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棉纺为何“急刹车”

2018-04-09本刊编辑部整理

纺织机械 2018年2期
关键词:纺纱产业链纺织

本刊编辑部/整理 墨 影/摄

编者按:平衡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是当前新疆地区纺织产业发展该做的,应该有所控制,不过,“急刹车”也许并非上策,若此举成为更多下游产业的“前车之鉴”又将带来哪些后果?今天新疆的举措应让更多的行业投资者警醒:无序发展的模式终究行不通。

3月下旬,新疆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严格控制棉纺产业无序发展的紧急通知》,依照该通知内容,新疆要暂停棉纺在建、拟建项目,暂停办理棉纺项目用地、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备案以及项目建设有关的手续……这一紧急通知在2月底地区政府刚刚印发《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之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出台,一时让纺织企业大为震惊。在很多行业人心中曾对新疆纺织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有过无数种设想,这样的“急刹车”还是有些始料未及的。

当前,新疆的纺织业到底发展成什么样了?未来是否仍值得期待?

新疆棉纺织业现状

3月下旬,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新疆进行了近一周的调研,走访地区240余户棉纺企业,覆盖全疆各个棉纺产业地区。据悉,截至2018年3月,已建成产能的166家企业,共计大约1446万锭(折算)。

据悉,调研地区企业所采用的原料大部分为新疆棉、小部分为粘胶。产品以环锭纺、转杯纺为主,仅有5家企业有涡流纺,多为订单化生产,主要为中低支纱。石河子等棉纺织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产品档次相对较高,正逐步向精梳、紧密纺、紧密赛络纺等方向良性成长。部分建厂时间较长的企业正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产品水平、减轻对操作技术水平的依赖,发展意识良好。

塔城地区

塔城地区为新疆重要产棉基地,地区棉纺织企业基本以生产纯棉纱为主,平均纱支为30S~40S,企业规模以5万~10万锭为主;从工人结构来看,本地职工比例超50%,平均工资为3500~4000元/月;企业处于原料主产区,原料随买随用,产品库存较少,约为10天左右,产销情况良好。

博州精河地区

精河工业园2015年起建,定位为“差异化”,园区内涵盖纺织、服装、地毯、箱包等多个产业。当地棉纺企业投产规模均在5万锭左右,设备相对陈旧,但也有部分采用进口设备。作为该地区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当地企业基本都自有轧花厂,原料压力小,纱线产品以32S为主,销售状况良好,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用工方面,大多数员工为本地人,部分为南疆转移工人,少数民族占80%以上。

博州地区阿拉山口市、博乐市

中棉行协调研组走访了10家棉纺织企业。地区企业在运转的环锭纺纱能力超过20万锭,气流纺近2万头,织机400余台。纱线以32S~40S支为主,纺织设备状况良好,个别企业设备偏老旧。企业用工以周边居民为主,少数民族达90%以上。

五家渠和昌吉地区

五家渠和昌吉地区有一定的纺织基础,企业运行状况较好。从产品结构来看,大企业产品品质较高,主要是40S~60S的精梳紧密纺纱和32S的转杯纱。小型企业则大多生产粗支常规产品,多数大企业能保证约1个月的原料库存,产品以订单为主库存较低。地区规模较大的企业设备较新,以进口设备为主,生产效率高,小型企业设备陈旧,多为国产设备。企业本地职工比例占一半以上,平均工资为3500~4000元/月。

伊犁州奎屯地区

调研组走访的七家棉纺织企业纺纱产能超过100万锭,这些企业纯棉纱支数以35S~40S居多,80%以上具有精梳纱生产能力,共解决5400人就业,其中少数名族占40%以上。企业长车覆盖率超过60%,细络联、粗细联应用率高,生产效率高。

库尔勒地区

库尔勒纺纱企业规模较大,采用了先进的环锭纺、转杯纺及喷气涡流纺设备,产品质量高,主要生产纯棉以及纯粘胶纱,目前生产平稳,部分环锭纺产能已经进行了包括紧密纺、紧密赛络纺、单锭检测、自动打包等相关技术改造,并开始尝试混纺品种。该地正努力打造纺织全产业链,多项纺纱、织造、服装项目计划在建,特别是准备突破印染的瓶颈。

喀什市、农三师

该地区投资呈两极分化的现象,大企业设备均较为先进,长期扎根新疆发展的决心显著。也有少部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建设起点较低,项目设计简陋,车间工作环境较差,属于需要积极引导发展的企业。

阿克苏、阿拉尔市

阿克苏地区及阿拉尔市已投产企业基本全部开工,且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许多在建项目的厂房和设备处于不同程度的建设和安装阶段,在建项目多数来自浙江、江苏、河南等内地企业,很多在建项目企业也有进一步拟建项目计划。除纺纱项目,织造和服装也处于不同程度建设阶段,整体纺织项目建设热情高涨,一片欣欣向荣。新上纺纱设备整体设备水平较高,不乏国际最先进的装备。

阿克苏-阿瓦提

地区阿克苏新发棉业拥有3.8万锭环锭纺,主要生产32S纯棉精梳纱,解决了当地维族人员就业250余人。该公司计划二三期项目扩建16.5万纱锭。新疆鲁泰丰收棉业原有12.8万锭精梳棉纺设备,2017年扩建10万锭精梳纱生产线,主要生产80S以上精梳棉纱,共解决当地就业1200人,员工年收入近5万。

石河子地区

2017年纺织业占该地区工业比重约20%。地区棉纺织企业以生产紧密纺纯棉纱为主,纱支多为30S、40S及以上,从产品结构来看,常规环锭纺纱比例逐步下降,产品已向精梳、紧密纺、紧密赛络纺等方向升级,档次较高。从技术升级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有进行设备改造的计划,加大紧密纺设备改造、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研发除杂等,以提高产品品质;进行短车集体落纱设备改造提升自动化程度;在节能减排方面自主研发“三液分流”工程等。企业本地职工比例超过50%。

健康发展怎么走?

自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发展新疆的重要战略举措之后的三年间,新疆纺织服装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9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35年地区投资总和。到2016年,地区新增纺织服装企业1500余家,实现新增就业人数超24万人。棉纺纱锭数从2013年底的700万锭激增到2016年底的1360万锭,织机数量从10290台增长到17000余台,服装产能从4000万件增长到1.5亿件。

事实上在新疆2月底出台的《规划》中提出:到2023年棉纺产能达到2000万锭规模,织机超过5万台,针织面料25万吨,服装服饰达到8亿件(套),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到100万人,其中南疆劳动力在全疆全行业的就业人数达到65万人以上……

多位行业领导及专家曾表示,在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下,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须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绿色制造、责任发展之路,打造和谐的产业生态,应借助权威专业机构和力量,加大对“一带一路”市场需求以及新疆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经济运行的深入研究,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

就当前新疆在棉纺产业上的举措可以看出地区正在努力推进产业链的平衡,相较于织造、针织、服装等板块的发展速度,纺纱增速的确过快,不过,一些认为此举是“一刀切”的声音也同样需要关注,毕竟,棉纺投资对新疆的发展的确做出了不少贡献。

据悉,近三年棉纺织行业大步进疆以来,对维护新疆的稳定、促进就业、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链投资、拉动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拉动就业方面来看,除棉纺企业解决就业外,棉纺投资建设对促进间接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据悉,建设一个30万锭的先进棉纺厂,涉及建筑工人约3000人,投产前后也将对地方物流、餐饮、贸易,尤其是产业链的拉动有较大促进。棉纺产业建设为很多当地人提供劳动岗位,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部分地区,如阿拉尔,还吸引了大量内地劳动力进疆务工,利于各民族间相互交流,为新疆维护稳定做出贡献。

从拉动投资方面看,自新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以来,内地棉纺龙头企业几乎都在新疆有投资,吸引了大量资金。以巴州为例,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底,巴州各类纺织服装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09亿元,其中,化纤类10.96亿元,纺织类193.56亿元,印染类0.9亿元,织造类6.12亿元,服装类9.93亿元,产业用及其他10.03亿元,基础建设投资近60亿元,2014至2017年期间全州累计从业人员28906名。此外,很多园区周边还建设了保障性住房、学校、幼儿园、综合市场、医疗服务站、商业街等,改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拉动了交通、建筑、物流等行业的就业。

从增加原料就地转化率及促进产业链延伸方面看,中棉行协调研的棉纺企业生产加工情况发现,这些企业新疆棉花用量超过90%,促进了棉花的就地转化率。石河子市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花产区,该地区棉纺织工业的产业链也日趋完善。虽然纺纱仍是主要环节,但纤维染色、筒子纱染色、织布、坯布印染及后整理等下游延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某企业在印染环节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可实现活性染料、助剂、无机盐分的分层沉淀并回收利用,促进了当地产业链协调发展。五家渠地区棉纺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企业并纱、倍捻线的加工。

在增加当地税收方面,从中棉行协调研地区看,招商引进了部分内地大中型棉纺企业,作为重要生产基地为内地企业提供纱线,成为当地纳税大户。

新疆的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平衡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推动绿色和发展是主线,有所控制或许是当前地区产业发展该做的,不过,“急刹车”也许并非上策,毕竟当下的新疆仍需要其他板块来完善、强大地区的产业链,若此举成为更多下游产业的“前车之鉴”又将为地区的纺织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结果?宣贯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和带动就业的初心未变非常重要。当然,今天新疆的举措也应让更多的行业投资者警醒:无序发展的模式终究行不通。

猜你喜欢

纺纱产业链纺织
澳洋纺织
筑牢产业链安全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纺纱装备的开发与实践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纺纱设备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纺纱器材的技术进步与应用
发热纤维/棉/黏胶多组分喷气纺纱线的开发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