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养殖方式对樱桃谷商品肉鸭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2018-04-09王利刚杨晓志孙国波狄和双许粉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平养羽毛养殖

王利刚, 杨晓志, 孙国波, 狄和双, 许粉红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2.泰州市许粉红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江苏泰州 225300)

目前,随着我国商品肉鸭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水面养殖方式所面临的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水质的影响日益严重,对肉鸭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转变肉鸭养殖方式,缓解养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持肉鸭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对3种养殖方式对樱桃谷商品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方式对樱桃谷商品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总结摸索出适合泰州地区肉鸭旱养的技术模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设计

选择540羽初生质量相近的健康樱桃谷商品肉鸭育雏到7 d,体质量(180.55±10.45)g,然后随机分为地面水养(地面平养铺垫草,有洗浴池)、地面旱养(地面平养铺垫草,无洗浴池)、网床平养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80羽,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至49日龄结束,详细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鸭设计分组

1.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选用市场上常用的商品肉鸭颗粒饲料作为各组的试验日粮,试验全期各组均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网床平养组、地面旱养组、地面水养组饲养密度分别为8、6、4羽/m2。试验过程每组均采用相同的免疫程序和日常管理方法。

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初期(7 d)、中期(28 d)、末期(49 d)分别对肉鸭各称质量1次(早上空腹称质量),记录每组肉鸭体质量,同时每天记录每组肉鸭的日采食量,计算整个饲养期的采食量、出栏体质量和料肉比。

产肉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束时(49 d),每组随机抽取15羽进行屠宰测定。测定指标主要是羽毛比例、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1]。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 Excel 进行初步整理,然后用 SPSS 17.0 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养殖方式对肉鸭各阶段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28日龄时,以网床平养组肉鸭个体体质量[(1 860.33±31.62) g]最高,地面旱养组[(1 825.33±39.51) g]次之,地面水养组[(1 734.66±31.26) g]最低。其中,网床平养组比地面水养组体质量提高7.24%,地面旱养组比地面水养组体质量提高5.23%,差异显著(P<0.05);网床平养组与地面旱养组差异不显著。

在49日龄时,各组体质量大小依次为以地面旱养组>网床平养组>地面水养组,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从各阶段增质量情况来看,7~28 d增质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网床平养组>地面旱养组>地面水养组。其中,网床平养组比地面水养组增质量提高8.08%,地面旱养组比地面水养组体质量提高5.83%,差异显著(P<0.05);网床平养组与地面旱养组差异不显著。29~49 d增质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地面旱养组>网床平养组>地面水养组,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7~49 d 增质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地面旱养组>网床平养组>地面水养组,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2.2 不同养殖方式对肉鸭各阶段采食量和料肉比的影响

由表3可知,7~28 d采食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地面旱养组>网床平养组>地面水养组,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7~28 d料肉比最低的是网床平养组,地面旱养组次之,地面水养组最高,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表2 不同养殖方式对肉鸭阶段生长性能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表3 不同养殖方式对樱桃谷商品肉鸭各阶段采食量和料肉比的影响

29~49 d采食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网床平养组>地面旱养组>地面水养组,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29~49 d料肉比最低的是地面旱养组(3.35±0.13),地面水养组(3.54±0.22)次之,网床平养组(3.55±0.13)最高,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7~49 d采食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地面旱养组>网床平养组>地面水养组,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7~49 d料肉比最低的是地面旱养组(2.69±0.09),网床平养组(2.70±0.06)次之,地面水养组(2.77±0.05)最高,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2.3 不同养殖方式对肉鸭羽毛生长情况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49日龄时每组随机屠宰15羽试验鸭进行屠宰性能测定,主要测定羽毛质量、羽毛比率、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

由表4可知,各组所屠宰肉鸭的活质量大小依次为地面旱养组>网床平养组>地面水养组,差异不显著;羽毛质量大小依次为网床平养组>地面旱养组>地面水养组,其中以网床平养组羽毛质量为最高,比地面水养组羽毛质量提高了9.49%,差异显著(P<0.05),地面旱养组与网床平养组、地面水养组差异不显著。

各组的羽毛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网床平养组>地面水养组>地面旱养组,其中以网床平养组最高,分别与地面旱养组、地面水养组差异显著(P<0.05),地面旱养组与地面水养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养殖方式对肉鸭羽毛生长情况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各组肉鸭的屠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地面水养组>网床平养组>地面旱养组,以地面水养组肉鸭的91.01%最高,分别与地面旱养组、网床平养组差异显著(P<0.05),地面旱养组与网床平养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半净膛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地面水养组>网床平养组>地面旱养组,其中以地面水养组肉鸭最高,与地面旱养组、网床平养组差异显著(P<0.05),但地面旱养组与网床平养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全净膛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地面水养组>地面旱养组>网床平养组,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表5 不同养殖方式对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从试验鸭生长性能

在7~28 d 阶段,3种养殖方式下,肉鸭网床养殖的日增质量优于地面平养的肉鸭,与顾瑶的研究结果[2]一致。在 29~49 d 阶段,网床养殖和地面平养2种饲料方式增质量效果差异不显著;各阶段或全期,旱养组肉鸭增质量均优于有水浴池的地面养殖方式。同样,3种养殖方式的料肉比在7~28、29~49、7~49 d差异不显著,与顾瑶等的研究结果[2-4]略有差异,可能与本试验场地的饲养环境条件较优越、饲养密度较低有关。

结合本试验结果,从生长性能和料肉比方面来看,肉鸭在饲养前期(28 d前)采取网床平养方式,有助于提高生长速度。后期可根据养殖户的具体情况采取网床平养或地面旱养均可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所以,商品肉鸭养殖在28 d前采取网床养殖方式,28 d后采用网床养殖或地面平养均可获得较好养殖效果。

3.2 从羽毛比率和屠宰性能

影响家禽的屠宰性能主要有品种、营养、环境等因素,本研究中肉鸭在品种、营养、环境控制等方面是一致的,只有饲养的方式不同。本研究表明,在7~49 日龄阶段,采取地面水养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采用网床平养方式可以获得较大的羽毛质量、较高的羽毛比例。当采用传统的地面水养方式时,鸭会接触到水,会在水里游泳、追逐打闹并梳理羽毛,所以能量消耗高于旱养组的肉鸭,处于相同的营养水平下,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导致屠宰率和半净膛率相对较高。采用旱养方式的肉鸭,因为不接触水面,活动范围和活动量较小,所采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生长,因此生长速度和羽毛的生产发育较快,导致旱养方式的肉鸭羽毛增质量较快,特别是网床平养的肉鸭, 在49日龄以前已达到其最佳生长期,而羽毛生长相对较快,所以其羽毛比例在3组中最高, 本研究结果与王荣民等研究结果[5]一致。不同养殖方式

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率及羽毛生长发育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从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为肉鸭健康养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宁. 家禽生产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顾瑶. 樱桃谷商品肉鸭不同饲养模式对生产性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D].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3]陈岩锋,梁阿政,孙世坤,等. 肉鸭网床平养与地面平养对比试验研究[J]. 中国家禽,2013,35(1):33-36.

[4]韩晓萍,刘林秀,储怡士,等. 3种不同饲养方式对山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22):28-29.

[5]王荣民,丁君辉,刘继明,等.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3(1):16-18.

猜你喜欢

平养羽毛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蛋鸭网上平养与地面饲养效果的研究
让羽毛变成“无价之宝”
吹羽毛
标准化肉鸡舍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比较
飞翔的羽毛
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对肉仔鸡生产效果的比较
金湖县樱桃谷肉鸭网上平养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