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流通效率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
——以葡萄为例

2018-04-08杨静周荣荣

中国储运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通葡萄农产品

文/杨静 周荣荣

一、文献回顾

随着国家关于“三农”问题政策的出台,关于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王学真等(2005)对山东生产的蔬菜流通到北京全过程的物流环节和成本进行调查,发现收购环节的物流成本最高[1]。贺峰(2006)根据欧盟和日本等国的物流运作模式,提出理想状态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物流模式[2]。孙侠等(2008)通过对蔬菜-茄子的调查提出利润在不同的流通主体间分配是不对称的,中间商所获得的利润远远高于农民所获取的利润[3]。黄福华(2009)提出物流环节是对农产品质量监控比对农产品来源和加工过程监控来得更有效的方法,并设计了四种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单点集中控制模式、全供应链绿色物流共同物流模式、绿色农产品物流区域集成模式、复合式绿色农产品共同物流模式[4]。郑风田等(2009)根据研究提出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增加各个环节的利润,但是增加的利润主要被中间流通环节所占有,农民只占有少部分的利润[5]。王道平(2011)选择农产品生产能力、消费水平和物流水平三个方面的要素用K-means聚类法对我国31省市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分类,并提出三种主要的物流模式:“公司+农户”、“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第三方物流”[6]。韩平等(2012)以山东为研究对象提出区域农产品物流联盟是破解农产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模式包括:以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为主的区域联盟形式、冷链物流联盟形式和地区联动形式[7]。司银霞(2012)对比了我国和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提出了横向企业联盟和纵向企业联盟两种物流模式,并从硬件、信息、管理三个方面给出具体的运作策略[8]。谭旭等(2013)通过对海南省农产品物流模式现状的分析,并根据海南省的地域特点,认为适合海南省的农产品物流运作的模式有:基地模式、以冷链企业为核心的模式和以本地配送中心为核心的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剖析[9]。王程等(2014)对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聚类分析,提出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的农产品供需失衡程度不同,农产品物流模式就不同[10]。赵志田等(2014)在分析电商环境对农产品物流影响的背景下,对浙江丽水226家企业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模糊评价,认为企业农产品物流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提出从供应链、信息化、产品可追溯、商物分离、组织化和专业化角度优化农产品物流模式[11]。丁丽芳(2014)构建了基于云技术的“农、物、商”一体化的物流模式[12]。

通过回顾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对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成果不断细化、深入,但是关于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从研究方法上可以看出,已有的文献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的成果偏少;从研究理论对象可以看出,关于农产品物流模式和农产品流通效率相结合的成果偏少,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一般仅单独考虑农产品流通成本或流通利润,但是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受流通成本和流通利润(即农产品流通效率)共同影响的。基于上述原因,以流通效率理论为基础,以丁庄种植的巨峰葡萄为调研对象,比较不同物流模式下葡萄的流通效率,为构建高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二、多元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常温或低温)、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以实现农产品增加价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我国地域范围广,农产品种植分散,农产品品种丰富,以及不同的省市间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不同,使得我国从建国以来不同阶段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1949年到1978年的计划主导型的模式,1978年到1992年的“双轨制”的物流模式,1992年到现在的多元化的物流模式。

不同阶段的物流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被新的、更适宜的物流模式所替代。根据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主体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物流模式:

(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的物流模式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的物流模式主要包括“分散的个体农户+加工型企业+批发、零售商+消费者”和“分散的个体农户+基地或中介组织+加工型企业+批发、零售商+消费者”两种模式。两种物流模式的主导者均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第一种模式下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与分散、独立的个体农户接触,规模小,经营成本高,所以第一种物流模式竞争力较弱。第二种模式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并不直接接触分散、独立的个体农户,而是通过基地或中介组织与农户间接的联系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主导性体现在平台上,如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平台的购买和维护上。此种模式下,最初个体农户面临的生产成本高、市场风险大、技术落后等问题得到优化,所以第二种物流模式比第一种物流模式竞争力明显提升,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如福建光泽县的圣农集团,集白羽肉鸡的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租土地、签协议等形式与当地个体农户建立养殖基地,降低了个体农户的风险,增加了个体农户的收入,效果显著。但是第二种模式下中介组织是此种模式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囿于像协会、合作社式的中介组织管理水平低,服务能力弱致使此种模式也没有大范围普及。

(二)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此种物流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起到连接生产者和销售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最早出现在1984年,以蔬菜批发市场的形式存在,迄今不同品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不同地区已经发展成熟,如桂林的多种农产品销售都是通过此种模式实现的。此种模式的优势有第一,对市场需求反应快;第二,因为提供了大量了交易信息、大型的交易场所、便捷的物流服务,所以交易辐射范围广,交易集中,交易规模大;劣势是流通环节多,合作的伙伴关系难以形成,同时因为大多数批发市场物流的运作都是自营,所以流通成本依然较高。

(三)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主导的物流模式

在这里流通企业主要指连锁超市,其通过构建信息、物流等平台形式以及大额的销售量铸就了自身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通常由超市完成农产品的物流活动,并对农产品的质量、包装、加工、销售负主要责任。此种物流模式缩短了农户和消费者间的时空距离,消费者的需求也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给农户,所以农户的经营风险较低。

(四)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是指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均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者通过合同的形式将生产者、中介组织、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顾客联系在一起。

同其他农产品物流模式相比,此种模式明显的特点有物流运作的专业化,物流管理的科学化,物流合作的契约化,所以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过程中物流成本降低了,农产品损耗率降低了,物流时间节约了,农产品质量提高了,但此种模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整个供应链的设计和优化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高水平的农产品运输、仓储、加工等一系列的专业服务能力。

三、研究对象、评价指标、调研设计和样本选取与数据汇总

(一)研究对象

根据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当前农产品物流涉及多个环节和组织,标准化的问卷调查法获取不到流通成本和费用的数据,所以这里选取一种农产品——江苏省南京市句容丁庄的巨峰葡萄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种植户、物流企业、批发商、水果销售点进行走访的形式获取初级资料。

近几年江苏省南京市句容丁庄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基地,随着葡萄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葡萄已经成为很多家庭必备的水果之一,尤其是每年的五到十月份更是受到很多老百姓的喜爱,所以选取南京市丁庄的葡萄作为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管不同品种的葡萄销售价格不同,但是相同环节的流通费用基本相同,因此以丁庄的巨峰葡萄作为调研对象对研究的结论影响不大。

(二)评价指标

农产品流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到不同的环节、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制度等,从流通效率的角度判定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否合理既符合国家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所提出的“着力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明确流通业运行好坏的重要依据。由于流通效率的模糊性,当前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描述还没有完全统一,常见的理解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所有产出和所有投入的比较,反映流通过程中各个流通环节和全部流通过程的效率[13]。流通效率体现了流通过程的运行步伐,不同的学者关于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选取也各不相同,这里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认为不同的流通组织或个人对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应该是不同的,从葡萄的种植户角度看,葡萄销售收购价格高、物流方便就是效率高;从批发商的角度看,成本和利润是衡量效率的最常用指标;从最终的购买者角度看,葡萄价格低,品相好就是流通效率高。也就是说,流通效率很难用某个单一的指标进行衡量[14],考虑到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和指标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本文设计了如下的流通效率评价指标:

1.流通费用:葡萄从种植户到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主要有运输费、仓储费、包装费、人工费、损耗费、进场费、租金等。

2.流通费用率:又称流通费用水平,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流通费用率是反应流通效率的常用指标,用流通费用总额占销售额的比例来表示,该指标直接影响各个环节的销售价格,从而影响最终消费者的满意度。

3.流通利润率:用各个流通环节所获利润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来表示。也是反应流通效率的重要指标,

(三)调研设计

按照上述物流模式分类原则以及葡萄自身的特性,当前江苏省南京市丁庄巨峰葡萄的物流模式主要为:第一,种植户+批发商+个体水果零售商+消费者模式,即水果零售商模式,水果零售商的销售地点较为固定,一般在菜市场里;第二,种植户+合作组织+大型连锁超市+消费者模式,即超市模式;第三,种植户+合作组织+第三方物流企业+水果店+消费者模式,即水果店模式,水果店模式地点一般在小区附近等人口密集区,水果品种较多。这里没有分析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由于丁庄的葡萄一般以鲜食为主,所以进入到加工领域的葡萄不多。除了上述模式外,还有少部分的葡萄是经过农户自销的手段流向消费者手中的,销售地点和形式不固定,或者是以消费者采摘的形式进行销售,由于数量较少,这里也不予考虑。

为了有效地获取初级资料,调研前针对不同调研对象设计了不同的问题,第一部分,关于被调研者的基础资料,例如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种植葡萄的亩数、种植葡萄年限等;第二部分,流通所产生的费用,如运输费、仓储费、包装费、人工费、损耗费、进场费等;第三部分,不同环节所增加的利润以及葡萄的销售价格等。

(四)样本选取与数据汇总

针对丁庄巨峰葡萄的不通流通模式下的流通主体进行调查,其中包括20户普通种植农户、6位葡萄收购商、3位农产品物流企业负责人、5位大型连锁超市生鲜部部门负责人、8位水果店店主、10位农贸市场水果零售商,历时30天,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最终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葡萄三种物流模式下流通费用率和流通利润率(元/公斤)资料来源:根据调研数据整理所得

四、三种流通模式下的流通效率比较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通过流通费用率和流通利润率两个指标对不同的流通模式进行分析。

(一)三种流通模式下的葡萄流通费用率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葡萄三种流通模式下流通费用率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为:超市模式、水果店模式、个体零售模式。

个体零售模式的流通费用介于超市模式和水果店模式之间,流通费用率却是最高的,这主要是由于个体零售模式下物流量小,没有规模优势,所以物流成本高,同时个体零售模式下葡萄的销售价格最低,致使此种模式下流通费用率最高。

超市模式的流通费用高于个体零售模式和水果店模式,尽管超市物流的规模效益较好,但因为超市模式下税费高、店面成本高、冷链的物流服务成本高,所以流通费用最高。因为能够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优秀的物流保障,葡萄外观较好,销售价格高达12.5/公斤,所以流通费用率最低。

水果店模式流通费用最低,因为经营品种多,店面成本不像超市那样高,所以流通成本最低,但费用率却高于超市模式。

通过上述关于流通费用率的阐述可以看出,高的流通费用不一定导致高的流通费用率,超市模式下由于较高的葡萄销售价格降低了流通费用率,所以从流通费用率指标上来看,超市模式流通效率最高,应该成为巨峰葡萄流通的主要模式,这也符合未来超市在整个商品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趋势。

(二)三种流通模式下的葡萄流通利润率分析

根据表1三种流通模式的流通利润率从高到底的顺序是:超市模式(44.70%)高于水果店模式(40.75%)高于个体零售模式(34.36%)。

个体零售模式流通利润低,销售价格也没有竞争优势,所以流通利润率最低。

超市模式尽管流通费用略高于其他模式,但由于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致使葡萄的销售价格较高,从而可以获取最高的销售利润(5.9元/公斤)和流通利润率(44.70%)。

水果店模式也满足了一些消费者对水果的需求,同时由于进货频率高,品种多,葡萄的品质比较好,自然销售价格也不低,所以流通利润率也较高。

五、建议

根据调研和整理的结果发现三种模式的整体流通效率分别是超市模式优于水果店模式优于个体零售模式,所以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提高葡萄流通效率的重要手段为优先发展以超市为主导的物流模式,兼顾水果店模式,规范个体零售模式,此种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15][16],为了更好地促进葡萄流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种植户作为葡萄供应的首要环节,对葡萄的流通效率影响很大,所以要保护种植户的利益,激发种植户的热情,并能够建立有效、便捷的葡萄种植预警机制,在合作组织和政府双重帮助下使整体的供求平衡,避免种植户增产不增收的窘境;

其次,合作组织是种植户和超市连接的纽带,对流通效率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可以定期开展对合作组织进行专业培训的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合作组织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此外,还要对合作组织的主体地位、贷款资金及税收补贴方面给予扶持,降低合作组织的经营风险和提高运作的积极性。

最后,超市作为当前葡萄流通的主体,其主导地位需要从多个层面发挥出来,既要构建透明、高效的信息平台,同时也要做好细节问题,如帮助种植户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完善包装水平,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农药使用量和品种,从而实现葡萄安全质量可追溯的目标。

另外其他的物流模式政府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此种模式物流运作专业化,从理论上来说,具有较好的成本和服务优势,但是囿于当前专业从事农产品的物流企业发展规模和能力不足,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综上所述,只有不同农产品流通模式不断地提高流通效率,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避免单一物流模式垄断情况产生,才能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整体效率。

[1]王学真,刘中会,周涛.蔬菜从山东寿光生产者到北京最终消费者流通费用调查与思考.中国农村经济,2005(4):66~72

[2]贺峰.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基于批发市场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5):40~44

[3]孙侠,张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与利益分配——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2):39~48

[4]黄福华,周敏.封闭供应链环境的绿色农产品共同物流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2009(10):172~173

[5]郑风田,李明.大豆产业链的成本与利润分配——黑龙江个案.改革,2009(5):61~67

[6]王道平,李锋,程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各省市的聚类分析法[J].财经问题研究,2011(02):108~113。

[7]韩平.苗秀娥,山东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发展模式构建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2(4):41~43;

[8]司银霞.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运作模式的构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7):43~45

[9]谭旭,金志扬,杨振,李美,范杰.海南省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19):203~205

[10]王程,王涛,蒋远胜.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水平评价和发展模式研究[J].软科学,2014(02):136~144

[11]赵志田,杨坚争.电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理论架构、检验与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4(6):108~112

[12]丁丽芳.云物流环境下的农物商一体化农产品物流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4(6):41~44

[13]张磊.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界定和评价指标设计[J].华东经济管理,2011(4):18-21

[14]陈耀庭,戴俊玉.不同流通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8~74

[15]徐广业,黄胜忠,王磊.农超对接供应链的效益分析-定价决策却为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1):43~46

[16]潘福斌,宋达.农超对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4(2):46~53

猜你喜欢

流通葡萄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当葡萄成熟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农产品争奇斗艳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