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专创融合实践探索

2018-04-08刘凯

魅力中国 2018年51期
关键词:双创大赛院校

刘凯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仍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下,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而如何将这些既具有大学学历又具有技术技能的学生培养成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各高职院校探索的新模式。因此,基于专业的双创能力培养的专创融合课程、专创融合实践体系不断涌现。

关键字:应用技能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专创融合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两个文件的出台,使得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双创教育。而随着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文件的提出,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双创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学校的通识课程,追求大而全,只要求提高学生双创素质,却没有针对各专业的特点进行聚焦,虽然开发出了部分专创融合课程,但缺乏课程体系建设。专创融合实践作为专创融合的重要推动手段和检验手段,在专创融合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为各专业特点不同,一套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专创融合实践体系未能搭建出来。这就使学生的双创能力与专业知识无法深度有效融合,无法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也就无法培养出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按照MILLER金字塔原理的分层应用,我们可以将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分为四层,最底层是专业理论知识的记忆,第二层是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第三层是在实习实训室里的操作水平,第四层是在社会和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技术技能的能力。因此,如何发挥学生不同专业特点,制定一套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专创融合实践體系成为许多高职院校正在探索的路。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文件要求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建立概念验证、孵化育成等面向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这不仅有利于高校进行专创融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还有利于增强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专创融合实践体系非常必要,这就需要在制度保障、引企入校、师资打造、项目化引导、大赛验证、不断迭代几方面下手。

首先,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要求教师在教学和实践方面真正将双创融入专业,而不是流于形式。要建立评价体系、政策激励等制度,确保一线教师有动力拿出时间和精力来探索专创融合课程的改造和专创融合实践的尝试。

其次,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其专业设置是随着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不断变化的,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企业满意度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标准。因此,要保证学生学到的技术技能一直在行业前沿,就要不断了解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创新,甚至与企业一起进行技术技能的创新和应用,这就要求学校要引企入校,与企业一同制定专创融合课程和实践体系,与企业一起建立生产性创新实训平台,建立校企孵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

专创融合离不开企业的引入,同样,专创融合实践的师资队伍也不再只是任课教师,而要转变角色,实行导师制。导师不能仅仅由学校教师组成,而要引入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共同组建导师队伍,按照实训要求,共同制定实训计划。而提到专创融合实践的导师,就不得不提一个名词“创新创业引导师”。近两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华夏,我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创新创业引导师”。创新创业引导师的作用就是提升双创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双创实践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利用任务驱动,可以让学生们自发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项目化教学法也非常适合于专创融合实践,通过设定基于专业技能的不同创新项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深入学习了专业知识,又能创造发挥。基于专业的创新项目的实践,提升了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也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发掘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在校大学生,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便是他们创业项目的试金石。创新创业大赛是思想与智慧的碰撞,也是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更是激情与青春的碰撞。学生们的精彩路演,专家的认真点评,投资人的犀利评判,使得学生们更真切的感受到一个项目、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这个过程对于他们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历练。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2014年第一届大赛吸引了20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产生项目3万余项。今年的第四届大赛,吸引了265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产生项目64万个。大赛不仅吸引了无数大学生参加,还创造了如OFO小黄车、越疆科技、中云智车等许多改变人们生活的好项目、好企业。可见,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们的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评价体系和实践平台,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业激情。

一个失败的项目如何获得成功,一个成功的项目如何进行优化,都需要通过不断的迭代来实现。迭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项目不断完善、学生不断成长、知识不断积累、项目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迭代,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有所创新。

专创融合实践是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里面的创业街、创业梦工厂、创业社区便为学生们的专创融合实践提供了平台,而许多学校里已经引入了企业真实项目,阿里巴巴、华住集团、鲁商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已经将财务中心、订单处理中心等部门设置在了高职院校里,这也为学生们进行专创融合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专创融合离不开企业,如何将企业及企业人才更好的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当中,是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实践需要不断摸索的路。

参考文献:

[1] 张渭武. 高职院校“双创”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研究——基于专创融合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8(15)

猜你喜欢

双创大赛院校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最美证件照PK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