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的本体分析

2018-04-02刘汶琳

艺术评鉴 2018年3期
关键词:奏鸣曲分析

刘汶琳

摘要:帕努夫尼克一生仅创作四首钢琴作品,《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是作者在1954年定居英国之后的晚期作品。较作者早期作品,融入了更多的突破传统音乐的创作技法并且在多方面体现了欧洲20世纪的音乐特点。在结构曲式方面本作品利用五种音乐语汇组成了一个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在这奏鸣曲式结构中,可以发现旋律的伴奏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固定调,而所有旋律部分则是20世纪音乐运用最广的无调性旋律。

关键词:帕努夫尼克 奏鸣曲 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017-03

一、《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的背景及本体简介

(一)作品背景

“在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都是较为直接地表现出了作曲家的情感,音乐风格其实蕴含了音乐独特的韵味”[1]。而作者于1984年在英国伦敦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这部作品是作者题献给妻子的。帕努夫尼克与玛利亚于1951年结婚,于次年孕育了一个女儿(后来他的女儿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曲家)。与第二任妻子卡米拉结婚,是在帕努夫尼克定居伦敦之后,于1963在伦敦结婚。从《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创作时间,应该是献给卡米拉的。

(二)本体简介

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pentasonata),一共有六个部分,五种音乐语汇,四种音乐情绪。五种音乐语汇集中在前四个部分里:第一种音乐语汇在快板部分(见谱例1),主要以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的节奏为基础往前发展。整个快板部分以跳跃性节奏为主,给人以活泼、轻松愉快的感受。

谱例1:第一种音乐语汇

第二种音乐语言在第二部分行板中(见谱例2),左右手旋律交叉出现。这一部分是不需要快速的行板,像是作者在回忆又像是在憧憬未来,与第一部分的谐谑、嬉戏做出了强烈的对比。

谱例2:第二种音乐语汇

第三种和第四种音乐语汇在第三部分(86小节),第三部分是自由节拍、無小节线间隔,也是作者留给演奏者和听众想象空间最大的部分。“许多作曲家在音乐作品的谱面上会标记运音法的要求,因为它是影响音乐形象塑造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2]。这一部分主要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及一个固定调声部与另一个多调性声部相呼应的特点,即左手声部固定降D大调,右手声部调性不固定。作者在这部分第一种音乐语言(见谱例3)利用了三行谱表的形式。左手是ff六个连续重音似乎在提出疑问,右手是pp弱音的简短语句似乎在不肯定的做出回答,与左手相呼应。

谱例3:第三种音乐语汇

第三部分的第二种语言(见谱例4)还是利用了对答的方式出现,左手是重音的四分音符,而与之相呼应的右手是重音的和弦形式。固定的降D大调依然在左手,右手部分调性不固定。这一部分实际是展开部主题出现之前的过渡。

谱例4:第四种音乐语汇

第五种音乐语言(见谱例5)呈现了第四部分的缓板中,左右手连续不断出现的带连线的八分音符,使之成为全曲旋律线最悠长最宽广的部分,是对副部主题的一个展开性描写。

谱例5:第五种音乐语汇

二、《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的结构分析

(一)曲式结构图

(二) 结构分析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一种方式,正如文字与语言一样,都有“交流”的意图。乐曲中对于乐句的分析也如同我们分析古文中的“句读”一样,为的是正确地理解作曲家的思想与情感。”[3]“对作品进行曲式与作品分析是作曲“四大件”中最具结合性、整合性技能,也是理解作品最基础的步骤之一。”[4]本首作品一共五个部分: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倒装再现部、尾声。

从结构上可以看出这首作品相似于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画龙点睛之笔则在再现部,他利用再现倒装将叙事曲的戏剧性推向高潮,同时预见了结尾悲剧性的转变。而在《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中,作者同样运用再现倒装的手法。不同的是作者在再现倒装的基础上又运用了逆行卡农的形式,这样使得曲子结构无论是整体旋律的横向对称平衡还是左右手的纵向对称平衡都达到一定的完美状态。呈示部的第一主题是沿用了引子中的动机,右手主题旋律为无调性,左手伴奏为固定C大调。与机灵古怪的第一主题相对比发展的副部第二主题,则是一个叙事性的主题,这两个对比性主题始终以不同的形式贯穿整首作品。展开部的两个主题是对呈示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展开,主部主题展开中,作者运用了大篇幅的无小节线自由节拍的形式,也就是第86小节。在这一部分作者对主部主题进行了展开式描写,动机依然来源于引子部分。过渡段后紧跟副部主题的展开,两种音乐形象,在对立矛盾中前进发展。展开部在展开副部主题后没有再现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而是以倒装再现的形式直接再现了呈示部的副部主题,省去了过渡段。整个再现部还利用了逆行卡农的形式与呈示部相为呼应,这种方式使动机通过不同形式的扩充发展,又像转圈一样的回归到原始位置。

纵观全曲,作为20世纪现代派作曲家,无调性、节奏的自由、无小节线间隔等一些创作技法上的运用,体现了现代派音乐家创作的特点。然而在曲式结构上,作者依然遵循了传统的曲式结构。由此看来,作者并不是一位极端追求现代派音乐的作曲家,而是在传统音乐的优势上建立现代派风格。

参考文献:

[1]王晗.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J].当代音乐,2015,(01):96-97.

[2]敖嘉鸿.音乐结构感的培养——坐标分析图示在基础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7,(21):26-28.

[3]张雪.浅析小型曲式结构的乐句划分[J].当代音乐,2017,(08):89-91.

[4]刘奇.基于BB教学管理平台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探究[J].当代音乐,2017,(23):22-23.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7]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8]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9[法]法兰克福.莫扎特书信集[M].nsel-Bucherei出版社,1963.

[10]张宁,罗吉兰.音乐表情术语字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

[11]刘祖熙.波兰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58问[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奏鸣曲分析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奏鸣曲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月光奏鸣曲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饥饿奏鸣曲
呼噜奏鸣曲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