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修理前的安全风险评估

2018-04-11

江苏安全生产 2018年5期
关键词:舱室场所排查

船舶在修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环境恶劣、工种交叉、作业面广、工序复杂等不安全因素,加上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在船舶开工前,针对后续的施工计划,组织制订项目的安全策划,是当前单船开工前安全工作的主要做法。然而,目前船舶开工前的安全风险评估未引起多数船厂的重点关注,往往与项目的安全策划混为一体。开工前,船舶现场存在着各种自带或新增的安全隐患,未提前排查、消除或降低相应的安全风险,将给后续的施工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

一、船舶修理前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特点

对船舶修理而言,主要是对开工前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检查、确认,通过排查船舶安全隐患,熟悉船舶的安全风险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组织相关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为后续的船舶修理提供安全保障。

一般常见的单船安全策划主要是针对船舶修理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在后续工作中予以落实。单船安全策划也会涉及船舶修理前的安全风险评估,但未全面覆盖。船舶修理前的安全风险评估是单船安全策划的补充和前站,不仅有利于对船舶开工前的整个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确认,排查、消除相应的安全隐患,也为后续的船舶修理过程的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了预警信息。当然,船舶修理前的安全评估具有很强的时限性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船舶特点、修理计划、施工区域等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缩小评估范围,以便集中有限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安全生产效益。

二、典型危险场所与风险分析

(一)含油部位

船舶的油舱、油柜、油管等含油部位分布较广,储存或使用油品的种类多、数量大,有时处于高温、高压等工作状态下,危险性更大。同时,含油部位常常伴有可燃性的油气挥发物在局部空间内聚集,遇焊接、气割等外来的火源时,极易发生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

(二)洞口、临边等易坠落场所

由于船舶自身结构的设计特点,存在着各种孔、洞、槽和临边的易坠落场所,如:大舱的舱口盖打开后,舱口围、舱盖板与大舱形成了明显的、易坠落的临边区域;小舱口盖打开后,部分直通大舱的吸壁梯存在无围栏等设计结构的缺陷,且直通大舱底部,稍有不慎,存在失手坠落的可能;机舱、主甲板、大舱的格栅、道门打开后,形成临边、洞口和坑槽的安全隐患等。有些平台、通道、爬梯由于常年未修或者设计缺陷,加上光线不足、空间受限等客观环境的影响,给进出的人员留下了坠落的安全隐患。

(三)狭小或密闭舱室

船舶的舱室、容器、箱体等狭小或密闭舱室较多,这些场所通常处在封闭状态,长期通风不良,造成氧气浓度的含量低。部分狭小或密闭舱室内的残余物质、表面防腐材料等,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产生了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防护不当极可能导致中毒事故。此外,有些狭小或密闭舱室也是含油部位,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多重性质的混合性危险气体,更值得高度关注。

(四)特殊场所

生活区、机舱属于多数船舶的重点部位,管系、电仪、设备的结构复杂,电瓶间、冷藏间、油漆间、杂物间、驾驶室、海图室、厨房和生活间等区域的布局集中,各类易燃、可燃、有毒的物品遍布各个角落,各种通道的布置错综复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比其他场所的性质要严重得多,同时造成事故伤害类别的范围非常广,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均可能涉及。

(五)其它细节

船舶的各种甲板机械存在着容易忽视的各类隐患,如:小舱盖、锚铰机、舱口盖的保险销等安全装置有缺陷或故障,极易发生挤压、磕碰、倾倒等事故。船舶进厂后,系靠在码头缆桩或其他船舶的缆绳状况、数量、带缆形式和受力等,直接影响着船舶的靠泊安全。登(过)船梯的摆设位置不合理,梯子过渡平台、梯子与船舷等连接部位的限位、保险等安全措施或装置缺陷等,有时也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有时,部分船舶货(液)舱内残留的危险物质未清理干净,开工前对理化性质不清楚,给后续施工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三、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工作

(一)开展隐患排查

船舶进厂后,单船管理团队在工程勘验的同时,梳理出已明确的施工区域内的危险场所,按照船、机、电等专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形成问题清单,分解到相应的责任部门,力争在开工前整改到位。涉及无法整改的,采取相应临时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必要时,主动与船方进行沟通,寻求船方的支持、配合。隐患排查的具体情况作为船舶修理前的安全风险评估的输人记录,而隐患整改的具体结果将作为单船安全生产条件确认的依据。

(二)做好安全标识

单船项目组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结合隐患的类型、危险程度和整改结果,对船舶的危险场所设置安全标识,以提醒船上的所有人员。

危险场所的安全标牌(识)既可直接选择符合各类规范的警示标志,也可结合现场实际,采取安全标签、油漆等方式,进行自行设计、张贴或涂刷。

(三)加强现场确认

部分船舶经过前期的修理后,真实的结构、布局可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存在着某些隐蔽工程或特殊结构,不深人生产现场进行确认,仅仅通过以往经验、表面检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有时无法掌握真正的安全状况,甚至可能造成误判的安全风险。因此,所有船舶进厂后,单船项目组有必要对生产现场进行确认,分层、分级做好相应工作。

对显而易见的安全隐患,确认影响范围后,可直接制定、执行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可以推断的安全隐患,借鉴船方提供的图纸、资料等相关信息,开展现场的勘验、分析,以确定管系、结构、设备、区域的影响范围,全面考虑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无法确认的安全隐患,可主动收集项目组、船方、监造方和协作方反馈的所有安全信息,经过现场核实、确认后,考虑、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四)形成评估记录

在隐患排查、现场确认后,单船专业人员整理收集的资料,形成单船修理前的安全风险评估记录,督促单船项目负责人、施工部门和船方进行关注或整改,并作为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的确认依据。

单船修理前的安全风险评估记录实行“一船一份”,可设计成规范的表式或文本样式,必要时辅以图片等评估证据。

猜你喜欢

舱室场所排查
船舶舱室通风控制策略研究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远离不良场所
如何排查并改错
恋爱场所的变化
舰载导弹意外点火时舱室内喷洒抑制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