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排龈方法对排龈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2018-04-12欧阳罡周欢赵三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印模龈沟牙龈

欧阳罡 周欢 赵三军

固定义齿修复中,在石膏模型上能够准确复制牙体预备的边缘完成线,清晰完整地呈现硬-软组织分界线,是确保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核心和关键,而排龈又是提供完整肩台和精准印模的必要步骤。

排龈作为固定义齿修复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目前排龈方法有以下几种:机械法、机械-化学法、牙龈旋转切除术、电刀法和激光法等,但最常用的排龈方法是应用浸药排龈线排龈,即机械 -化学排龈法[1]。

机械-化学排龈法能够取得充足的排龈宽度,排龈效果显著且经济实用,因而至今在临床仍然广泛使用。但是随着社会对口腔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机械-化学排龈法自身所伴有的操作技术敏感性高、对牙龈损伤的潜在风险,特别是患者临床体验感差等问题已日益上升为行业及口腔医疗服务人群关注的焦点,成为固定义齿修复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近年来有限的文献报道:无线排龈法操作简单,患者体验感好,但对排龈效果的评价也仅限于评价者主观的目测对比,缺乏客观、标准的无线排龈法与机械-化学法排龈效果对比研究的评测方法和实验结果。

本研究采用数字化建模的方法,选取现今口腔临床广泛应用的排龈线及3种无线排龈膏,对其口内排龈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受试者为牙周健康志愿者12例(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共48颗牙齿)。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年龄均在20~30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上颌前磨牙无扭转倾斜,无咬合错乱,无发育异常及退行性年龄变化;无牙龈炎症及探针出血,其外形轮廓与周围牙龈具有连贯一致性,点彩鲜明;菌斑指数为“0”,牙周袋深度在2~3 mm;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癫痫、牙龈增生、血液障碍等疾病。

1.2 采用的材料

超硬石膏(Lot:1704622,贺利氏古莎,德国);硅橡胶印模材料(Lot:764713,DMG公司,德国);牙周探针(Lot:15-09,上海康桥齿科);4种被测排龈材料(表 1)。

1.3 实验方法

1.3.1 口腔印模以及石膏模型的制取 将满足纳入条件的受试者的牙位(14、15、24、25牙)按照选用的排龈方法不同随机分入4组(n=12)。牙周探针探测并记录受试者牙龈生物型,取上颌初步印模,灌注模型并制作个别托盘(2副)。使用个别托盘采用硅橡胶二次印模法制取排龈前印模,灌注石膏模型。按照对应排龈方法使用说明进行排龈后,个别托盘制取排龈后印模,灌注石膏模型。

1.3.2 建立数字化模型 使用 3shape扫描仪(3shape R700,丹麦)扫描印模前、后石膏模型,转变为数字化模型并储存为STL格式。

1.3.3 模型分析 在计算机上使用Geomagic Studio 2013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公司,USA)进行数据处理。

①模型重叠:导入排龈前及排龈后数字化模型至Geomagic Studio 2013逆向工程软件,使用“对齐→N点对齐”工具对数字模型进行三维重叠(图1A)。

②切割模型:使用“多边形→裁剪→用平面裁剪”工具分别从重叠模型中受试牙的近中1/3、中央1/3、远中1/3平行于牙体长轴做一平面,操作界面中选择“平面截面→删除所选择的→封闭相交面→确定”切开数字化重叠模型(图1B~1C)。

③测量模型:使用“分析→距离→测量距离”工具分别测量受试牙排龈前及排龈后数字化模型(可在“模型管理器”中相互切换)中颊侧近中1/3、中央1/3、远中1/3的牙龈顶距牙面水平距离(W前、W后)并记录(图1D),测量数据整理后导入Microsoft Excel中,设置函数使ΔW(排龈差)=W后-W前,对ΔW进行分析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4种排龈方法均产生有效的排龈宽度(ΔW>0.2 mm)[1]。排龈前后牙龈顶到牙面的水平距离之差出现较明显组间差异(F=1 114.45,P<0.000 1),其结果见表2。

表1 被测排龈材料的基本组成Tab 1 The basic composition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图1 数字化模型的分析与测量Fig 1 The analyses and measurements of the digitized model

表2 4种排龈方法的有效排龈宽度(±s,mm)Tab 2 The effective gigival retraction width of the4 kinds of gingival retractionmethods(±s,mm)

表2 4种排龈方法的有效排龈宽度(±s,mm)Tab 2 The effective gigival retraction width of the4 kinds of gingival retractionmethods(±s,mm)

组 别 有效的排龈宽度(ΔW)UL组(Ultrapak排龈线组)0.740 301 53±0.031 895 79 EX组(Expasyl排龈膏组) 0.492 835 75±0.027 796 64 AS组(Astringent排龈膏组) 0.552 931 81±0.032 109 87组)0.279 553 83±0.031 613 13 RA组(Racegel排龈膏

3 讨 论

固定义齿修复最大的挑战来源于口腔精细印模中硬-软组织分界线的获取以及冠边缘的适合性的实现[2]。准确的印模通常需要实现的龈沟宽度为0.15~0.20 mm[3],如果龈沟的宽度小于这个值,印模材料就无法抵抗破裂和变形,从而降低了印模的边缘精度。但是,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机械-化学排龈法存在操作技术难度大、多个基牙排龈耗时长、患者体验感差,而且使用排龈器将排龈线压入龈沟的机械刺激对牙周组织存在急性的、短期的损伤,虽然这种损伤大多2周后可恢复,但是不恰当的操作、操作时间过长均可以造成牙龈的永久退缩。而无线排龈技术——排龈膏的出现,由于其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患者舒适性好、并且对牙龈组织无损[4],因而迅速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

本实验中各组受试牙排龈前后应用个别托盘配合二次法硅橡胶材料制取印模并灌注超硬石膏模型,没采用口内直接扫描方法,不但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成品托盘取模过程中由于印模材料厚度不均所造成的差异,最重要的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更加贴近于临床实际。3shape扫描仪数字化建模后在Geomagic Studio 2013逆向工程软件上对排龈前后数字化模型重叠、裁切、测量,可以消除了人工切割模型中定位难及切割过程的误差,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牙龈顶到牙面的水平距离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因而实验结果更具客观性。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个排龈组均取得有效的排龈宽度,组间差异明显,UL组排开牙龈宽度最大,后依次为AS组、EX组、RA组。机械-化学法(排龈线)排龈效果较各个无线(排龈膏)组效果明显,其原因在于机械-化学法应用过程中机械压力大于排龈膏内部成分的重力作用对牙龈产生的挤压力[5]。研究表明,牙龈上皮附着对于压力的承受限度介于1~2.5 MPa,1 MPa的压力可导致结合上皮的损伤,而大于2.5 MPa的压力会导致结合上皮的破坏,使用排龈线进行排龈时机械压力通常在 2.5~5.0 MPa之间[6]。排龈膏则利用注射器将膏体状注入龈沟,对结合上皮仅产生0.1 MPa左右的力[7],而且能够将龈沟打开 1.5 mm,当压力去除时龈沟恢复到0.5 mm,并能保持2 min[4]。相比可知,使用排龈线排龈很可能造成牙龈纤维的破坏、上皮附着的断裂,同时患者伴有肿胀、疼痛等不适等情况,而使用排龈膏排龈在取得有效的排龈宽度同时可减少结合上皮损伤,并且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性好。

3种不同的无线法排龈效果出现明显差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组份、剂型不同,AS及EX均含有高岭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成分,通过注射器注出膏体粘稠度高、形态固定,而RA则呈现流动胶体样,其对牙龈挤压作用明显弱于AS及EX。另一方面,在实际临床应用中3种排龈膏操作体验差距很大,AS配套使用的注射器头部尖锐精细,能够直达龈沟内,注出膏体呈现柔软细线状,而Expasyl所配套使用注射器头部直径较粗,注出膏体呈现圆柱状,且粘稠度较高,无法直达龈沟底部,这也可能是三种不同的无线法排龈效果出现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1]Thompson MJ.Exposing the cavity margin for hydrocolloid impressions[J].Journal of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Dental Association,1951,19(3):17-22.

[2]Shrivastava KJ,Bhoyar A,Agarwal S,et al.Comparative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of three gingival displacement systems[J].JNat Sci Biol Med,2015,6(Suppl 1):S53-S57.

[3]Madhok S,Rajput G,Singh G.Non-Surgical gingival retraction past and current trends[J].JProsthodont,2014,7(11):26-30.

[4]SS,Ma VS,Mi VS,et al.Gingival retraction methods for fabrication of fixed partial denture:Literature review[J].J Dent Biomater,2016,3(2):205-213.

[5]Chaudhari J,Prajapati P,Patel J,eta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amount of gingival displacement produced by three different gingival retraction systems:Anin vivostudy[J].Contemp Clin Dent,2015,6(2):189-195.

[6]吴丽娜,王一霖,刘美瑜.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6):859-861.

[7]Freed HK,Gapper RL,Kalkwarf KL.Evaluation of periodontal probing forces[J].JPeriodontol,1983,54(8):488-492.

[8]冯传翠,张晓明.3种排龈方法对排龈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1):127-128.

猜你喜欢

印模龈沟牙龈
口腔传统种植印模精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无牙颌种植修复不同印模技术精度的研究进展
怎样呵护牙龈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①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不同材料制取固定修复印模的临床效果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