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指挥者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指挥者钢琴伴奏声部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安徽 六安 237012)

合唱作为雅俗共赏的文艺活动,它的普及型之快,受众性之广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相比的。学校文艺汇演、企事业文化宣传以及大小型歌唱比赛等等,都少不了合唱的参与,所以合唱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门重要表演艺术。作为合唱团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合唱指挥既是合唱的导演,又是直接参与舞台实践的演员,换言之,他必须能胜任指挥和表演者的双重身份,这就对合唱指挥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驾驭合唱艺术。

1.合唱指挥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1.1 本体研究——合唱的起源

作为合唱的领导者,对其本体——合唱的研究是合唱指挥者从业前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合唱起源于古希腊的酒神颂歌,一种众人齐唱的形式,多声部的合唱在中世纪教会音乐时定型,两个声部的复调奥尔加农就是合唱的鼻祖。虽然最初产生时非常简单,一般是平行四五度、一度八度,并随着宗教音乐的繁荣,而达到鼎盛。中世纪的中晚期出现了世俗性复调音乐经文歌、尚松等复调合唱,多声部且世俗化的发展不止促进了复调音乐的发展,也使声乐进一步发展。我们会发现,合唱艺术贯穿着整个音乐史的始终,很多作曲家都喜好创作合唱,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混声合唱《回声》,利用合唱中的强弱对比、重复,模仿在山谷中的回声效果,其艺术化的演唱手法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这首作品有多个语言版本和合唱版本,至今仍是我国合唱比赛或演出中的经典曲目;威尼斯乐派的复合唱这种双合唱团对唱(各有一架管风琴伴奏)的形式不仅使合唱规模达到空前,效果极其辉煌,创作出复调交替圣歌这一体裁,也为后来的“协奏”体裁提供了最早的蓝本;还有巴洛克时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合唱“哈里路亚”,音响宏伟壮丽的具有史诗般的风格,这些作品处于不同的音乐阶段,但都值得每一个合唱指挥从业者去深入研究。

1.2 较高的文化素养

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独立发展的,音乐的产生与发展、继承与创新,都是音乐与其它事物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结果[1]。单从作品歌词这一块来看,部分合唱作品的歌词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准确地把握歌词中的文学性、艺术性对于合唱效果优劣十分关键,如果不能理解歌词中的文学和思想内涵或者对其理解只停留在浅显的阶段,那么肯定无法诠释创作者的意图,因此一个合格的合唱指挥者应具备较高的文学水平;并且一首精品合唱是由指挥者与合唱队员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而成——即演唱技术的打磨和情感的融合,所以合唱排练工作是一个与演唱者进行交流的重要环节,如何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处理,对合唱队员要求准确的传达给队员,在这个过程中,指挥者把内在的文化素养通过化作外在的语言有效的引导队员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同时,这也是指挥者人格魅力的体现,合唱队员人数众多,专业能力有差别,性格也各异,指挥者只有充分赢得了所有队员的肯定和认同,把合唱队员凝聚在一起,在舞台上展现最佳的精神风貌。

2.综合性的专业技能是通往合唱指挥艺术的阶石

作为音乐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综合性的专业技能是合唱指挥者必须具备的。指挥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从本科指挥专业的招生简章来看,所有院校对指挥参试者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除了主专业指挥外,钢琴(或其他乐器)考试标准至少是中高级,视唱练耳,歌曲写作,乐理,每一项必不可少。

2.1 合唱指挥者应具备一定的声乐指导能力

合唱是多重声音的集合体,音色统一的特质要求每个演唱者都必须要保证自身音色统一为前提,如同铁链,每个声音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由于人声各异,加上每个人的声乐水平不同,怎样让演唱者的声音和谐的组织在一起,是合唱指挥者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对合唱者,指挥首先要是一位声乐老师,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声乐指导。先分声部带领队员们熟悉各个声部的旋律、节奏,解决演唱个体的音准、节奏问题,尤其是音准问题,这是合唱的基础,整体音准的训练是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音准不好的合唱不但不能使人产生美感,反而让听众非常难受。除此外还要教会合唱者者自然的运用气息,科学的演唱,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过度使用嗓子而造成声带的损伤,再者也可以美化声音,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来展现合唱作品中力度的变化,提升整体的演唱效果。

2.2 掌握熟练的指挥技法

一个好的指挥必须要有娴熟的指挥技法。娴熟的指挥技法使指挥者把对作品的处理要求,情感的理解更准确地传递给合唱者,使合唱者的训练有效的达到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因此指挥应该在充分解读音乐作品的内涵之后完成整部作品的动作设计,并且设计的动作既要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充分调动双手与身体的其他部位协同合作,又要遵循“省”、“准”、“美”三个基本原则。“省”——指挥的动作以简洁为前提,动作能少绝不多,能小绝不大,过于繁琐和花哨的指挥动作会显得“哗众取宠”而成为演出的“焦点”[2];“准”——要求指挥动作准确明了,例如:动作的起与收、连与跳、强与弱、渐强与渐弱、呼吸与保持等等一系列动作都要紧贴节奏拍点,不然会使演唱毫无韵律感,甚至使整体演唱形成“打架”的局面;而“美”的原则是所有音乐门类的共性,合唱也是以审美为前提。指挥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一部分也应注重自身的形象美,因此指挥者的动作除了要达到技术层面的要求外还要具备美感,在设计好整套指挥动作后要重新审视这一系列过程,更可以对一些优秀指挥家的舞台风貌进行借鉴模仿,平日里对着镜子多加练习,包括面部表情作为启发演员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3],刻板或者过于夸张的面部表情都不可取。

2.3 具备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

钢琴伴奏是合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起着衬托人声,使和声更加丰满的作用,而且作为一个特殊声部在前奏、间奏,尾奏这样独立表现场合时对提示人声进入、演出氛围的渲染,效果的增强有着特殊的意义。合唱指挥是整场的“领导者”,所以既引导合唱者,又引导钢琴伴奏。因此指挥者要具备视奏多声部总谱的能力,深入挖掘钢琴伴奏部分和合唱部分的关系内涵,这样才会对作品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情感体会。如二声部合唱《渔光曲》,歌曲一开始是对普通情境的描绘,钢琴伴奏采用的是带分解和弦的主旋律伴奏,以低吟浅唱的形式烘托人声,在这里使用pp的力度,指挥应该以手势提醒伴奏把握好非常弱的力度,为后面人声情绪的爆发慢慢的积攒力量,要避免力度控制不当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歌曲中段继续情境的描绘,但歌曲情绪开始起伏,也带动旋律线慢慢走高,伴奏由分解和弦变成柱式和弦加震音音型,渲染了苍凉的情绪,但这里的情感不是突然的爆发,而是慢慢的释放,并且速度也较前段稍快,指挥右手击拍的动作应加大,以左手横向运动提示钢琴伴奏和合唱者在力度上同时加强,再用向上托举的动作以配合力度的爆发,最后在哼鸣演唱中渐弱结束。由此可见只有使人声与伴奏二者互相融合、互相补充才能成为成为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指挥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是无法处理好二者之关系。

2.4 具备一定的二度创作能力

任何音乐作品都是有一个由曲谱转变成音乐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一个成熟的合唱指挥者不应只流于乐谱所标注的直面含义的抒发,也不是对范例一味的模仿,而是在深度领会作品的内涵与外延之后,通过手势与表情让合唱者领会自己的创作意图,让观众认可自己的创作意图。这也是合唱指挥者指挥技巧的进阶,综合素养的升华,它需要指挥者多年的学习和舞台实践的积累,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对原作产生独到的见解。彩虹室内合唱团在近一两年走红于媒体大众,无论是自创的“神曲”《张士超》还是改编宫崎骏、五月天的歌曲等,都成功的打上了自己的标签,指挥同时也是作曲——金承志功不可没。认真研究其走红原因,我们发现在就合唱水平而言它并不是最突出的,但是它屡屡带给听者的“新”和“喜”。它的“新”在于能在多种演唱门类中自由跨界而不留下生硬的痕迹,借用看似毫无关联的他曲之调却不显得生搬硬套,曲风或庄重或跳跃都给人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而它的“喜”在于无论选择的音乐种类还是题材都是如此“接地气”,使大家对这位新生代指挥另类的创作思维感到欣喜。正是如此他们这些曲目不止风靡业内外,也开始频频为电影“献声”,慢慢由“跨界”走向“跨域”。

3.结语

随着我国新文化事业的提高,合唱早已经发展成非常普及的音乐活动,这也对合唱指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只有具备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不同风格的合唱曲目,被不同审美需求的听者所认可,而目前优秀的合唱指挥人才是相当缺乏的,因此除了专业音乐学院一直开设相关专业课,高师专业也将《合唱与指挥》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中,但理论的学习远远不够,一名合唱指挥是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成长周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历练、提高才能慢慢成熟。所以每一个合唱指挥者都应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使自己的指挥水平能够与时俱进,从而更加满足职业对于合唱指挥的要求,使合唱指挥事业得以健康、持久、良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指挥者钢琴伴奏声部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探究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合唱指挥者应具有的素质及指挥要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