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2018-04-04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供给产品农村

周 鹏

(1.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并指出,公共体育服务成为我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关系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着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一个人使用不影响其他人使用的产品,是在消费上或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受益上非排他性的产品[1]。而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是政府通过公共权力和资源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需求而提供的一种体育公共服务。江苏省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组织与管理混乱。在江苏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方面,县区级负责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和整体指导,乡镇级别负责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指导管理与监督检查,而村级组织则主要承担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具体落实、组织管理、维护运行等等。因此,村级组织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组织与管理主体。有数据显示,44%的行政村没有将体育纳入到议事日程、38%的行政村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2]。可见,部分农村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部分农村没有具体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组织与管理部门及专门工作人员,只有形式或名义上的负责人,更谈不上发展规划、日常预算,而大部门农村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组织与管理处于无序混乱状态[3]。

(二)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人、财、物是实现组织管理的基本要素。体育场馆、设施、体育组织与管理人员、专业的体育指导员、必要的经费保障等等是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础保障。因此,有效的资金投入是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物质基础。然而,根据本项目组走访调查统计,38%的受访行政村没有体育方面的固定资金预算。从目前江苏省农村的实际来看,大部分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经费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和村集体自筹解决,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当然,经济发展水平程度不同的地区也有所不同,苏南地区相对发达,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也较为多元,其中,政府及体育行政拨款41.5%、体育彩票资金资助26.8%、农村自筹与集资20.6%、农村或周边企业赞助11.1%[4],社会、企业等资金有所投入,体现多元化特点,而广大的经济相对落后的苏中、苏北地区就主要靠政府的资金投入为主。

(三)农村体育场馆与设施比较缺乏。体育场地设施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前提,农村体育场馆与设施也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前提条件[5]。本课题组对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活动区域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区域分布比重如下,公路街道占40%、公园广场占11%、农村空地占13%、体育馆和收费体育场所俱乐部各占6%和1%,受访的样本中接近68%的行政村没有体育设施和场地。另外,苏北的大部分农村尚未建立相关经营性的体育俱乐部或健身中心,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特殊体育需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南地区虽然大部分农村有体育场馆与设施,但是由于缺乏日常的维护与管理、缺乏必要的技能使用指导及安全教育,以及相关体育选址规划及设施不适合农村当地居民的实际体育需要,很多处于废弃状况,不能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的日常体育运动需要。

(四)农村体育活动内容项目单一,特色不足。随着江苏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也在不断提高,农民对体育活动的项目需求也呈现着多样化的特征。传统的具有地方民间风俗特色的体育运动内容更容易受到农民的欢迎,如传统特色的健身操、健身气功、赛龙舟、放风筝、秧歌等等体育项目。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接近47%的行政村没开展过任何体育项目;而曾经开展体育活动的行政村,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项目,其中跑步占18.4%、广场舞占13.68%、棋牌占8.21%、乒乓球占11.25%、台球占6.08%、游泳占7.90%。可见,大部分农村的体育活动项目局限在日常的跑步、广场舞等活动,这些体育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农民自发性组织的、简单便捷易行,然而却面临着体育活动项目单一,缺乏可选择性,缺乏地方特色,整体运动水准较低。

(五)农村体育专业组织和人员缺少,缺乏专门的体育指导员。无论是传统体育项目还是现代体育项目,其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是需要有体育专业组织进行保障,这是由于体育事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大部分的体育运动及体育竞赛项目需要良好的团队配合和高超的专业素质,更注重发挥体育活动中的团队精神和专业水平,而团队精神是在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专业水平则是需要在专业的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安全的方法并勤苦训练才能得到提高。专业化的体育组织能够及时组织团队成员定时定期参与体育运动,有效克服个人分散懒惰不习惯运动的惰性,甚至还能够参加高水平的体育竞赛活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也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目前,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广大江苏农村地区尚未建立专业化的农村体育组织,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农村体育指导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利于提高江苏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区域供给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村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供给结构的不平衡。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差距,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育场馆与设施建设、体育项目内容、体育组织与管理等各个方面,苏南和苏中地区作为重点发展示范区,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为江苏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改革与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而苏北地区囿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与苏南、苏中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村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农村与农村之间表现出的不同与差异,目前来看,江苏省经济水平较好的村、距离城镇较近的村、具有重点发展扶持的村,比那些经济水平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缺乏政策扶持的村在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上要更有质量和效率。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不平衡主要是产品供给不能满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性别结构、不同兴趣结构人群的需要,例如老年人由于气力有限多需要一些传统的轻缓柔和的健身体育运动;中青年人由于气血旺盛多需要一些现代的激烈用力的强身体育运动;而青少年儿童由于年纪较小多需要一些轻便安全充满趣味的体育运动。现实中江苏省农村体育产品供给往往是统一配置“一刀切”,并未能根据各村实际需要进行供给,也未在在供给结构要素上做出合理的区别,从而导致产品供给结构上的不平衡。

二、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重于形象、流于形式。从我国实际来看,由于政府掌握着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更大的公共权力,这就决定了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府来解决。相较于其他的招商引资、经济洽谈、民生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农村体育其实是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各级政府都在时刻强调“重心工作”“全局工作”“重点工程”,而农村体育发展很少列入年度发展重点,农村体育发展资金也很少列入年度发展规划,平时也很少进行日常组织和管理,甚至在经济状况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农村的体育发展资金还有被挪用的危险,一般多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搞的“形式主义”,或是为了迎合个别领导任期内的政绩而做的“面子工程”,这些所以的表现都是政府不够重视,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表现。

(二)农村体育舆论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化技术。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接触外界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互联网普及、农民使用电脑上网、手机移动阅读终端的推广与应用,这些现代多媒体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农民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而在江苏广大农村,农村体育活动之所以不能有效开展并蓬勃发展,其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够与时俱进的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来加强农村体育事业的宣传,来营造一个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农村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民的传统思想导致其淡漠态度。农村具有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田地劳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的经济组织形态,农民习惯于每天起早贪黑,到田地里辛苦劳作,没有时间或很少时间用于体育锻炼,而且由于劳作后的身心疲惫,也不愿意在空闲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大部分农民抱有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在田地里劳作,本身已经进行了身体锻炼,不需要在专门进行体育运动。从实际情况来看,经常有时间进行体育运动的多是非劳动力的老人、儿童或妇女,这些人群在农民人口中占有的比重较低,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状态。

(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配套资金。从城镇与农村的体育发展来看,城镇比农村有着很高的水平;从江苏的苏南、苏中和苏北的体育开展情况来比较,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更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有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农村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产品一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处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底端层次,大多缺乏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在市场经济流通条件下,其农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投入到体育发展中的资金。

(五)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不够民主透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要依靠政府来主导进行。由于政府的不够重视,在具体的供给实施过程中,往往多流于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没有真正把广大农村群众的体育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就容易直呼应付,缺乏科学的调研与论证,没有与农民群众进行广泛有效的沟通,缺乏必要的民主制度和透明的“三公”程序,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和“家长制”作风来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各项决策,不能有效满足农村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

(六)尚未建立完善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保障制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着开始、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事物的顺利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度。从江苏省近几年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发展来看,很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度。良好的制度保障不会因为个别人员的变化而变差。在各级政府之间,不能根据其职责定位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机制,就不能保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良性发展态势。

三、解决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问题相关对策

(一)树立现代“互联网+”思维,加强组织、管理和宣传。随着互联网、多媒体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这就越来越需要具有运用现代“互联网+”高远眼界和思维方式,来解决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难题。江苏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项目规划、投资融资模式构建、体育场馆与设施的建设招标、体育组织与管理人才的招募、体育活动内容项目设置、体育事业氛围宣传、体育竞赛活动举办与参加等等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现代“互联网+”思维,从而加强对江苏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组织、管理和宣传。

(二)拓宽资金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向着纵深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经济成分多层化和人们需求多样化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意识与权利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单一的政府投资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在投资模式上,必须拓宽资金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包括企业资金、体育福利彩票基金、社会捐助等,通过对投入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扶持政策,与体育基金进行赛事合作,引入社会捐助个人建立功德碑或给予荣誉授予等方式,形成多元化投资模式,例如苏南地区的南园村在体育资金投入上形成了多元模式。

(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科学配置体育场馆与设施。农村体育场馆与设施在规划和配置,需要因地制宜,在位置选址、场馆设计、器材配置上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考虑不同农村的实际特点,例如,平原地区的农村与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村就有着很大不同,靠近城镇的农村与地理偏远的农村也有着很大不同,农村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兴趣结构也存在着很大不同,这都需要与当地农民进行民主沟通和交流,在科学调研和精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科学配置体育场馆与设施,确保体育场馆与设施的有效利用。

(四)突出特色,增加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民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这也是落实新时期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农村体育活动项目设置与推广上,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增加农民喜闻乐见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例如苏南水域较多地区可组织赛龙舟、游泳等活动,苏北平原可组织农民跑步、球类等活动,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

(五)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增加体育指导专员,提高农村体育运动水平。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无论体育场馆与设施建设的再好,没有农村体育人才的支撑,一切都是空谈。对于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来言,培养农村体育人才,引进、使用和留住优秀的体育指导员,是做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当务之急。这些体育人才具体包括优秀的体育指导员、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优秀的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管理与组织人员等等。江苏省各级政府应该在引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才上做大文章,建立相关的引进、补助和激励机制,让真正的人才留下来,共同提高农民体育运动水平。

(六)建立长效机制,探索适应农村体育产品供给的特色道路。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由于领导的调整、人员的变化、政策的更新、技术的革新、人口流动的出入以及社会的变动等等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如何保证在原有基础上,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能够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组织管理机制、民主决策机制、绩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定期与不定期的监测、评估和监督机制,及时采取相应策略,能够有效保障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Paul A.Samuelson&Wiliam D.Nordhaus,ECONOMICS(17thedition)[M].McGraw-Hill,2004:339—340.

[2]李庆贺.江苏农村村级体育发展状况与理论研究[J].社会体育学,2014(34):174-175.

[3]秦小平,夏青,王健,胡庆山.非均衡视域下的农村体育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4):35-38.

[4]王冬冬,曹庆荣,李泽群.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机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2-84.

[5]张小林,白晋湘.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与优化[J].体育学刊,2010(5):21-25.

猜你喜欢

供给产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