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医生:让患者找对医生看对病

2018-04-10本刊编辑唐超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6期
关键词:智勇执业儿科

文/本刊编辑 唐超

大医汇秉持着“找对医生看对病”的概念,为有需要的患者服务的理念。提升临床有效率,更好实现精准医疗。

2017年入冬以来,随着流感患者增多,我国多地医院诊疗压力大,尤其是儿科门诊人满为患,甚至有些儿科医生因为超负荷工作病倒,有些儿科不得不停诊。而在广州市,有一个汇聚了40多名三甲医院的儿科专家,为患儿们提供着不用排队的儿科“夜诊”的诊所。该诊所就是2017年12月23日开业的“弘康医生集团—大医汇门诊部”(以下简称“大医汇”)。

早在2017年7月,作为全国首家的共享医疗平台——大医汇就已宣布成立。据大医汇创始人詹智勇介绍,“大医汇主要包含三层概念:第一是让患者共享三甲医院的医生;第二是为医生创业创建一个共享的平台;第三是实现专家之间的共享,也是影响力共享。”

其实,对于共享医生平台这个概念,在詹智勇心里早已萌芽许久。“早在1995年,我下海进入中国首批医生集团——广州恒生手外科医生集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又做了互联网医学咨询和网络的会诊平台,聚集了2000多位广州在线上的医学专家,但是发现这种方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不能够解决医学专家的凝聚力问题,另一方面是不能够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另外医生资源比较很分散,对他们的创业、有意下海的想法都无法提供帮助。”詹智勇对《中国医院院长》回忆道。

大医汇儿科诊所,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

政策利好可谓天时

随着2014年国家对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詹智勇认为是一个医改重要的信号,应乘政策东风。2016年,“医生自由执业”第一次出现在了国字号的文件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多项“松绑”措施。2016年8月24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对外公布了《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办法》,提出建立医师全省区域注册制度,即广东的医师“一点注册,全省有效”。不仅如此,医疗机构可设置“全职”和“兼职”岗位,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2017年3月28日,广东省政府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和规范社会办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实行医保同等对待,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在多项利好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大医汇顺势而生。

地理优势可谓地利

有了政策之东风,诊所选址又是一大问题。按詹智勇的想法,需要2~3万平方米的地方,同时要吸取上海国际医疗中心地理位置不便利的教训,大医汇要建在市中心,这样方便医生多点执业和患者就诊。恰逢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希望借助越秀区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将相对分散的医疗资源进行合并,打造健康产业城。大医汇的项目和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政府将广交会旧馆9号馆给了大医汇,该址距广州火车站仅500米路程,地理优势非常显著。

大医汇的医疗用房2万平方米,共设11大类临床专业科室,23个临床科室,1个体检中心,146间诊室,5间日间手术室。目前,与大医汇签约的医生达500余人,签约时间分为半年和一年,签长期合约的医生约300多人。同时,大医汇还先后与国内十家医生集团签约,知名的冬雷脑科、弘大影像、杏林中医等位列其中。

以人为本可谓人和

“广州医疗资源丰富,大医汇可容纳2000名医生,但医生都需要精英。”詹智勇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大医汇拥有着非常严格的选人体系和制度要求,入驻医生要得到专家委员会的审核,进行专业的评估是否可以入驻。如要求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生,医德好、技术好等。目前,大医汇入驻的大部分医生都选择在晚上坐诊。每天接诊量在100人左右,这样与公立医院就诊进行相互补充。

大医汇秉持着“找对医生看对病”的概念,为有需要的患者服务的理念。结合医生们各自专长,按病种为患者推荐相应的临床专家。提升临床效率,更好实现精准医疗。既不定位为为大众服务的医院,也不定位为高端服务的医院。只为有需要的患者服务,穷人也能看得起病,富人也能满足高端的护理要求。目前副教授的诊金为40元,正教授是50元,药费和检查费用和公立医院是一样的。有些技术含量高的教授,可以对诊金进行自主定价,但诊金会符合物价规定的范围。

同时,“大医汇要打造成为医生集团的孵化器,鼓励医生在大医汇平台上成立医生集团,合作模式主要有合作制和合伙人制两种。个体医生签订的是合作制,和合伙人制有区别,不承担经营的责任和风险。我们有23个临床科室,一个科室孵化两个医生集团都是可以的,大医汇会给其提供很多创业的帮助,所以,很多医生很愿意到大医汇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詹智勇表示。

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悉,大医汇一期总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为了不被资本所束缚,大医汇并未借助社会资本的资金,而是十几位医生一起投资,是真正由医生创办的共享医生平台。谈及长远,詹智勇相信大医汇以服务好医学专家为前提的模式将伴随深化医疗改革的新气象,顺利发展,也期待能够在全国各省区市得到认同并出现更多的类似平台,这样将不仅能助力我国医疗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分配,帮助医生实现更大社会价值,也让更广大患者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原正厅级巡视员廖新波对大医汇平台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这是一个趋势,在发达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这种形式是非常普遍的。廖新波认为这种形式或许是未来医生执业的一种趋势。

然而,机遇与挑战永远并存,詹智勇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一方面是来自医院的压力,怕医院院长会干预医生进行多点执业;另一方面,大医汇模式是可复制的,担心被复制过快,没有做好平台,不利于后期发展。

廖新波也坦言,目前来看,像大医汇这种模式面临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支付制度要改革。支付制度要按照疾病来支付,现在有很多地方物价改革是按照医院等级来支付的,也就是说,同一个医生在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支付标准,这是对医生技术和尊严的一种歧视。二是人事制度要改革,包括职称制度。医生通,医联体才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三是技术准入制度,技术下沉,不要以医院的等级来准入,而要以技术准入为标准。这三个制度解决公平性之后,就可以破闸放水,把医疗资源往下输送,患者随医生而动,这样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如果大医汇这种模式成功的话,将会大大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尤其是医疗就医模式的改变,同时带来一系列政策的改变,既有符合政策的走向,又可以倒逼政策的进一步改良。

猜你喜欢

智勇执业儿科
High-performance and fabrication friendly polarization demultiplexer
杨智勇艺术作品欣赏
身家50亿的智勇坚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考题中的整式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