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中小学课程形态变革的系统设计

2018-04-09潘希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变革课程体系

潘希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但是学校应当建设什么样的学校课程体系,需要有更系统、更基础和更深入的回答。在新课程改革十多年中,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最早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方式转变逐渐走向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师队伍、资源配置等环节的完整设计、推进或配套的系统设计。但课程改革仍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课程的育人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在推进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上还有不少差距。

课程改革需要有环节的配套设计,首要的是需要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向,并深入推进课程形态的变革。为此,深圳市以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为核心,注重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课程改革的根本指向,加强课程改革环节的系统设计、深入推进,并逐步走向课程形态的变革;同时不断创新课程改革的机制和制度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政策指引与规划、项目推进、引进社会资源保障机制的新路。

课程改革指向的顶层设计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定位是要改变应试教育,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但什么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课程改革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根本指向缺乏足够的清晰度,课程育人功能也因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因此,建立学生综合素养模型至关重要。

2014年6月,深圳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结合深圳城市发展特点和城市发展需要,基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提出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大素养体系,为中小学课程形态建设明确了逻辑起点,为深入推进深圳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奠定了根本性方向。同时开展了深化课程改革、培养新型教师、推动教育评价变革和引导家庭与社会参与的“四轮驱动”的实践探索。

课程改革环节的系统设计与推进

课程改革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系统协调和配套实施。当前,课程改革或是课程内容变了,但教学方式没变;或是教学方式有改进和变化,但课程内容陈旧没变;或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变了,但评价方式没变。这些都导致课程改革推进艰难。基于此种现状,2015年6月,深圳市出台《关于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任务,以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抓住育人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评价与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主要环节系统推进。

课程形态变革的系统设计与推进

课程改革的系统设计不仅需要环节的系统配套、协调,还需要有课程形态的变革。综合素养是知识、能力、价值情感态度的统一,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逻辑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道德涵养、审美情感、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或实践性素养;不同的素养培养需要有不同的课程形态支撑,或者说,不同课程形态对综合素养的培养均具有自身的优势侧重。现有的课程形态多半表现为学科形态,即主要以知识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逻辑能力,而在情感价值教育、身体经验以及探究能力培养等方面则重视不够或缺乏相应的形态课程。课程形态建设,就是要优化或强化某类课程,弥补原有课程形态的功能弱化和不足,构建能够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形态。为此,我们立足于课程要素的完整、课程表现形式的丰富,特别是建立以综合素养培养的功能需要为基点的课程形态构建方法,提出学科形态、活动形态、探究形态和职业形态建设,并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重大项目推进课程形态变革的新路径。

四大课程形态建设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抓好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切实保障国家课程的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更加突出其主导性作用并贯穿课程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包括对国家课程内容的统整,适合学生未来发展和综合素养发展需要,创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要探索基于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内容的丰富的和创新的教与学方式,推进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构建和完善适合不同综合素养需要的课程形态,特别是推进探究形态、活动形态和职业形态课程的深入构建和系统完善。

课程形态变革需要有强有力的抓手,我们提出以项目实施的方式实现四大课程形态的深入推进和系统的完善。以中小学“好课程”建设项目,推动学科形态课程从单一走向多样、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学科走向跨学科、从封闭走向开放转型,推进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和深度的知识学习;以创客教育和学生小课题研究项目为主,推动探究形态课程建设;以优秀社团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项目,深化活动形态课程表现形式和功能需求,丰富活动形态课程建设平台和载体;以生涯规划教育和财商教育等项目,推进职业形态课程建设。

同时,探索以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课程形态变革的新机制。活动形态、探究形态等课程并非是学校开发的强项,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和资源引进。为此,我们探索面向社会和企业委托开发中小学好课程的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源进入学校课程建设;引入企业资源,实现共同协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利用深圳创新型企业集聚的优势,推动中小学与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共建创新体验中心,与高科技产业机构建立联合体,为创客教育提供了高端科研平台。

推进学校课程形态变革的同时,我们也在推进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设计与实施。通过中小学特色课程、个性化课程建设以及学校课程体系优化项目,试点推进学校从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学校个性化课程建设以及学校课程形态变革三个立足点,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2017年,我们在前两年推进中小学好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有13所学校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优化项目。其目的就是在强化优势项目、做强短板、做好前沿特色课程系列化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开发个性化课程的同时,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实现对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和四大课程形态建设,以及课程内容、实施、评价及空间建设进行系统性思考,包括探索多种课程形态、课程类型的整合,注重学科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注重跨文化、多元文化的课程融合。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变革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