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16天报道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展

2018-04-04■张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6期
关键词:书签职务犯罪检察机关

■张 立

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刻理解了“到现场抓活鱼”这句话的含义,切实体会到深入到现场采访的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以来,围绕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先后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三次大型展览,分别是:1990年5月25日至7月20日的全国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展览、2007年8月29日至9月13日的全国检察机关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展览、2010年9月13日至9月26日的“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这三次展览,很好地宣传了检察机关的职能,提升了检察机关的社会影响力。其中,在2007年的全国检察机关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展览期间,我作为检察日报社新闻中心的记者,驻扎在军事博物馆,连续16天每天发回报道,全程见证了这一盛事。

2007年8月29日至9月13日,全国检察机关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开幕当天参观了展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职务犯罪预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展览,最高检进行了近4个月的紧张筹备,得到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卫生部、国资委等13个部委积极响应。展览的目的主要是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有力举措和显著成效;检察机关遵照中央部署,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反贪惩腐、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展览历时16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共计12万人参观,有1600多个部委、行业单位组织了集体参观,近30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数十名国有大型企业领导参观了展览。观众以国家公务员为主体,除来自在京单位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观众前来参观。另外,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80余名外国观众也参观了展览。

对于检察机关这一盛事,检察日报社高度重视,8月29日展览开幕当天,《检察日报》出版《号外》,用4个版面对展览概况进行了展示,并将《号外》送到展览上,分发给参展观众。报社要求新闻中心派一名记者驻扎在展览上,每天从现场发回报道,我有幸承担了这一光荣任务。

开展前,新闻中心主任肖玮指导我制定了初步的报道计划。8月26日预展那天,我提前参观了展览,发了展览将举办的预告稿。8月29日开展后,按照报社编委会的指示,新闻中心制定了每日报道方案。方案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根据展览五部分内容分别写五篇综述,每三天发一篇;另一部分是观众对展览的反响,与综述交替发稿。《检察日报》一版开设“来自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展览的报道”栏目,四版开设“记者手记”栏目,正义网开设记者博客,对展览的采访报道力求做到及时、有力、全面、生动。

从8月29日起到9月13日,我每天的工作地点就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我仍清楚地记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刚刚修饰一新,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安装在博物馆正门上方的门头装饰上写着展览的名称“全国检察机关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展览”和主办单位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二楼西展厅大门上方,“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八个鲜红大字光彩夺目,正对着展厅大门的是人民检察院检徽。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反腐倡廉,英明决策”“惩腐肃贪,执法为民”“以案为戒,警钟长鸣”“强化预防,消除隐患”“履行职责,任重道远”。展厅大屏幕循环播放两部警示教育片。

这次展览由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承办,预防厅多名同志在现场值守。我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找准时机向他们了解有关展览的内幕。他们也很支持我的工作,有的向我提供采访线索,有的为我讲解展板内容,有的认真回答我的问题。这些都为我顺利完成报道任务提供了帮助。

多个部委的领导同志率队前来参观,“采访高端”是我努力完成报道任务的一个目标。印象深刻的是9月7日那天下午,刚刚履新的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前来参展,我倍感兴奋,心想一定要采访到马部长。我先询问了她的随行人员,又征得她的同意,在马部长参观完毕之后采访了她,然后联系监察部副秘书长审稿,当晚发回报道。采访并非都是顺利的,比如,9月4日采访海关总署纪检组长没有成功,得知教育部纪检组长田淑兰9月5日来参展,我认真分析了头一天采访失败的原因,提前拟了一份采访提纲,在田组长参观过程中请她看了一下提纲,然后顺利完成了采访。

整个展览期间,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只要置身现场,总能挖掘出新闻点。我注意积累素材,归纳主题,不仅按时完成当天的采访任务,还为以后的选题做好准备。针对前来参观的学生群体,我把对学生观众的采访集纳成一篇,写就《学生看展览 感触不寻常》。我采访了委内瑞拉、德国、美国、巴西等多国观众后,写了《外国观众也爱看展览》。展厅播放的一部教育警示片,讲述了一名贪官入狱后,儿子中考落榜,女儿患上抑郁症,老母亲哭瞎了眼睛。参与制作这部警示片的山东省枣庄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负责人也来到展览现场,他告诉我,这部片子取材于真实案例,警示官员一定要算好亲情账,不要因为贪婪而让众亲蒙羞。我据此写了《警示教育片背后的故事》。为展览服务的解说员均是工作在一线的检察干警,她们精彩娴熟的解说背后付出了许多努力,《解说员的故事》就是专门写她们的。凡是参观展览的观众,在入口处都会领到一张制作精美的书签。书签一套有四张,分别印有“清”“正”“廉”“洁”四个字。书签背面还有不同的格言警句和图案。据此,我写了《小小书签有学问》。预防厅郝厅长给我讲解了展览大胆运用了橙、黄、绿、蓝等色彩,每种色彩的使用,都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于是,我写了《含义丰富的色彩运用》一文。9月11日,展览接近尾声,我发现展览留言簿已经写满了两大本,第三本正在供观众书写。留言反映了参展观众的心声,我写下了《留言簿里传心声》一文。

整整16天,我连续作战,共发表稿件22篇,多篇稿件被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等转载,较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同时坚持每天写记者博客,对报纸报道作补充。

现在翻看这些文章,内容鲜活生动、有分量,仍然感到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刻理解了“到现场抓活鱼”这句话的含义,切实体会到深入到现场采访的重要作用。这段经历成为我记忆中的一个闪光点。

猜你喜欢

书签职务犯罪检察机关
透明书签
十一月书签
十一月书签
贰月书签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检察机关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权的法理阐释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
浅议检察机关会计司法鉴定的主要职责
九步审讯法对职务犯罪审讯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