨了独立董事网络发挥创新作用的机制,区分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为企业进一步利用独立董事网络提升创新绩效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发展

董事网络是指董事同时在一个以上的董事会任职,由此而建立的直接和间接的网络关系,网络中的个体被称为连锁董事[5]。连锁董事拥有资源获取优势,Mizruchi(1996)认为富有资源的企业能够在网络中占据有利地位而控制其他企业,处于资源劣势的企业往往也希望通过连锁董事获取信息[6]。因此,董事网络为企业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平台。通过连锁董事,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及时获取外部资源、共享信息、降低风险。网络中的个体都占据这不同的网络位置,Putnam(1993)认为处于不同网络位置的连锁董事所获取的信息的深度与广度有差异[7]。中心度越高的企业可以获取越多的信息与资源,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新知识(Deutsch,2011)[8]。董事网络中心度是衡量个体在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的程度,测度与每一董事直接联系的其他董事的数量,表明了个体在董事网络中的活跃程度;中心度越高的董事对新信息的获取能力越强。

独立董事一般是具有会计、法律、技术等专业背景的社会精英。独立董事在多个董事会任职的情况较多,彼此之间的交流一般是通过董事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独立董事通过董事网络建立的是一种弱联结关系。而内部董事在外兼职的情况较少,彼此之间能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多,建立的是一种强联结关系。Gulati(1995)认为弱联结关系能够为企业获取异质性、互补性的知识[9];弱联结是企业创新的一项无形资产。强联结关系提供的信息冗余程度高,属于同质性信息。Tiwana(2008)认为虽然强联结与弱联结能够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发挥互补作用[10],但是,异质性信息是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的关键。因此,独立董事网络能够为企业创新绩效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新首先需要企业从外部获取大量的创新知识;获取新颖与多样化的知识会极大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Ibarra(1993)认为新信息有助于企业解决创新过程中的设计和生产问题[11]。董事网络作为信息获取与传递的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大量信息,并且程度中心度越高的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基于这种信息获取优势,企业获取的大量信息中包括创新信息,可以根据创新信息识别创新产品的需求,完成知识搜索;进而可以通过董事网络及时传递信息,完成知识的转移。这种创新知识的获取(知识搜索)与及时的传递(知识转移)会有助于企业产品的创新[12][13]。企业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创新周期长,过程复杂、不确定性高,给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形成了一种另类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为管理者追求私有收益操纵研发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好的网络位置能够帮助独立董事减少与内部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有能力实施对内部管理人员的监督,减少代理成本[14]。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独立董事网络程度中心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会影响其对公司治理作用的发挥:具有投行背景的独立董事会促进企业的外部融资;具有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降低公司的诉讼风险;具有学术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提高企业的专业产出水平[14][15]。创新是一系列知识整合、管理的过程,创新周期长,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的创新投入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并不一定成正比。企业首先需要制定创新战略;其次,企业从外部获取的新知识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整合;最后,在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需要进行严密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Cohen & Levinthal(1990)认为企业从外部获取的信息往往与企业内部的行为模式与已经积累的知识难以很好的融合[16],任胜钢(2010)认为信息的嵌入性和粘滞性会阻碍企业对其的有效利用[17]。这就需要企业对新信息有较强的筛选、整合能力,从而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

相对于无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拥有工学或理学的学术背景,具有技术知识与研发经验,更有能力利用好网络位置所带来的信息优势。具体而言,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已经积累了关于创新的相关理论、见解与思考,能够识别有价值的创新信息,相对于无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较好的网络位置更有助于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将创新信息内化为创新资源,更有助于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利用信息优势发现创新过程的问题,防止管理层利用研发活动谋取私人利益,从而更为显著地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效率与创新产出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相对于无技术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在有技术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5年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为消除异常值的影响进行了以下筛选:(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被ST、PT过的公司样本;(3)剔除存在变量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的6974个观测值。文中发明专利数与专利总数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以及手工整理;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指标均由手工整理,并使用大型社会网络数据分析软件PAJEK计算获得;控制变量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其中的市场化指数来自樊纲等编著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

(二)变量定义

1.解释变量。本文选用年末在任的董事形成的董事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检验,具体使用PAJEK软件计算的中介中心度来测度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是网络分析中的一个关键的结构指标,主要包括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考虑到网络必须为网状结构才能计算出程度中心度这一指标,而网络要形成弱连接才能计算接近中心度,因此本研究选取中介中心度作为董事网络的衡量指标。

中介中心度:

(1)

其中,gjk是董事j与董事k相连结必须经过的捷径数,gjk(ni)是董事j与董事k的捷径路径中有董事i的数量,∑i

本文使用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平均值和最大值作为主要的研究指标。首先,平均值计算的公司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可以衡量公司层面的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平均水平;其次,选取中介中心度的最大值是因为考虑到在董事会中,某一个网络程度很高的独立董事会极大影响公司具体决策的制定[18]。本文将职业背景是生产、研发、设计的独立董事定义为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Tech in.dir)。独立董事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及公司年报,并通过手工整理。公司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为1,无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为0。

2.被解释变量。本文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测度为创新产出。即:企业当年获得的专利数(Total Patent),包括实用新型与发明专利(Patent,不含外观设计专利)。

3.控制变量*篇幅所限,控制变量计算过程略,作者备索。。参考已有研究,本文的控制变量(CONTROL)包括:公司上市月数(Month)、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Dual)、独董比例(OUT)、机构持股者比例(Institution)、利润(Profit)、企业总资产(Size)、公司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四大(AK)、托宾Q值(Tobinq)、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增长率(Asset)、董事会规模(Board)、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固定资产比率(FIX)、营业收入现金含量(cash)、营业收入增长率(Revenue)、董事年龄(AGE)、高管持股比例(Manager)、董事薪酬(wage)、女董事人数(Women)、董事是否具有政治背景(Political)、市场化指数(Market)和年度(Year)、行业(Industry)虚拟变量。

(三)模型设计

本文基础回归方程为:

1.独立董事网络与发明专利数

Patent=β+β1Betweenness+∑βjCONTROL+εi,t

(2)

2.独立董事网络与专利总数

TotalPatent=β0+β1Betweenness+∑βjCONTROL+εi,t

(3)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是文中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中数据所示,公司层面独立董事网络中介中心度均值乘以1000的中位数、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62、1.64和1.72,公司层面独立董事网络中介中心度最大值乘以1000的中位数、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81、1.99和2.19,说明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指标在公司间的差别较大。企业创新绩效指标Patent的平均值为16.0985,中位数是2,标准差为141.427,企业创新绩效指标Total Patent的平均值为30.2073,中位数是6,标准差为188.529,说明发明专利数和总专利数在不同公司间差异明显。其他相关变量的统计特征与其他文献中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N=6974)

(二)相关性分析

表2列出了本文主要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专利总数、发明专利数与独立董事网络中介中心度都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初步印证。其次,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5以下,说明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注:*** 、** 和*表示变量或检验值分别在1% 、5%和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下同。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篇幅所限,部分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从略。作者备索。

表3中全样本组模型1和模型2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平均值和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最大值对发明专利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2.388和1.032,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公司层面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发明专利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3 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发明专利数回归表

表4 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专利总数回归表

表4中全样本组模型7和模型8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平均值和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最大值对专利总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3.937和1.858,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公司层面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专利总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独立董事网络中介中心度与企业的创新绩效正相关,较好的网络位置能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假设1得到验证。

区分技术背景组和无技术背景组的研究发现,表3中模型3有技术背景组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平均值与发明专利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模型5无技术背景组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平均值与发明专利数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模型4有技术背景组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最大值与发明专利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模型6无技术背景组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最大值与发明专利数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

表4中模型9有技术背景组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平均值与专利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模型11无技术背景组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平均值与专利总数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模型10有技术背景组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最大值与专利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模型12无技术背景组独立董事中介中心度的最大值与专利总数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以上实证结果均表明:在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组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无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组该关系不明显。假设2得到验证,即区分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和无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后,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利用网络位置所带来的信息优势发挥治理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四)被解释变量的进一步测试

有研究表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19]。此外,由于专利权只有有限的法律保护期,过期将得不到保护,因此企业可能不愿意申请专利,因此本文将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进一步进行测试,验证上述分析,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回归表

(五)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本文做了如下测试:(1)使用在任6个月的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由于独立董事在会计年度内的人员流动情况(新任、离任),本文认为独立董事当年在某上市公司任职时间超过6个月,即能对该上市公司经营决策施加影响,因此,本文以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任职超过6个月的独立董事网络指标作为主要回归指标,检验结果仍支持前文结论。(2)企业固定效应回归以缓解内生性问题。公司选择处于董事网络何种位置的独立董事可能不是随机的,即某些公司特征会影响公司对独立董事的选择,而且这些特定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从而可能导致遗漏变量或内生性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参照董红晔等(2016)[20]采用的公司固定效应回归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仍支持本文假设。(3)VIF值和D-W值检验。本文考察了各模型中变量的VIF 值,发现所有所有变量的VIF值都小于10 ,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有关自相关的检验——D-W统计检验表明,各回归样本组的统计值均接近2,不存在明显自相关现象,本文结论稳健。*篇幅所限,稳健性检验结果从略。作者备索。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董事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其治理作用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以企业创新绩效为切入点,选取2007~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位置与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越能提升公司的创新绩效;在有技术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中,董事网络这种非制度安排能对创新绩效有更大的影响,因而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公司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在有技术背景独立董事组显著,而在没有技术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上述关系不明显。这拓展了独立董事治理作用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深入揭示独立董事网络对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了解独立董事网络对不同专业背景独立董事履职的影响差异。本文研究启示在于,在研究独立董事网络的治理作用时应综合考虑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等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探究独立董事网络对独立董事治理行为作用机理的逻辑,从而有助于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兰飞,高乐坤.我国产品创新管理的效率:基于投入产出视角[J]. 管理科学,2014,(3):74-76.

[2] 任胜钢,宋迎春,王龙伟,曹裕.基于企业内外部网络视角的创新绩效多因素影响模型与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4):100-109.

[3] 韵江,马文甲,陈丽.开放度与网络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2012,(7):8-15.

[4] 胡元木. 技术独立董事可以提高R&D产出效率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2,(2):136-142.

[5] 谢德仁,陈运森.董事网络:定义、特征和计量[J]. 会计研究,2012,(3):44-95.

[6] Mizruchi MS. What do Interlocks do? An Analysis,Critique,and Assessment of Research on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6,22(3):271-298.

[7] Putnam R. D. The Prosperous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and Public Life[J]. American Prospect, 1993,13(4):35-42.

[8] Deutsch,et al. A Dual Agency View of Board Compensation: The Joint Effects of Outside Director and CEO Stock Optionson Firm Risk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32(6):212-227.

[9] Gulati,R.Social Structure and Alliance Formation Pattern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5,40(4):619-652.

[10] Tiwana,A.Do Bridging Ties Complement Strong Tie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Alliance Ambidexterit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3):251-272.

[11] Ibarra,H.Network Centrality,Power,and Innovation Involvement: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and Administrative Rol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3,36(3):471-501.

[12] 应洪斌.结构洞对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基于知识搜索与转移的视角[J]. 科研管理,2016,(4):9-15.

[13] Perotti E.C.,Vesnaver L. Enterpris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in Listed Hungarian Firms [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es,2004,32(1):73-87.

[14] 陆贤伟,王建琼,董大勇.董事网络、信息传递与债务融资成本[J]. 管理科学,2013,(6):55-64.

[15] 沈艺峰,王夫乐,陈维.“学院派”的力量:来自具有学术背景独立董事的经验证据[J]. 经济管理,2016,(165):176-186.

[16] Cohen,Levinthal. Absoptive Capabil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28-152.

[17] 任胜钢,宋迎春,王龙伟,曹裕. 基于企业内外部网络视角的创新绩效多因素影响模型与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4):100-109.

[18] 陈运森,谢德仁. 董事网络、独立董事治理与高管激励[J]. 金融研究,2012,(2):168-182.

[19] 俞立平,李守伟,刘骏. 技术来源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影响的比较研究[J]. 科研管理,2016,(4):61-66.

[20] 董红晔. 财务背景独立董事的地理邻近性与股价崩盘风险[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113-124.

猜你喜欢

董事背景变量
独立董事制度效能发挥的法治密码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抓住不变量解题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也谈分离变量
论独立董事与外部董事的界分
——兼评“胡某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案”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建议
兼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一视同仁吗?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