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类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育人实践路径探析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4-02张玉鹏

关键词:工匠铁路育人

张玉鹏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99)

1 行业类高职院校育人现状及工匠精神提出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等六部门在2014年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行业特色明显的高等职业学校,要增强服务产业导向,发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对行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行业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批办学有特色、人才培养质量高的行业类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行业类高职院校在生源不足和就业形势的压力下,不能很好的走出发展困境,面临着生存危机。剖析其原因,一方面办学特色没有很好的凸显,开设专业同质化现象太严重;另一方面,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强,出口不畅导致进口不旺。因此,如何在办学过程中突出行业特色,育人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培养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应当成为行业类高职院校管理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2 行业类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育人途径探析

从广义上讲,“工匠精神”涵盖各行各业,是对从业者提出的普遍要求,它折射出人们对待职业精益求精的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人们职业能力的高低。作为行业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我国行业产业培养能够胜任一线工作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反过来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行业类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着力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需从工匠文化建设、工匠能力培养等方面多管齐下,同时要借助其行业属性特色,做优做强品牌文化,让学生在校内实现润物无声历练成才。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创办于1973年,前身是渭南铁路工程学校。办学40多年来,学院始终秉承铁路办学特色,坚持服务铁路行业育人,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其中,有 80%的毕业生就业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各大铁路局,第三方权威机构麦克思调查公布,学院毕业生入职月收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千余元,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备受用人企业好评,培育出了如中国双百人物窦铁成、陕西省劳模王刘勋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学生高质量就业,深受用人企业的追捧,这与学院始终依托铁路行业办学,精心培育现代铁路工匠,打造一流学院示范品牌密不可分。

2.1 成立铁成学院,厚植铁路文化,德技双修铸就工匠之魂

行业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行业属性,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茁壮成长,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陕铁院因铁路而生,依铁路而长,学院紧紧围绕培养铁路建设与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传承铁路精神,融通校企文化,推进优秀铁路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着力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现代铁路工匠人才。

学院凝练形成了以“德修身、技立业”校训和 “吃苦奉献、拼搏争先”学院精神为内核的铁院精神,引领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发挥中国双百人物、全国劳模、中铁一局高级技师窦铁成校友的示范引领作用,与中铁一局联合成立铁成学院,建成窦铁成事迹展览馆和铁成文化广场,物化“铁成”精神。成立铁成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铁成基金,选拔学生组建铁成班25个。与西安铁路局合作,在校内建成巴山文化广场,将象征着新时期铁路精神“巴山精神”的巴山鼎根植校园。定期邀请窦铁成劳模、巴山精神事迹团成员等来院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做工匠精神报告。建成铁路文化广场,校园环境布置中融入铁路元素,火车头、架桥机、高铁隧道等各类设施点缀其间,反映企业精神理念的企业文化长廊和优秀毕业生风采长廊遍布校园。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感受铁路文化氛围,为学生矢志成为铁路工匠提供了鲜活的文化滋养。

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学习青藏铁路精神、巴山精神、铁成精神、铁院精神等系列教育活动。学生工作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发扬“严字当头,铁的纪律”的铁路优良传统,培养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的铁路建设者,做到了步调统一、严格守时、令行禁止。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不断形成。涌现出了全国铁路系统线路工技能竞赛冠军张戈亮、“两省劳模”唐昭平和贺琪、入职两年当选团中央代表大会代表吉文佳等一批先进典型。6年6人入选陕西省大学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学院校企文化融通、吃苦品质培育、公寓文化育人等成果连续八年获得陕西省校园文化成果奖(其中六个一等奖),四获国家优秀奖。

2.2 成立创新学院,强化创新精神,三维融合孕育工匠之心

行业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时时处处紧盯行业发展前沿,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紧随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创新精神的培育也应当成为学校培育工匠人才的重要一环。陕铁院毕业生主要工作在铁路建设和管理一线,随着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的快速发展,学院立足铁路企业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实际,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大学生创新学院,并设立创新教育教研室和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研室,组建“双创”教师团队,划拨“双创”专项资金,围绕学生创新精神培育这一核心,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知识涵养,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三个维度,立体式推进,孕育学生工匠之心,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院将“双创”教育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创新教育”必修课;引入“创业精神与实践”等4门网络课作为限定选修课;选聘优秀校内外师资开设一批优质的“双创”类课程,实现了通识性“双创”课程全校贯通。紧跟行业技术前沿,率先开设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BIM技术应用)专业,并将建筑信息模型(BIM)引入所有土建类专业教学,开设专门课程;每年开设至少 6学时“新技术新工艺讲座”,部分专业增设“创作实践周”,结合专业特色探索创新,实现了技术性“双创”课程按专业类贯通。

学院划拨专门场地,建立800余平方米的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包含3个模型设计创作室、7个学生服务社、10个“双创”工作室和快递超市,充分满足学生创业团队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150个。同时,以第二课堂为创业教育的拓展阵地,成立材料检测学社、精测学社、盾构学社、桥梁学社等专业社团,划拨专项经费,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支持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交流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和专家来校开展创业对话等方式,向在校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学院连续5年举办科技创新节,开展学生“科技作品设计大赛”和各类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项目,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启迪自我,《基于BIM的火灾逃生及室内污染在线检测系统》《隧道空气质量智能检测控制系统》《智能扶尺仪》等一个个创新项目不断孕育。

近年来,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3金、7银、17铜,历次成绩均居全省高职前三。学生科技作品在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上,受到刘延东副总理及东盟各国政要高度评价。学院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称号,陕西唯一。3个系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系,位居全省第一。

2.3 建设盾构学院,校企协同共进,现代学徒制锤练工匠之技

行业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校企合作这个有力抓手,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联合育人,共建领先型实训场地,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也是工匠精神融入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载体。陕铁院在办学中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紧跟国内城际铁路、城市地铁网络加速规划建设,国家轨道交通产业高速发展形势,以建设盾构学院为抓手,在国内率先开设盾构施工技术专业,做强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打造轨道交通专业示范群,为国家轨道交通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学院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先后与中铁一局、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局、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等数十家企业“联姻”, 组建现代学徒制订单班131个,联合培养学生6000余名。

学院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共同开发岗位技能课程与教材,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岗位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融入其中,实施以基础能力训练、专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为内容的课程体系,实行“校内学习—工学交替—企业学徒”的教学组织模式。建立起校企“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管理、双考核”的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机制,为学生锤炼工匠之技,校企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连续五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测绘技能大赛一等奖;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学生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铁路院校信号技能大赛一等奖,其中两次第一名。学院成功跻身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院与中铁一局、中铁四局、中铁北京工程局、中建八局等深度合作,基于全仿真、高共享、生产性的标准,全面升级、扩建了校内实训基地(室)123个,覆盖铁路线上线下,建成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241个。其中,校内高铁实训工区、高铁隧道实训基地、建筑综合实训基地、道路桥梁综合实训基地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学校教师联合企业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吸引了中铁一局等企业将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基地落户学院,并选择将学院实训基地作为公司技术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技术比武的重要场地。

3 结语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着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着我国产业强国的步伐。为此,行业类高职院校应当有所作为,凝练自身办学特色,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学同“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从工匠之技、工匠之心、工匠之魂等多个维度,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工匠人才培养新体系,让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家产业强国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工匠铁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工匠风采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工匠神形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工匠赞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