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绿地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以青岛环湾大道植物景观改造工程为例

2018-04-08徐国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造景树种绿化

徐国栋 赵 坚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正文:

一、场地概述

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自建设初期即为填海项目,主要经过滨海滩涂地、滨海湿地、盐生地,虽然经过十多年沉积,仍具有盐生生境特征。由于道路抬高,绿化带成倒坡。绿地中埋设粉煤灰管和电力管廊等各种管线,现有植物以抗海风、耐盐碱的白蜡、刺槐、垂柳、柽柳、雪松、黑松、紫叶李、紫薇、樱花为主,道路为两块板,中央隔离带宽约2m,以蜀桧为主,沿线有瑞昌路、太原路及双埠三处立交,立交绿化以模纹和草坪为主,受海风海雾影响植物偏冠和死亡现象严重。

二、目标和定位

《胶州湾东岸青岛新客站及周边地区概念规划》中将环湾大道定位为城市景观大道,包括临海和绿地两个景观界面,本次改造主要针对绿地景观界面进行,改造方案多次争寻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以“增加常绿乔木、提高绿带厚度,补充色叶植物,提升绿化品质”为原则,在满足交通安全功能的前提下,确定了打造成片、成林、成荫的植物生态景观的目标和定位。

三、基于现状的改造方案

3.1 土壤性状分析

3.1.1 土壤取样

根据典型代表性的原则,在环湾大道进行土壤样品采集。设置采样点18个共采集土壤样品54个。土壤样品采集分布见图1。

图1 土壤取样分布示意

3.1.2 表层土PH值分析

表1 采样点土壤PH

表1 采样点土壤PH 续

表1表明,根据PH8.5以上为碱土的盐碱土划分标准,在0.3-0.5m层深的土壤样品中,出现三个PH较大的连续路段。第一个连续路段为K4+670,PH值为8.53。第二个连续路段为K5+730,K6+460,K7+010和K8+100。分析样品中PH最大值出现在此路段,最大值为8.94。第三个连续路段为K10+670和K11+130,PH值偏大分别为8.86。其它路段PH较低,均低于8.0,根据标准判定为非碱土。

3.1.3 土壤剖面PH分析

不同深度土壤PH比较见图2。

图2 土壤剖面PH值示意图

分析表明,非碱土路段不同土壤深度的PH变化较小,在碱土和偏碱土路段不同土壤深度的PH变化较大。这表明在此路段经过十几年的沉积,海水侵蚀现象减弱,土壤性状趋于稳定。因此,在绿化和土壤改良方案设计时,可暂缓考虑土壤性状改变。

3.1.4 分析结论

根据对盐碱土定义,PH在8.5以下不是碱土,因此,认为环湾大道滨海带的土壤大部分路段为非盐碱土或轻度盐碱土(分布见表1和图2)。盐碱土主要集中在河口带,李村河口和海泊河口附近盐碱土情况较为严重。

表2 环湾大道盐渍土分布

图3 环湾大道盐渍土分布示意图

据以上分析可知,环湾大道滨海带盐碱土程度不一样,形成原因不同,因此在绿化设计和土壤改良时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绿化方式和土壤改良方式。

3.2 土壤改良措施

盐碱土壤物理性状多为: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板结紧实,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水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这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十分不利,尤其是影响新栽植物的新根萌发。张万均,王斗天等研究表明,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会伤害植物细胞、胚轴组织;影响植物正常营养吸收;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造成植物容易干旱枯萎。此外,由于沿海地区常年海风较大,海岸线上的固沙工作存在很大困难。加之在这一地区原有的植被资源相对单一贫乏,仅在部分沿海地区进行了整体绿化,而其他区域并没有在整体上建立应有的生态绿化防护体系,关洪斌,王晓兰等研究表明,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农业、生物和化学等方法来改良其盐碱性土壤的意义重大。

3.2.1 抬高栽培地

设计利用环湾大道两侧现有地形结合景观需求进行分段处理,在道路沿线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地形的塑造,在增强绿化景观效果的同时人为的降低了地下水位,以降低次生盐碱化的可能性。同时解决场地排水等问题,设计在注重景观元素运用的同时,使其绿地空间内景观元素的搭配因竖向的变化、地势的起伏而更加的丰富多彩。

3.2.2 铺设隔离层

在绿化规模较小,但景观地位较为重要的绿化区域,如花坛、树池、花台、花镜等处,可设隔离层方法来减轻盐分对植物的损害,具体做法是:先将绿化区域挖深150cm左右,底部铺设30cm厚的碎石或煤渣,然后填加10cm以上的有稻草,最后填满优质客土。此种方法可有效地阻隔盐碱的侵蚀且造价较低。“隔盐层”以上利用优质土来保证生根、发萌。同时,作为有机物的隔盐层腐解产生有机酸形成一层“酸膜”即能降低土壤的PH值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3.3 植物品种的选择

3.3.1 选择原则

1.耐盐能力强

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在0.4%以上的可选紫穗槐、怪柳、枸杞等;土壤含盐量在0.2-0.3%的可选白榆、刺槐、杜梨、苦楝、皂角等树种。

2.抗风耐涝能力强

滨海地区海雾海潮影响较大,夏季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灾害,而且洪涝旱碱共存,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互为制约。所以选择适于盐碱地造林的耐盐树种,除考虑它的耐盐性外,还应注意它的抗风和耐涝能力。

3.易繁殖、生长快

要尽量选择繁殖容易,生长快,树冠大的树种,能尽快的覆盖绿地,防止土壤返盐,能逐步降低林地表层土壤含盐量。

4.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应选择根系发达或具有根瘤,树冠大,落叶多的树种,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3.3.2 选用植物列表

?

3.4 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供人们观赏。近年来的城市绿化过程中,无论是居住区、街头绿地、庭院,还是街心游园的绿化建设,都注重了植物造景这一绿化形式。但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植物景观,特别是盐碱地区的城镇要达到绿化美化效果,实现城市花园化、功能综合化、生态科学化,应在植物造景方面有所突破。

3.4.1 复合结构作为植物造景的主旋律

近几年来,城市绿化建设中过分地追求开阔、舒展的景观效果,出现了较多的"以草代木"的大草坪和以“低矮小灌木代替乔木”的大色块,使原本有限的绿地中单一的大草坪和大色块占具了很大比例。这种以大面积草坪或大量色块点缀少量树木的种植结构,虽然绿化量有所增加,但绿化功能却大大降低,不但影响城市的整体景观效果,给人以单调、雷同之感,同时也影响了生态效益的发挥,减弱了植物对土壤的改良。

因此,城市绿化特别是盐碱地区的城市绿化不要过多采用“以草代木”“以低矮小灌木代替乔木”的绿化模式,应以“乔、灌、花、草、藤”复合结构为植物造景的主旋律。把具有抗盐碱、耐瘠薄的乔木,如合欢、白蜡、法桐、江南槐;花灌术,如紫叶李、紫叶 矮樱、紫薇、木撞、月季、金银木;藤本,如爬山虎、蔷薇、金银花、紫藤等与冷季型草坪复合种植,组成一个有层次、有厚度、有色彩的科学的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这样既能发挥植物释氧固碳、蒸腾吸热、消声滞尘、杀菌防污的综合生态作用,又能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抑制盐碱的上移。这种“乔、灌、花、草、藤”复合型造景方式,还能够使植物形成强大的根系,吸收水分进行蒸腾,起到了降低地下水位,防止了土壤盐渍化的作用。

3.4.2 “乡土树种”作为植物造景首选品种

在盐碱地区进行绿化建设,实施植物造景应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把乡土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优势品种。因为乡土植物在多年的生长过程中对当地的环境条件、土壤条件和气候因子,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只有注重乡土树种的运用,优先选择适应性强、耐水湿、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土壤的植物,如落叶乔木中的法桐、国槐、白蜡、毛白杨、垂柳、合欢,常绿树种中的龙柏、桧柏、大叶黄杨,花灌木中的紫薇、紫荆、木棒、紫叶 李、丁香、月季、金银木藤本植物中的金银花、紫嚷等。使这些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发挥其骨干树种的作用。大量乡土树种的运用,不但能呈现出乔木枝繁叶茂、冠大荫浓,灌木婀娜多姿、争奇斗艳的景观效果,而且还能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

3.4.3 特色植物"作为植物造景品质基础

树木是城市绿化的物质基础。盐碱地区应当把一些具有抗盐碱、耐瘠薄的“特色植物”应用到植物造景中,利用这些植物随季节交替来改变其形态的特性创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如落叶乔木中的合欢,其优美的树姿、雅致的叶形、绚丽的绒花,给盛夏创造一个轻柔舒畅的气氛;奕树树形开展端正,枝叶茂盛,春季嫩叶红色,夏季满树黄花,清新秀丽,秋季果实橙黄如串串灯笼,是花果俱美的观赏树种;花灌木中的金银木,树势旺盛,枝叶丰满,春夏开花,花态独特,盛花时满树金银交映,芳香引人,入秋红果满枝,晶莹剔透,宿存的红色果实在隆冬内雪中更加醒目;红瑞木、白花、绿叶、红枝,特别是秋叶变红,入冬枝干鲜红,使之成为颇受喜爱却较为少见的观花、观茎树种;紫薇,夏秋少花季节,独有紫薇盛开,花色丰富艳丽,花期长;木棒,夏秋季开花,盛花时节,娇丽缤纷。藤本中的金银花,植株轻盈,藤蔓缭绕,多叶微红,花先白后黄,富含清香,是色香俱备的藤本植物,花期长,花芳香,又值盛夏酷暑开放,是庭院布置夏景的极好材料。把这些独具特色的植物配植在一个植物群落里,就能达到“月月有花开,季季有景观”的绿化效果。

3.5 种植技术要求

在盐碱地上栽植苗木,一般存在生根慢、生根难、长不好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选择生长壮实、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的健壮大苗,这样的苗木抗盐碱性强、生长快、易管理。

1.密植混交

合理密植和混交,可使林地提早郁闭,减少地面蒸发返盐。一般多采取大行距、小株距或窄带密植等措施。目前乔灌木混交的方式应用较普遍。

2.就地育苗

就地育苗,就地栽植,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0℅左右。

3.平穴浅栽

适于滨海盐碱地,因为此类盐碱地沿海降雨量较大,淋溶作用强,脱盐效果显著,一般30cm土层内的含盐量总是较下层为低,故平穴浅栽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方法是造林后的穴面与周围地面相平,栽苗后灌水2~3次,降低苗木周围的盐分,浇水后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4.深栽浅埋

此法适于内陆盐碱地,内陆盐碱地盐分上重下轻。深栽就是埋土后穴面低于地面10~30cm,浅埋就是超过苗木原土痕的l~2cm即可。栽时随填土随踏实,至苗木原土痕以上的土不再踏实,保持表土疏松。这样苗木根系可躲过积盐较重的表层,并可利于蓄淡水洗盐和保墒防盐;可解决深栽躲盐与栽植过深影响根系通气的矛盾。

5.引种驯化

树种和种源选择:树种选择必须从当地绿化需要出发,引进的树种必须在某些方面比当地的绿化树种有更优良的特性。种源应尽可能选择就近地区和相似的气候土壤分布区引种。

6.春季植树

春季植树成活率高,栽植后不需要太长时间的管护,随着温度的升高,苗木经过短暂缓苗期即可生根、发芽、长叶。但春季干旱多风,是土壤返盐的高发季节,特别是本地区“十春九旱”,更要注意盐分对树木的伤害。

7.秋季植树。秋季植树的优点:①农忙淡季,人员相对富裕;②苗木栽植后容易成活;③经过漫长的冬季,在土壤中可有效恢复根系的创伤,来年缓苗期缩短。缺点是冬季漫长,树木栽培管理容易被人忽视,成活率下降。适宜栽植时间在11 月。

8.雨季植树。

雨水充沛的月份是一年中盐分最轻的时期。雨水多,淋盐快,可以巧躲盐分对苗木的伤害,利于成活。由于是高温天气,苗木水分蒸发也快,必须选择阴雨连绵的天气,突击栽植。雨季栽植不仅适合少量的栽植和补植,更适合土壤含盐量大的地区,一般在7-8月份为好。

四、结束语

总之,在滨海绿地进行绿地建设,实施植物造景,应明确植物造景的目的,在充分分析立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正确运用各种设计原则,才能想成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

猜你喜欢

造景树种绿化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