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循环经济的跨区域协同发展问题浅析

2018-04-03王东生

记者观察 2018年33期
关键词:陕南物流区域

文/王东生

陕南(陕西南部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市)地处秦巴山区,资源环境约束、区域发展竞争压力决定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其必然选择。《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对陕南发展有了一个明确定位:用循环经济理念,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规划出台以来,陕南各地涌现出大量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入驻园区的企业在企业层面上的微观循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种微观循环进入到了瓶颈,很难利用园区的产业聚集优势实现入驻企业间的集成和协同,成为陕南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陕南循环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问题的提出

要破解上述瓶颈,需要重新梳理循环经济发展的层次和结构,分析陕南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看,循环经济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企业微观层面的循环,即企业对自身生产和经营进行规划和发展,形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发展格局,典型的代表是“粮油种植——粮油加工——家畜养殖——肥料供应粮油种植”“经济林种植——林下养殖——养殖为种植提供肥料”农业企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陕南循环经济发展中应用最为广泛;二是产业园区层面的循环,当企业循环无法构建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时,尤其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受规模经济、投资、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单个企业很难通过自身构建产业链实现循环发展,这时候就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产业园区内的其他企业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基本条件和前提;三是区域经济层面的循环,当产业园区无法实现企业间的合作时,则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不同企业的合作,这就产生了循环经济跨区域发展问题。

从陕南循环经济发展实际看,实施循环发展模式的企业,或入驻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企业主要包含两类:一是农产品开发和加工企业、二是电子和机械加工企业。就这两类企业而言,农产品开发和加工企业是主体,在实现循环发展方面有天然的基础;电子和机械加工企业在实现产业循环方面则受陕南工业发展基础薄弱的影响,很难实现循环发展。

要实现陕南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重视跨区域循环发展的客观性和紧迫性,尤其是陕南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面临资源环境约束,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的循环发展均面临极大的生态环境约束和区域发展竞争压力。在这种背景和基础下,陕南各地需要在现有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扩展循环经济发展的视野,在陕西、西部乃至全国范围内构建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实现陕南各地相关产业与周边经济区的协同发展。

二、陕南循环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具备的条件

陕南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扩展发展视野,着眼和主动融入周边经济区,力求产业链条在经济区的延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陕南周边目前有“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等相关经济区,为陕南循环经济的深度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陕南地区在有色金属、钢铁、装备产业、能源、生物制药、非金属材料、油气化工、绿色食品、蚕桑丝绸、旅游等产业具备一定的区域发展和竞争优势。分析这些产业,有色金属、钢铁、非金属材料等产业在满足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表现为废弃物处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缺乏产业配套;生物制药、绿色食品、蚕桑丝绸、旅游等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在高端品牌发展和市场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在能源、油气化工等产业具有资源优势,但缺乏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装备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优势,已经基本形成了跨区域协同循环发展的格局。

整体而言,陕南循环经济的十大产业中,具备明显优势和一定优势的有生物制药、绿色食品、蚕桑丝绸、旅游、装备等产业,具备劣势或缺乏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的有有色金属、钢铁、非金属材料、能源、油气化工等产业。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要实现十大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补齐短板、弥补劣势。其中,“关中—天水经济区”在能源、油气化工、装备产业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陕南地区的相关产业可以利用区位、生态和环境优势,通过引入或融入周边经济区的相关产业实现循环经济的深度发展;成渝经济区在有色金属、钢铁、非金属材料、旅游方面具有优势,可以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兼并等方式,实现陕南地区与成渝经济区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为适应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规划和要求,陕南各循环经济产业则可以通过市场开发、品牌打造等途径,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和规模。

三、陕南循环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问题

由于产业禀赋、交通运输条件、人才等方面的劣势,陕南地区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极易出现空心化的倾向,即在相关规划的指引下,相关产业和企业通过综合利用地方政策和财政支持发展壮大之后,由陕南地区转移到周边核心城市的问题。要克服空心化问题,同时避免落入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缺少主导企业和配套企业、产业链打造偏弱、能走出去却引不进来的困境,需要在建立跨区域协同发展观念的基础上,制定相关举措,保证跨区域协同发展落实到实处,并确保这种发展能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建设循环经济物流园区,发展绿色物流

循环经济要求资源的循环利用、减量化和再利用,伴随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绿色物流是满足这种要求的基本保障,要更好地实施循环经济,必须建设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一是建立完备的循环物流体系。物流园区功能设计应从资源角度出发,考虑加工处理更多的返还品,将逆向物流放在物流园区的功能设计当中,使供应链中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相互协调,最终形成具有循环回路的逆向物流体系,即建立起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园区回收处理中心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内的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体系,既能保障生产、流通企业的正常运营,又能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是改革物流管理体制,重组物流业务流程。制定一致的专业化的服务规范、装备及技术标准,促进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整体性综合物流网络体系,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的良性发展。按照专业化、社会化、高效精干的原则,建立采购的统一化、配送的统一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与物流管理中心,着力发展物流企业,加速物流市场进一步功能多样性发展,加快发展以多元化主体的新兴综合型的物流企业,提供有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并在物流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快速发展。

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物流作业配套能力。物流园区应协同相关生产企业建立更为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以便适应企业供货、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分散化以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提高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另外,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强调综合性的系统观,要求各子系统的物流作业要整体配套,大限度地加强时间、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的使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循环经济效益。

四是发展绿色装备。随着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装备是体现循环理念的技术,是实现循环物流的重要基础。绿色物流装备是能够循环使用的装备、能最大限度节省各种物资资源并且对环境没有污染和损坏。绿色装备除了能够减少污染、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能提高调度和维护效率。

(二)围绕相关产业打造集群式供应链

集群式供应链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形成的供应链体系。集群式供应链是陕南循环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是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陕南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缺乏意识和动力,只有提高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并研发出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科研机构,并加大资金的投入。其次,产学研相结合,用新技术带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产品的升级,改造相关产业的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最大程度地利用陕南地区的资源。

二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集聚优势。产业集群是通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企业集聚,促进专业分工的发展、增强市场吸引力、强化企业间的竞争合作、提高企业的产业竞争能力。陕南地区应该高度重视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钢铁等产业中大型制造企业的带头作用,围绕大型制造企业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陕南地区生态和自然资源禀赋,实现生物制药、绿色食品、蚕桑丝绸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的产业聚集,提高产业和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融入旅游发达地区,或通过与旅游发达地区企业合作,开发本地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全域旅游,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陕南物流区域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尴尬的陕南
党建地图·陕南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区域发展篇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