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2018-04-03刘麦坚

山东工会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领导力一带一路工程

刘麦坚,康 宏

(1.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经法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我国国际工程行业面临着发展理念、地域布局、业务模式、行业标准等多方面的变化和挑战。新的变化和挑战对我国国际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认真分析国际工程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积极创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一带一路”的高素质、综合型国际工程人才。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国际工程行业新形势

(一)市场空间和工程规模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重要目标之一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领域的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开工项目快速增长,这为中国基建工程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市场机遇。

据统计,2016年,我国工程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占我国工程企业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5%;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总额的51.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对外工程营业额的47.7%[1]。

(二)承包模式不断转型与创新

当前,传统的承包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环境的需要,国际工程承包方式逐渐过渡为以带资承包为主的方式,这种项目承包方式包括工程立项评估、工程设计、工程建造及项目运营多个环节。面对这种形势,越来越多的国际大承包商正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向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和资本运营者角色转变,当前国际带资承包项目已占整个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1]。

(三)技术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伴随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数量、规模的扩张,工程承包的相关制度越来越健全和复杂,工程技术标准也不断提高和完善。低碳、绿色施工大大提高了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环保标准。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对企业和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由于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差距,我国对外工程企业所承接的许多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与阻碍。这些工程承包项目主要集中在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区域,收益相对较低,市场竞争环境比较激烈。

二、复合型国际工程人才的素质能力分析

(一)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

语言沟通是促进人员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工程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中方与外方的人员沟通,如果都是通过外语翻译去实现,则必然是原始和低效的。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无论从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从树立国家形象的角度,都迫切需要国际工程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业务信函和合同书写能力,能够熟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用语,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国际上通用的合同文本,看懂本专业的外文技术资料等。

(二)多元的文化理解力

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和尊重项目所在国的法律、历史、宗教、风俗等,做好安全防范、风险管控、争议公关、损失索赔等工作,避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出现 “跨文化休克症”。

2010年中国铁建承包沙特麦加轻轨工程,由于未能充分了解所在国家情况,最终导致41亿元的亏损[2]。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有二:其一,对当地施工成本评估不当。在项目投标报价时,是根据国内某轻轨项目来测算投标成本的,没有针对项目在当地进行询价。如当地工人普遍实行8小时工作制,不实行像中国国内的24小时三班倒工作制,导致需要调动大量人员设备,增加了劳务成本。其二,对项目所涉及的政治因素考虑不周。该项目是中沙两国签署《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协定》后的第一个海外承包项目,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这种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铁建在初期亏损时无法提前终止合同,无法把亏损控制在初期的11亿的范围内。

(三)国际工程领导能力

未来卓越的工程人才不仅要有卓越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我国工程企业必然会参与更多的大型国际工程,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与环境。这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和积极的合作、文化包容意识。“工程师因工程技术被录用,因人际关系而被解雇,因领导力和管理能力而获得发展”[3]的例子越来越多。大量实践证明,接受过良好领导力培养和训练的工科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涯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四)项目投资经营能力

当前国际工程承包模式已经从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向当地经济建设项目的“参与者”转变。伴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内许多企业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国际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等分别以投资入股、BOO(building-owning-operation,建设-拥有-运营)、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或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社会-合作)等模式,中标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电力项目。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整合资金、技术、服务等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4]。

随着这种发展理念与模式的转变,迫切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提升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及投资和融资能力,能够合理评估分析投资回报率和项目风险,保证投资建设项目有可靠的财务预测和融资保障。

三、高校复合型国际工程人才培养建议

(一)开设小语种外语选修课,适应国际工程行业多样化语言需求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国际工程项目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是东南亚、中亚及非洲等相关国家,迫切需要相关高校能够培养既懂工程技术与管理,又能掌握当地语言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可根据学校师资、毕业生去向等实际,开设小语种外语选修课,如西南地区的高校可重点开设东南亚国家语言选修课,西北、东北地区的高校可重点开设中亚、东欧国家语言选修课。

(二)开设“菲迪克”知识体系课程,提升学生国际项目管理能力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édération lnternationale Des lngénieurs Conseils,法文缩写FIDIC,中文音译为“菲迪克”)作为国际工程咨询行业权威性的非政府组织,其制定的有关工程咨询行业的管理规范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合同条款等,已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认同和广泛采用,成为国际工程咨询、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重要依据[5]。

高校开设“菲迪克”知识体系课程,特别是有关合同条款等课程,鼓励学生考取FIDIC认证咨询工程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提高我国工程企业未来员工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开设“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历史、宗教、风俗、法律等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人文和法律素养

“一带一路”旨在搭建一个包容发展的平台,实现各国各地区互利共赢。高校应将多元文化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注重将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融入到整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国际交往所必须的综合素质。

(四)借鉴国外高校工程教育成就和经验,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领导力培养

卓越的工程领导力是优秀工程师的重要标准。美国工程院在《2020工程师:新世纪工程学发展的愿景》(2004)提出:“工程师必须理解领导力的原理,并能够在个人职业发展中不断实践这些原理”。我国工程院在《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也指出:“领导能力是创新型工程领导人才的重要素质”。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各国学者开始关注工科学生工程领导力教育问题,一些国家机构和大学纷纷做了工程领导力教育的实践尝试,以美国为先导的世界工程领导力教育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个国家、高校纷纷通过学位课程、企业工程项目、辅修学位、奖学金项目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全球化、多元化、社会责任等意识,提高学生合作、领导和沟通能力。我国工程类高校应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目前国内外已有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校和学生实际,积极开展符合自身特点的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

(五)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适应国际工程企业从“建设者”到“经营者”的转型需求

开展国际工程咨询或承包工作,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经济,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的人才。而我国传统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很多人才仅是某一领域的技术专家,很难胜任国际工程公司项目经理和高层管理的工作。国际工程教育应适当增加经济学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融资、保险以及公司理财等选修课程,培养既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建设,又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四、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国际工程人才在外语沟通能力、文化理解力、国际工程领导能力和项目投资经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为我国国际工程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工程人才。

猜你喜欢

领导力一带一路工程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