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看共享发展

2018-04-03何罕丽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私有制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何罕丽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1848年《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一经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公开宣布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人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1],不仅开启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曙光,更是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尽管这部著作已经发表了170年,实践证明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发展问题的重大突破。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的发展作为评判社会发展得失的最高准则,是对马克思发展思想的坚持和超越。共享发展蕴藏在“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诉求中[3]。“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诉求,直接指向了共享发展的终极理想:即所有人都能享有成果的均衡性以及公正性。共享发展它在价值哲学视域里的定位是公平正义,突出强调所有人都能公平享有的发展,并非是为了一部分人的特殊发展[4]。这种表述所传递的思想与“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诉求高度契合。共享发展是对“人的自由发展”的继承与发展。落实共享发展,我们应该回到马克思那里,梳理有关“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脉络,从而进一步深化共享发展的科学认识,深入探索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推进。

一、资产阶级私有制制约“人的自由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一生的奋斗目标。马克思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P422)。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所有人都能共同享有成果。很显然,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际交往的理想状态。

诚然,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很美好。但回归现实,反观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状却是另一番景象。大量的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操控,因而使得绝大多数的工人丧失了生产资料。因为没有了生产资料,导致工人无法获取生活资料而生活窘迫。为了生存,工人只有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取少量的生活资料。所以,工人的处境就是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但即便是找到了工作,工人的处境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5](P407)他们成了苦难的承受者。他们必须承担一切社会重负,而不能享受社会福利。[5](P170)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资产阶级私有制,这是一种最大限度盘剥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在这种制度的覆盖下,资本家暴敛财富的本性表露无遗,表现出对财富极高的热情,一切的生产活动都只围绕着资本及其利润而进行。资本家为了能够在经济生产中保持更加有利的地位,占据更多的生产资料,不顾一切地剥削和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因而,也正如恩格斯所描述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6]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生产发展过程的客观分析,得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5](P414)因为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存在,资产阶级把他们这个阶级的生存条件强加给社会,把他们这个阶级的权利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给工人。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只有资本家拥有个性和独立性,工人却被剥夺了个性和独立性。所以说,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产生剥削和压迫现象的根源,是制约“人的自由发展”最主要障碍。

二、“消灭私有制”为共享发展提供方法维度

资产阶级社会里,人的劳动不是一种自主活动,只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的一种手段。“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反过来生产资料只是生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不断扩大的手段。”[7]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大多数工人的利益为代价。工人阶级作为社会的生产者,他们几乎承包了一切的义务。但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却被赋予了一切的权利,出现了严重的生产与消费、劳动与享受的不统一。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讲,“消灭私有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因而,才会有《宣言》中“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5](P414)这样鞭辟入里的宣言书。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消灭了阶级剥削,也就消灭了人与人之间奴役性的生产关系,最终实现“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5](P308),人类社会将进入到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新社会,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人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私有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究竟怎样做到“消灭私有制”呢?马克思在《宣言》中给出了这样的解答:“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5](P421)必须要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消灭私有制”的第一步。“消灭私有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完成这一任务很艰巨。它并不是用一种剥削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它,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人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组织者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光靠分散的个人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它的出现本身就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P413),因而决定了共产党人必将承担起这一使命。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广大的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然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新社会。

至于“消灭私有制”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马克思在《宣言》中也给出了一个总的基本准则,即“消灭私有制”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它是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相对不充分的产物。换言之,也就是只要生产力除了满足自身及所属共同体的基本需求外还有剩余时就会产生。[8]私有制的存在不是像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所吹捧的那样,具有永恒的性质。它也不会因为几句批判就自行消逝。它的产生和灭亡都是具有历史性的。当生产力足以实现所有人的需求的时候,私有制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到那个时候伴随它存在的剥削现象也会一同消失。所以,“消灭私有制”不是停留在头脑里的主观臆想,它的实现是要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生产力还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只要还没有创造出可以“消灭私有制”的条件,任何企图人为地去消灭的做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消灭私有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总结、梳理“消灭私有制”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深化我们对共享发展的科学认识,从而将共享发展落到实处。共享发展它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式,是要设计一种发展模式来全面提升社会整体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要求全面提升和改善当下发展性不足的社会环境,将目光聚焦于“蛋糕”的做大做优,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共享发展它还表现为一种价值理念[9],主张成果分配的公正性以及均衡性。要做到将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均等化,提供公平的基本保障,尤其是要致力于推动落后地区、贫困山区的发展。当然,我们所说的共享发展并是不等同于平均发展、无差异的发展。相反,它是在承认社会差异的前提下,将差别限定在一个合理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的公平性而扼杀差异带来的动力与创新。共享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涉及的领域很广。因而,对于推进共享发展的过程来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历史和实践证明了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制定合理的目标,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发展规律,将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从而将共享发展落到实处。

三、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享发展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10]落实共享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管是对于目标的设立还是最终的落实,都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代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顶层设计上”,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在涉及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等问题上,必须要解决好为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必须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方方面面。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憧憬,不断巩固和完善共享发展机制,做出全局性、长远性的谋虑和规划。在推动共享发展任务落实上,随着共享发展的实践必然会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诱发各种冲突和矛盾。要想有效地化解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必须要发挥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凝聚发展共识,为社会的发展营造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在推进共享发展的进程中,党要善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对共享发展的信心,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上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共享发展事业,减少思想认识的障碍,在发展问题上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从而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享发展而奋斗的主人翁意识,吸引和团结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为党和政府推动落实共享发展建言献策、献计出力,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力量。[12]

(二)大力发展经济是实现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将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基础定位在共产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它实现的基准。“只要生产的规模还没有达到不仅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产品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总会有支配社会生产力的统治阶级和贫穷的被压迫阶级。”[5](P303)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时候,才能彻底废除私有制,从而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对于实现共享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共享发展也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

共享发展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要想实现共享,我们必须要解决有没有成果可供人们共享的问题。并且共享层次的高低也是取决于发展的水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发展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推进共享发展,必须要从发展的视角、生产的视角来整体把握共享的实践路径。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更加佐证了坚持发展的必要性。十九大宣告我国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中央对我国社会发展方位的新判断。但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没有改变的,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这个国际地位也没有改变。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来思考我国的发展问题,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工作也应当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吻合。[13]所以,无论是从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背景出发,当下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落实共享必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夯实物质基础。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并且允许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其他形式的所有制的存在,吸收和利用一切有利的要素,充分发挥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活力作用,让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让全体人民都能公平享有的社会总产品。当然,我们的发展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累积,我们的发展是“有价值原则的实践”。我们始终遵循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所有的发展指向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三)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保证。共享发展不仅是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它还表现为一种价值诉求。作为一种价值诉求,它是主张成果分配的均衡性和公正性,强调每个人都能公平享有,因而共享性、公平性是作为第一要旨。对于如何实现人人公平享有,马克思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5](P416),全部生产都集中在联合的个人手里,“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5](P308),从而实现所有人都能公平享有社会成果。马克思提出的这种发展成果的享有方式,为共享发展的实践提供了参考。

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理解共享发展关键就在于将发展成果的享有方式的观点转化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引导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1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就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只有坚持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才能实现劳动成果的共同占有,才能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在量上必须占有优势。既要保证公有企业的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绝大多数,又要保证公有制经济中的就业人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就业总人数中占有绝大多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必须要有控制力。国有经济要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特别是对于那些全社会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影响的资源,国有经济必须处于绝对主体地位,绝对不能让渡给私人资本来操控。并且,成果的共同享有还需要依靠公平的分配形式和分配机制。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兼顾公平性和激励性,逐步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从而不断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与正义。通过加大再分配的调节力度,重点完善税收调节制度等再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税收在“提低”和“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完善个人所得税的体系,逐步地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通过不断地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优势,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私有制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