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已成流行病,但并非绝症

2018-04-10胡文莉

幸福家庭 2018年4期
关键词:史蒂夫英国

胡文莉

英国“孤独大臣”的诞生暴露了孤独问题的冰山一角。作为都市里的一抹阴影,孤独蔓延于各个阶层和年龄的人群中,折磨人们的心智,摧毁人们的健康。现在,随着官方机构和民间力量纷纷行动起来,人类与孤独的“持久战”呈现出新的希望。

1月17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任命文化体育部大臣特蕾西·克劳奇为世界上首位“孤独大臣”。这一横空出世的头衔背后,是英国乃至世界各国愈发普遍的“孤独病”。

用特蕾莎·梅的话说,孤独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悲哀写照”。

越来越多的人“活在真空中”

借着从窗帘后面透进来的微弱晨光,他打开了床头灯。走到窗前,枯枝上孤零零的几片叶子提醒他,冬天到了。

房间布置考究,但只有他一人住。他对着报纸吃完早饭,在镜子前换上笔挺的西装,一丝不苟地系好领带,然后披上做工精良的大衣。他即将开始一天中最隆重的活动——外出采购。

出门前,他没有忘记在电话里留言:“现在不在家,请给我留言,我会很快回话。”

他拉着购物车走上街头,走过晨跑者,走过热恋的情侣,走过幸福的父母。走到超市门口,他发现超市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开门营业,这才想起来,今天是圣诞节。

回程中,他碰到了邻居,那是一个大家庭,一对中年夫妇膝下有好几个孩子。他们嬉闹着从他面前跑过,他微笑地看着,想起自己也有过如此温馨的时光。

他在原地站了很久,直到人群散尽,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您没有留言。”电话里的女声缓慢而清晰。他叹了口气,打开电视,想打破死寂。

“圣诞节不过又是一天罢了。”他想。

这一幕场景出现在英国老年协会拍摄的微电影《不过又是一天》中,折射出数以千万计的老龄人口孤独度日的现实。根据该协会的调查,在2017年圣诞假期,将近90万名65岁以上的老人既没有亲友探望,也没有收到一句问候。在这些老人中,将近一半人的配偶不在人世,子女不是“住得太远”就是“工作太忙”,电视是他们唯一的伴侣。

“一个人的圣诞节”不过是这些老人平日生活的缩影。英国的统计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36万人跟亲人和朋友的联系频率低于每周一次,20万人的联系频率低于每月一次;70%以上的受访者称自己非常孤独,但“无人可以诉说”。

罗伊今年84岁,没有子女,妻子在3年前去世。最初,哀悼和安慰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但几周过后,家里逐渐安静下来。老友们也相继离开人世。“沉默的时间越长,开口说话越难”,他告诉英国《卫报》,孤独是最难熬的人生体验,就像“活在真空中”。

“这个冬天,因严寒和孤独而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人数将大大增加。”英国国家卫生管理局首席医护官简·康明斯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寒潮让独居老人的处境更加危险。“孤独”带来的不只是心理问题,还有更高的死亡率,它正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隐形杀手”。

《卫报》指出,孤独感会打乱睡眠,导致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美国约克大学的研究表明,跟社会关系良好的人群相比,孤独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高29%,中风的风险高32%。

导致孤独的原因一言难尽

“乔·考克斯孤独委员会”2017年的调查指出,在英国,至少900万人身陷“慢性孤独”,受到困扰的不只是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卷入其中。孤独在所有年龄和阶层间蔓延。

20岁那年,史蒂夫离开小镇,来到向往已久的花花世界。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很快让他迷失,他整日跳舞、喝酒、参加地下派对……他不止一次躲进废弃的楼房,醉生梦死。“那里人人服用药物,罪恶时常发生。有人死于谋杀,有人死于吸毒过量。”他告诉《卫报》。

一天,一位“来自真实世界”的朋友来探望他,为他的堕落而震惊。朋友给他钱,要他立刻离开那里。“我想,是他拯救了我。”史蒂夫轻声说。

他回归了社会,租了房子,找了工作。然而,他逐渐发现自己的精神难以回归正常。他害怕陌生环境,不爱开口说话,马桶坏了也懒得告诉房东。他工作表现出色,但和同事关系很僵,“一说话就会难受”。他给登门拜访的朋友端来隔夜茶,以冷冰冰的态度逼他们离开,尽管内心无比渴望别人的陪伴。他捡回了性命,却丢失了生活,服用抗抑郁药也无济于事。

18个月后,史蒂夫被诊断患有创伤后遗症,这是年少浪荡留给他的烙印。

同样因环境变动陷入孤独的还有艾米。30岁时,她辞掉工作,到另一个城市和青梅竹马的恋人一起生活。可是,这段她寄予厚望的恋情却没能修成正果。

“突然,我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家人和朋友远在千里之外。一到周末我就形单影只,沒人可以说话,我甚至像精神病人一样在停车场徘徊,看着车来车往。”艾米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但没有告诉任何人。“我觉得难以启齿,孤独并不是件光彩的事。”她参加了陶艺班,办了健身卡,但还是无法摆脱孤独。

露西的经历有所不同。这位30多岁的单身母亲离异后获得了女儿的抚养权。她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忙得不可开交。虽然每天都身处人群之中,但“一旦安静下来,孤独便会噬咬灵魂”。每当前夫把孩子接走,她就感到异常空虚,无法阻止乱糟糟的想法涌入大脑,为自己“重新回到单身状态”而焦躁不安。

“导致孤独的原因很多,”英国老年协会主管米歇尔·米切尔告诉BBC,“包括患病、离异、丧偶、子女独立、好友过世、与家庭或社会隔绝等。深陷孤独的人们往往会失去人生的方向感和价值感。”

美国《赫芬顿邮报》指出,在英国,过去40年间,年龄在55岁以下的独居成年人的数量增长了将近一倍。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城市化进程和家庭结构的改变是导致孤独的罪魁祸首。和与家人同住的人相比,独居者患抑郁症的风险高80%。

找回生命的意义是终极疗法

“孤独大臣”克劳奇走马上任后,将协调政府跨部门力量,打响针对孤独的“全面战争”。事实上,在政府行动起来之前,一些民间机构已纷纷向孤独“宣战”。

“孤独可以致命。它对健康的危害比每天抽15根烟还大。”英国老年协会主管马克·罗宾逊对美国《史密森尼》杂志网站强调,“不过,它是可以治疗的”。

一家名为“陪伴老人”的慈善机构定期组织聚会,召集志愿者与孤寡老人聊天。“我们曾认为,孤独和年龄有关,岁数越大越孤独。可事实表明,任何人都可能深受其害。这就是我们把不同年龄段的人撮合到一起的原因。”该组织CEO克利夫·里奇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

罗伊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跟该机构引荐的“聊友”通话的感受。“在电话另一端,有人在听你诉说,对你的痛苦感同身受,类似这种感觉,就像在茫茫沙漠中遇到绿洲一样。”现在,他每周与一名志愿者通一次话,那名志愿者“就像我从未有过的孩子一样”。渐渐地,他找回了自己的生活,还加入了唱诗班和电脑班,“我现在的状态很好,有能力面对孤独了”。

老年人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年轻人则重新寻找到生命的意义。艾米参加了慈善协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陪孤寡老人聊天。“我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不再计较个人得失。慢慢地,我的心情好了起来。我的人生有了新目标:帮人们赶走孤独。”艾米说。

后来,她创立了“Marmalade”基金会,专门帮助陷入孤独而无力自拔的人。多年来,得到她帮助的人不计其数,有学生,也有母亲,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有穷人,也有富人。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教授斯蒂芬·科尔认为,建立人生使命感有助于消解孤独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一个人既被孤独感笼罩,又受到使命感驱使,他的人生会向哪边倾斜呢?庆幸的是,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使命感会最终战胜孤独感”。

销声匿迹几年后,史蒂夫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不能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搭理我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想,要找回原来的自己,唯一的方法是主动与人来往。”他说。

他开始积极投身社交活动,对邀请来者不拒。“起初极为痛苦。在朋友孩子的生日派对上,我一个人坐在角落,不敢跟人对视。但我强迫自己坚持,因为这是自我改变的必经之路。改变的过程缓慢而痛苦,但每次都有進步。”几年过去,他终于战胜了自我。

虽然还会不时感到孤独,但对现在的史蒂夫来说,孤独感终究是暂时的,它虽然令人不愉快,但可以接受。“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把老朋友都找了回来,他们的孩子把我当成‘淘气的叔叔。”眼下,年过半百的史蒂夫最大的愿望是结婚生子。“我爱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尽我所能地善待他们,这多少弥补了我人生的缺憾。我接受了现实——独自生活,但不再孤独。” 史蒂夫说。

(摘自《青年参考》2018年1月30日)

猜你喜欢

史蒂夫英国
104岁老人的特别生日
英国的环保
切莫被表象蒙蔽
切莫被表象蒙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巨鲸腹中生死行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