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率测算与国际比较

2018-04-11周升起史巧玲

统计与决策 2018年6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密集型投入产出

周升起,史巧玲

(青岛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言

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球分工从产品间向产品内深化拓展,并按照成本最优原则被安排到资源与技术禀赋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进行生产,从而形成全球生产网络(GPN,Global Production Netwoek)。同时,伴随着生产分工的不断深入,服务业部门的作用凸显,服务业发展程度逐渐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利益,就势必要推动和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就必须重视和提高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近年来,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制造业升级的研究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World Input-Output Table)和增加值贸易(TiVA,Trade in Value-Added)数据,周升起等(2014)[1]与尹伟华(2015)[2]分别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参与方式;马风涛等(2014)[3]与李金昌等(2014)[4]分别研究了制造业增加值的国别地区来源。同时在服务业融合视角下,众多学者均发现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化趋势,且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较大[5-7],以及两者之间较强的针对性与互动性[8-11]。综合来看,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分工地位、服务业整体投入与制造业的发展联系等角度,而将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双重分类,分别测算国内、国外服务业投入比例并进行国际比较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本文采用了2002—2011年OECD投入产出表数据,按技术含量及要素禀赋分别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分类,系统测算不同类别服务业在不同类型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比率,以及来自国内、国外的服务业投入率变化。

1 基于OECD投入产出表的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率测算

1.1 OECD投入产出表

OECD投入产出表是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产业×产业的框架描述一国包括农业2个部门、制造业16个部门、服务业16个部门在内的共34个产业部门的生产及消费结构。在该框架下,一方面能将某产业对其他各产业的消耗有更直观的把握,另一方面,非竞争型的投入产出表将中间投入分为国内投入和国外投入两部分,能更好地观察一国某产业的生产对国内及国外中间品消耗的不同点及侧重点,从而更好地发现本国的优势与劣势产业。因此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来说,采用OECD投入产出表,能准确地测度服务业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同时也能更直观地观察中间服务业投入的主要类型及来源,从而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找到恰当的路径。

表1描述了一国34个部门产品的生产投入情况,该表垂直方向表示该国某一部门生产过程中对各产业来自国内外的消耗情况,也即国内外各部门对该产业的投入,行和等于列和,即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表1 OECD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1.2 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服务投入率是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所需投入的国内外服务业部门的价值总额占所有制造业投入总额的比例。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日益深化拓展,一国制造业产品的生产来自国内外各种中间品的投入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其中也必然包括来自国内外的服务业的中间品投入。制造业中的服务业投入率用公式表示为:

利用此公式可以进行以下计算:①单个服务业部门对单个制造业部门的国内外投入率;②多个服务业部门对单个制造业部门的国内外投入率;③多个服务业部门对多个制造业部门的国内外投入率;④所有服务业部门对所有制造业部门的投入率。

OECD投入产出表给出了16个制造业部门、16个服务业部门在内的投入产出数据,为考察不同制造业部门对不同部门服务业的消耗,本文按照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将16个制造业部门分为高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以及低技术制造业;按照要素禀赋将16个服务业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见表2)。

表2 制造业、服务业分类与服务业投入率

从表2可以看出,3种技术类型的制造业与3种类别的服务业,可以形成9种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组合。通过对每种组合中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率测算,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某种类型服务业对某类制造业的贡献大小。以高技术-劳动密集型投入率为例,其结果反映的是高技术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贡献,也即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中间投入品的需求。

1.3 数据来源

基于上述方法测算中国制造业生产中服务业的投入率,需要中国所有制造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各服务业部门的中间投入及生产总投入数据,这些数据均来自于OECD数据库网站。OECD投入产出表提供了1995—2011年覆盖了62个国家34个产业部门的时序数据。

2 测算结果分析

2.1 中国制造业不同部门服务业总投入率国别比较

为了考察中国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服务业投入的程度高低,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是否有差距,本文选取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和同为金砖五国的服务业相对发达的印度为比较对象,就2002—2011年间16个制造业部门生产过程中服务业投入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见下页表3。

通过表3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

(1)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总投入率来看,中国与美国、印度两国存在较大的差距,美国与印度的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总投入明显高于中国。美国与印度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总投入率,2002—2011年期间一直维持在22%以上的水平,而中国同期只有大约15%的水平。这说明,从对制造业的投入来看,印度的服务业投入率基本与美国持平,在印度、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中,服务业均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反,中国制造业发展中服务业的贡献仍处于较低水平,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其次,从服务业总投入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在2002—2011年间,中、美、印三国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且基本上都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出现这一特点最可能的原因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无论是美国的再工业化,还是印度、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均对服务业投入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视。(2)从制造业不同技术类型比较来看,三个国家不同技术类型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是有差别的。美国服务业投入率较高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中技术制造业,2002—2011年均维持在19%以上,印度服务业投入率较高的制造业类型是低技术制造业部门,2002—2011年都维持在26%以上,2011年甚至达到32.58%,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印度在2009年以后基本维持超过美国的状态,发展较为迅速。中国在三个技术类型制造业中的服务业投入率均低于美、印两国,但在中技术制造业部门与两国的差距最小,高技术次之,低技术差距最大,这说明中国在中技术制造业上服务业贡献具有相对优势。从不同技术类型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率变化趋势比较来看,中国在中技术制造业中的服务业投入率,与美、印两国的差距缩小最明显,高技术制造业次之,而在低技术制造业差距则在扩大。

(3)从三种技术类型制造业内部细分部门来比较,印度服务业投入率较高且不断提升的制造业部门,主要是电脑电子及光纤设备、机械设备、纺织服装和可回收制造业等部门。尤其是在电脑电子及光纤设备部门,2002年美国和印度的服务业投入水平相当,但之后美国在该制造业部门的服务业投入明显下降,而印度的投入却越来越高。这反映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印度充分发挥其在计算机信息服务业方面的优势,通过提高服务业投入来提升相关制造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表3 美国、中国、印度不同制造业的总服务业投入率 (单位:%)

美国服务业投入较高的制造业部门,主要集中在化学及化工制品、基本金属、金属制品等部门,说明美国服务业的投入有从高技术制造业部门向基础制造业部门转移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对基础制造业部门的重视。

对于中国来说,16个制造业部门中,只有电脑电子及光纤设备、化学及化工制品、基本金属、其他非金属、纺织服装及制鞋业这5个部门的服务业投入率,基本达到或高于中国制造业总体服务业投入水平,属于中国制造业中的服务业投入优势部门,其他11个制造业部门的服务投入率在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使是在服务业投入率较高的部门,中国与美、印两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一直较强的纺织、服装及制鞋业,中国的服务投入率就大大低于美国和印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在传统的纺织、服装及制鞋制造业,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还主要来自低成本的劳动和技术投入,而不是依靠服务业投入的增加。但这也反过来说明,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通过不断提高服务业投入,中国传统的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各国服务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存在差异,“比较优势”原则会引导各国把各自具有优势的服务业,更多地投入到相关制造业的发展中,以促使该制造业取得更快发展,在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利益。

2.2 中国三种技术类型制造业中不同类别服务投入率变化分析

为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不同技术类型制造业部门对不同类别服务业投入的需求变化,本文测算了高、中、低三类技术类型制造业部门中,2002—2011年期间,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三种类别的服务业投入率的变化,以及来自国内、国外的服务业中间品投入率变动情况,测算结果见下页表4至表6。

(1)高技术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率分析(见表4)

首先,从高技术制造业中服务业的总投入率来看,中间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服务业总投入率处于较高水平,2002—2011年的服务业总投入率平均达到15.45%,超过了全部制造业中服务业总投入的水平。但这期间,服务业总投入率的变化不大,始终没有超过16%的水平。这反映出,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中,服务业投入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贡献程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表4 高技术制造业中不同类别服务业投入率 (单位:%)

表5 中技术制造业中不同类别服务业投入率 (单位:%)

表6 低技术制造业中不同类别服务业投入率 (单位:%)

其次,从高技术制造业对不同资源禀赋服务业需求程度及来源上来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的需求最高,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需求次之,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需求较低。但是,2002—2011年期间,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投入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对资本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投入则呈双双下降趋势。2009年起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率已开始超过劳动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率。这一变化符合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高技术含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的基本要求。

从高技术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的来源来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中所需的劳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投入主要还是来自国内,除个别年份(2004—2006年)劳动密集型服务投入率国外高于国内,其余年份,三种类别服务投入率国外均低于国内且呈不断下降之势。这一方面说明,目前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所需要各类型服务仍以国内投入为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仍然很低,国外高质量服务中间品投入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仍未得到有效发挥。这从国外知识密集型服务投入率大大低于国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服务投入率可以得到清晰的印证。

(2)中技术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率分析(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中技术制造业中的服务业投入率平均在15.47%,与高技术制造业基本相同,但近年来呈波动中下降趋势。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中技术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率,远高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率,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投入均值达到8.28%,占到中技术制造业总服务投入的一半以上。说明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对中技术制造业发展的贡献尤为突出,也即水电服务、运输仓储、邮政通信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相比,对中技术制造业发展更加重要。不过,从变化趋势来看,中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从服务业投入类别来看,中技术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也是主要来自国内,国外服务业对中技术制造业的投入所占比重不大,且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国外服务业对中技术制造业的投入也是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均值占到全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的28.83%。在服务投入变化趋势上,2002—2011年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投入变化不大,且国内的劳动密集型服务投入在逐年上升;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投入率都呈下降趋势;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在中技术制造业中的占比虽然不大,但呈持续上升趋势。

(3)低技术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率分析(见表6)

以食品、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低技术制造业,是中国国际市场竞争中优势比较明显的制造业部门。这一类型制造业的总服务投入率相对较低,平均只有13.55%的水平,低于整体服务业的投入率水平。低技术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率,相对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率要高,且近年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率逐步下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不断提升。上述特征,既符合低技术制造业对服务业的需求,也符合低技术制造业要不断转型升级的要求。与高技术和种技术制造业一样,低技术制造业中的服务业投入也主要来自国内。

3 结论

本文利用OECD投入产出表,就2002—2011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制造业部门的服务投入率以及三种技术类型中国制造业中不同要素禀赋服务业投入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从总体上看,中国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服务业投入率均低于美、印两国,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服装等制造业部门,中国的服务业投入率也有较大的差距,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其次,中国不同制造业部门的服务业投入率有升有降,中国在电脑电子、化学化工、食品这几个制造业部门的服务业投入率都经历了不断提升的过程,说明这些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特征比较明显。

(2)从中国三个技术类型制造业部门来看,高技术与中技术制造业部门的服务投入率高于低技术的投入率,这基本符合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服务业投入的基本要求。但是受到国内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优的影响,无论是在高技术还是在中、低技术制造业,高质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的贡献仍然很小。但令人欣慰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率在三种技术类型制造业中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3)中国三种技术类型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类别呈现明显差异性,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投入率最高的是低技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投入最高的是中技术制造业,而高技术制造业的知识密集型投入率最高。这一特征预示着,在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同要素密集类别的服务业部门或企业,应有针对性地服务于不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部门或企业,以实现要素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4)在三种技术类型的中国制造业中,来自国外的服务投入率,除个别年份外,均大大低于国内服务业投入率。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加快和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外高质量服务业中间品投入来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应成为未来开放经济政策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周升起,兰珍先等.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再考察——基于Koopman等的“GVC地位指数”[J].国际贸易问题,2014,40(2).

[2]尹伟华.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8).

[3]马风涛,李俊.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方法[J].国际商务,2014,28(1).

[4]李金昌,项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值份额及其国别地区来源[J].中国工业经济,2014,28(8).

[5]Vandermerwe S,Rada J.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89,6(4).

[6]Szalavitz A.Serv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New Economy:Experience in Hungarian Companies[Z].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Working Papers,2003.

[7]杨仁发,刘纯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J].改革,2011,27(1).

[8]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25(6).

[9]庞博慧.中国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演化模型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2).

[10]刘继国,赵一婷.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化趋势分析——基于OECD中9个国家的宏观实证[J].经济与管理,2006,20(9).

[11]杨玉英.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17(11).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密集型投入产出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散叶堆积烘烤技术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