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出国留学生爱国意识状况调查研究*
——以日本三重大学中国留学生为例

2018-04-08许晓婷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留学生

许晓婷,姜 红

(1.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2.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从1978年起到2016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与年剧增,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136.25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322.41万人已完成学业,265.11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2.23%[1]。出国留学人数庞大,对于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然而学者对出国留学生人群的爱国主义教育关注不高,研究成果甚少,只有少数学者关注过交换生[2]、出国党员的思想状况[3]。为调查当前高校出国留学生爱国意识状况,本文以日本三重大学中国留学生为样本,共发放130份问卷,成功回收有效问卷121份,回收率为93%。从高校留学生出国前期、中期不同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了解高校出国留学生爱国意识的现状与爱国教育效果,科学合理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出国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措施,以期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留学阶段的爱国主义。

一、日本三重大学中国留学生爱国意识现状分析

(一)留学生爱国意识良好且理性

调研发现,中国留学生爱国意识基本良好,爱国行为选择上较为理性。46.3%的留学生认为用努力学习来报效祖国是理性表达爱国思想的行为,28.6%的留学生选择表达爱国的实践是尽量支持民族产业和向周围人宣传爱国主义。

图1 留学生理性爱国体现

(二)留学生的公民意识较弱

由于长时间身处国外,部分留学生对国内关注度不够,公民意识较弱。23.1%的留学生表示很少关注国家政策方针和党的思想路线,58.7%的留学生表示关心但不会特意关注,只有18.2%的留学生关心并且实时关注(见图2)。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阅兵活动,8.3%的留学生从未关注过,32.2%的留学生偶尔关注,关注并选看阅兵仪式的留学生有36.4%,特别关注的有20.7%。可以看出学生对祖国关注度不高,很少主动关心国家大事。

图2 留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方针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情况

(三)能做到理性爱国,付诸实践的较少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留学生能做到理性爱国,付诸实践的较少。28.7%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表达爱国情感的实践活动。虽然有48.8%的学生会经常向外国同学介绍中国文化,但也有47.9%的留学生只是偶尔介绍,3.3%的留学生从来没有介绍过。虽然49.6%学生认为有必要通过举办一些与爱国有关的纪念活动来让大家记住历史,也有14%的留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四)留学生愿意接受国内爱国主义教育,但满意度不高

调研中发现,虽然留学生认识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但对现今的爱国主义教育仍有不太满意的地方。虽然有90.1%的留学生认为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中国留学生增强爱国意识,但也有9.9%的留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没有改变什么。

学生认为国内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法相对呆板,特别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上,很多高校采取“满堂灌”的方式,缺乏创新。36.4%留学生认为社会舆论导向在培养爱国热情中影响较大,33.1%的留学生认为通过家庭潜移默化培养更为有效,23.1%的留学生认为课本知识传达影响大。值得欣慰的是47.1%的留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非常重要(见图3)。

图3 留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留学生更希望通过网络培养模式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调研数据显示,留学生在海外关注国际国内的时政新闻,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来源绝大部分是网络,29.2%的学生通过各大主流网络新闻平台(新浪、网易、搜狐等),20.8%学生使用微博了解国家动态,7.2%同学通过网络论坛了解。

二、巩固高校出国留学学生爱国意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生留学准备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集中于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以从上到下灌输理论和知识传授方式,学生通过课堂来建立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这种方式只能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内容,并不能检测实际成效,缺乏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性体验,学生难以形成对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的认识和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信念[4]。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发展进步给医疗事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改变,现今,传统的基础护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在不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结肠造口护理质量也随之提高。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造口治疗医师对造口护理的质量与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造口护理已经不是简单地为患者清理粪便,而是需要通过生理护理、心理疏导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社会对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要求与护理内容在不断提高。

第一,发挥文化与法治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认同感是一种潜移默化、不可忽视的力量,对本国文化的了解认同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生生不息发展的土壤[5]。文化是一种无形且根生蒂固的力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社会的整体文化环境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有深刻影响。而法治教育可以让青年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保证爱国主义行为付诸实际。

第二,用真实的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现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于教材中,内容生硬并与现实脱节,导致效果一般,一些在国内适用的方法,到了国外不一定适用。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将深刻的理论融于情感教育之中,真实而不苛求、严格而不死板,拓宽学生的视野最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古代屈原投江殉国、苏武持节归国,近代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浴血守虎门、陈嘉庚兴办教育、马祖光不灭烛光、鲁迅奇异从文、林巧稚造福人民、华罗庚科学报国,现代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两弹一星邓稼先、用身体保护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志愿者金晶等,真实的爱国故事数不胜数,让学生深切体会前人的爱国精神。

第三,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出国留学生,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家庭的教育熏陶和媒体的舆论导向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而且效果持久,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的爱国意识。潜移默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可以通过人的感性认识,避免说教,让学生更深层次吸纳爱国观念。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课,组织参观归国企业家及其工业园区,身临其境感受鼓励归国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扶持;或邀请优秀留学生代表开展专题报告,同时与归国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真实感受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品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创新形式,多样化、有序化、科学化地加大爱国主义主流价值观教育[6]。例如,在校内公共场所张贴优秀留学人才的事迹,树立典型;组织学生观看留学生爱国视频;开展留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组织学生开展爱国精神的主题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在课后和饭后讨论爱国主义培养其家国情怀。总之,综合利用课堂教学、课程规划、辅导员管理、学生自我教育等手段,有层次地宣传留学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起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二)对留学生大力宣传国家最新方针政策

要增强高校出国留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必须让这些学生熟悉国家的政策,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一些针对留学生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留学生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为了使我国留学生充分且及时掌握国家政策、法律实施、改革进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发挥海外华人社团的作用。驻外领事馆注意与当地学校以及民间组织合作,适时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宣传活动,让留学生在这些场所得以进行思想交流。例如,在学校举办留学生节日派对,让置身海外的年轻学生一同过节,在缓解思乡情绪的同时了解传统的中国文化,努力营造和谐的爱国主义氛围。

第二,明确组织责任机构。不论是国内国外都应设有专门部门负责留学生思想状况的跟踪和政府政策的宣传。这些专职机构负责制定编印学习手册,通过驻外机构分发到每个留学生手上,专人定期观察留学生生活心理状态,实时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整体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发展。

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日渐普及的新媒体平台,弥补留学生因为时间空间与祖国分离而造成的误解。在媒体平台上举办线上讲座、心理咨询、经验交流等,利用新兴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QQ等留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软件,推送相关信息,进行国家法规政策的宣传讲解。

(三) 推进各类驻外机构对留学生权益的保护

国家是出国留学生最坚实的后盾,国家对留学生的保驾护航力度,直接影响到留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和情感。应该从各个方面妥善维护留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一,驻外使领馆应加强对留学生的保护力度。宣扬中国的权威,在同胞受到权益危害时,做好领事保护工作,使得海外留学生时刻感受到祖国保护带来的安全感。加强与所驻国移民局、警方等相关部门的配合,组织留学生学习当地的法律法规,并保护中国留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通过原就读高校加强对留学生的保护。可以通过国内各大高校建立管理精良的驻外校友会,让国外的留学生感受到来自校友的温暖,有利于爱国意识培养,重拾对祖国的归属感。

第三,借助海外学生组织及时提供帮助。积极促进海外高校学生组织成立,通过组织带领学生定期举办活动,并相互影响形成互利共赢的气氛,将每个独立的留学生连成整体及时帮助。

(四)鼓励留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教育有效地激发人们固有的爱国情感,从而拥有理性的爱国观,最终目的是将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动[7]。对于留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历史多次证明只有强盛的国家,个人才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才能取得成功。鼓励启发学生将个人和国家紧密相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增强民族责任感。留学生往往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发展中,而忽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联系,所以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留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教育时应强调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祖国强大了在国际上有话语权,留学生才有地位,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梦想。

第二,加强留学生政治参与感。加强留学生海外的参政议政热情,实时了解政策方向,以主流媒体宣传为主导,联合当地领事馆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政策学习交流会;定时安排国内专家出国开展专题讲座,用生动、吸引人的方式具有针对性的方式解答学生出国之后所面临的问题;开通留学生专门建言献策渠道,让他们实实在在的参与到祖国发展的进程中,加强留学生的政治参与度,提高了主人翁意识。

第三,提高留学生回国幸福感。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当为留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术方面引进高尖端人才,给予科研经费支持。为吸引优秀留学生归国创业就业,给予企业创办流程优化资金贷款及税收政策优待,子女入学及家属安置配套政策紧跟。让留学归国人员体会到自身发展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从而学有所成之后将自身的聪明才智奉献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EB/OL]. [2017-03-01].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6.html.

[2] 陶春丽. 中国高校输出国际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0:1.

[3] 王康民.出国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管理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45,57.

[4] 吴潜涛,本刊记者.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1-29.

[5] 景彩云.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D]. 南昌:南昌大学, 2014:21-24.

[6] 伍兴阶.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创新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64-65.

[7] 郭殊,朱绍明,万杨. 海外留学青年爱国意识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欧美日韩等国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4(9):49-54,66.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留学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