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CT在牙周炎垂直型骨吸收患者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8-04-12姚霜季娟娟沈勇刘晓君周治杨鸘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牙槽骨口腔医学牙周炎

姚霜 季娟娟 沈勇 刘晓君 周治 杨鸘

650021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

牙槽骨吸收,尤其是垂直型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的主要原因,需进行正畸治疗以消除咬合创伤,而了解牙槽骨的吸收程度,是制定适宜的矫治计划使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对伴有垂直吸收的牙周炎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采用CBCT进行缺损区域牙槽骨线距和骨密度测量及分析,以探寻CBCT在牙周炎垂直型骨吸收患者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在正畸治疗前、后,在同机同条件下,使用Newtom VGI型CBCT机,拍摄全牙列CBCT,以双侧前磨牙和磨牙(第三磨牙除外)为研究区域,以设备自带New Multiplanar和distance toolar软件对该区域包括近远中向和颊舌侧存在垂直吸收的牙槽骨吸收程度及相对骨密度进行测量。测量项目:牙根长度(root length,RL)、釉牙骨质界至骨嵴顶间的距离(ten distance between CEJand alveolar crest,CEJAC)、釉牙骨质界至骨缺损间的距离(CEJ-BD,BD)、骨缺损量 (深度)(bone destruction depth,BDD)(图 1~2)。牙槽骨密度:在冠状向的图像上,选取相邻两牙根尖点连线和牙槽嵴顶连线,使用软件中的“Utility”功能进行测量,记录骨密度曲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均值即为该牙槽间隔的骨密度值。测量值表示为选中区域的灰度值,为相对值(图3)。

由同一观察者完成数据测量,测量3次取平均值。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结 果

19例患者治疗前共检查了研究区域169颗牙齿共1 014个点位,其中有垂直吸收的点位为110个(颊舌侧位点39个,近远中位点71个),占10.85%,治疗完成共检查研究区域159颗牙齿共954个点位,有垂直吸收的点位为58个(颊舌侧位点19个,近远中位点39个),构成比为6.03%,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χ2=33.82)。CBCT检查结果见表 1~2。

图1 近远中向骨缺损测量

图2 颊舌侧骨缺损测量

图3 骨密度测量

表1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槽骨线距测量(mm,%,±s)

表1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槽骨线距测量(mm,%,±s)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①P<0.05

RL BD/RL CEJAC BD BDD时 间T1(n=110) 11.41±1.27 0.51±0.05 3.34±0.86 5.90±1.81 2.56±0.56 T2(n=58) 11.16±1.35 0.36±0.07 2.93±1.05 4.12±1.18 1.19±0.61 T2-T1 -0.25±0.49 -0.15±0.02① -0.41±0.77 -1.78±0.66① -1.37±0.48①

表2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槽骨密度测量(±s)

表2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槽骨密度测量(±s)

注:①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测量项目 T1(n=110) T2(n=58)T2-T1牙槽嵴顶区 325.14±50.01 354.25±45.32 29.11±12.25①293.55±49.70 311.03±56.37 17.48±23.21根尖区

3 典型病例

4 讨 论

4.1 CBCT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牙周病主要病理变化是牙槽骨吸收,尤其是垂直吸收,能形成骨下袋,使牙齿移位、伸长、形成继发性咬合创伤,进一步加重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1]。正畸治疗通过消除咬合创伤,解除牙列拥挤,为患者进一步的牙周维护创造良好条件,而成为牙周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2]。但对这类已无生长潜力,牙周敏感性增高,并存在随年龄增加而对正畸矫治力刺激的抵抗力减弱等牙周状况恶化风险[3-4]的成年牙周病患者而言,正畸治疗前的牙周状况和预后评估,矫治计划的设计、治疗后的稳定性观察及疗效评价尤为重要。以往常采用根尖片和曲面断层片作为检查手段,但因图像重叠,分辨率低、不能多角度观察[5]等原因而不能满足临床需要。CBCT能清晰地显示全口牙全方位的牙槽骨、硬骨板、根分叉区、牙周膜、根尖周状况而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6-7],能准确看出牙槽骨吸收具体位置及各部位的严重程度,用于牙槽骨或牙槽骨缺损的线距测量,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准[8]。

4.2 疗效分析

牙槽骨的健康状况可由很多方面来反映,其中牙槽骨密度和牙槽骨高度是临床常用的评价指标[4,9]。有研究[10]发现牙槽嵴顶骨密度的变化先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对牙槽骨骨密度的测量能较早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根长度和牙槽嵴高度无明显变化,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4]一致。代表牙槽骨垂直吸收的BD/RL、CEJ-BD和BDD在治疗完成时则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小,而牙槽骨相对密度值则有显著提高,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随着倾斜牙齿被竖直和咬合创伤的消除,能增加牙槽嵴顶区域的骨密度,促进牙槽骨的改建,说明正确的诊断和适宜的正畸治疗,能消除牙周炎错患者的咬合创伤,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愈合。

图4 治疗口内像及牙槽骨垂直吸收位点

综上所述,CBCT能在三维重建下精确测量牙槽骨缺损和牙槽骨密度,可用于评价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垂直吸收区域的改建状况,能为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诊断、风险评估、矫治计划的制定及正畸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1]贾洪诚,王璇.应用T-ScanⅢ型系统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咬合变化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4):484-487.

[2]Gkantidis N,Christou P,Topouzelis N.The orthodonticperiodontic interrelationship in integrated treatment challenges:A systematic review[J].J Oral Rehabil,2010,37(5):377-390.

[3]廖妮,周诺,莫水学,等.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4):556-559.

[4]林薇薇,陈金武.成人前牙内收前后切牙牙槽骨高度变化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6):823-826.

[5]赵海礁,王宏岩,潘亚萍.锥形束CT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形态初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1):7-11.

[6]张月兰,韦大鹏,Blessing Sayi,等.上颌四眼圈簧扩弓后对上颌牙齿及上颌骨变化影响的CBCT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2):216-219.

[7]刘兰,董福生,于美清,等.安氏Ⅱ类亚类成人牙颌不对称性的锥形束 CT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5):691-695.

[8]Ganguly R,Ruprecht A,Vincent S,etal.Accuracy of linearmeasurement in the Galileos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under simulated clinical conditions[J].Dentomaxillofac Radiol,2011,40(5):299-305.

[9]Leung CC,Palomo L,Griffith R,et al.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measuring alveolar bone heightand detecting bony dehiscences and fenestrations[J].Am J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10,137(4 Suppl):S109-S119.

[10]Noujeim M,Prihoda T,Langlais R,et al.Evaluation of high-resolution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of simulated interradicular bone lesions[J].Dentomaxillofac Radiol,2009,38(3):156-162.

猜你喜欢

牙槽骨口腔医学牙周炎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