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河北省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为例

2018-04-02

关键词:师德青年教师工作者

夏 涛 陈 晓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早在201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20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代表时就强调,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同年6月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又再次强调,“关心青年教师,及时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全面进步。”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我国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6成以上,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年龄相近,兴趣相仿,话语相通,共同关注和关心的话题比较一致,彼此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使得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远。

2018年5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在引导青年学生意识形态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青年思政工作者的工作特性也凸显出这一群体的重要意义。青年思政工作者群体的进步与创新,也成为党和国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性先锋。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高校对青年思政工作者的思想认识、资金保障、平台搭建、制度建设等相对滞后,工作泛化、弱化、形式化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引起该群体的思想重视与情感共鸣。对此,通过开展对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工作的相关调研,有助于了解当代青年思政工作者的思想行为特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

1 河北省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的现状与不足

1.1 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政治取向坚定、认同度较高,但信仰取向相对趋于弱化

根据走访结果对省内青年思政工作者的政治态度进行分析,大部分高校青年政治工作者对党和国家各项大政方针的关注度与认同度较高,体现出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同时也表明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较强。但在访谈中也有一部分青年思政工作者表现出信仰取向弱化的现象,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深刻,信仰不够坚定,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这一点,对党和国家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来说无疑是非常负面的。一个人的意识形态会对其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一个教师的思想信念、言行修为也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如果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自身在信仰取向上出现了弱化,这将会对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当中产生消极、懈怠、敷衍等不良后果,甚至有些人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这样的认知和行为,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还有一部分青年思政工作者,仅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相比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更关心自身的晋升空间、职称评定等方面问题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立德树人、思想导向、价值观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角色和使命担当。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在信仰取向上出现弱化的问题。青年思政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掌握着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话语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引导和传播意义。故此,加强对青年思政工作者的信仰引导、加深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引,对于青年思政工作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2 高校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青年思政工作者队伍呈现良好形象,但工作方法仍显欠缺

经过调研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学校领导重视本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且对实际工作效果作出了“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积极评价。受访者还表示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关注与支持,高校对待该群体的积极态度对其队伍的建设与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该群体在整体上也呈现出良好形象。但也有个别受访对象指出青年思政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方法不多且较为落后,形式化较为普遍等,致使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与成效,但基于我国教育传统观念影响,仍有一些高校表现出“重理轻文”,特别是一些工科类院校对于思政类人文学科的建设不够重视。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也表现出照本宣科、过分强调理论缺乏在生活实际中的德行辅导等问题,造成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想上的抵触情绪,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不畅、效果不佳。其中原因,除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方法上的明显欠缺外,高校的领导重视度和支持力度的不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1.3 高校重视青年思政工作者师德师风培养,但其中少部分仍存在的师德问题不容忽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作为思政工作者本身,师德师风更应具有表率作用。提高青年思政工作者群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高校对师德师风建设普遍较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予以推进,“表彰师德先进”、“强化考评监督”、“制定师德规范”、“师德氛围营造”、“依法依章治校”等师德建设举措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师德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调查受访结果显示,河北省各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对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的师德总体状况作出了“很好”或“较好”的积极评价,这也表明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师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值得肯定的,并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在多元开放的时代境遇下,少数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也出现了一些师德问题,其中,“团队协作精神欠佳”、“教书育人意识淡漠”、“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和“表率作用欠缺”等问题尤为突出,这样的问题的存在在青年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中是不容小觑的,也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杜绝的。

1.4 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对大学生影响较大,具有一定工作优势,但其中一些育人意识不强

在调查过程中,除了走访青年思政工作者群体之外,还走访了不少学生,一半以上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青年思政工作者交流频繁,并认为他们对自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访大学生普遍表示,自己更愿意与那些“思想进步”、“学识渊博”、“关爱学生”、“具有人格魅力(亲和力强)”的青年教师交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师生的交流方式中,“网络社交平台”成为首选,其中微信、QQ、微博为主要沟通方式,这也是当前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与“互联网+”思维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突出反映。青年思政工作者在网络运用与信息交流方面天然的优势,者也是造成青年思政工作者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原因之一。

然而,面对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较大的经济生活压力,也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表示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利用自身优势,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甚至还有一些青年教师加入思政工作者队伍中往往是出于被动或较为功利的目的,比如,有些高校要求教师职称评定必须有辅导员经历,导致一部分青年教师开始被动地担任学生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他们却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思政工作也缺乏必备的认知和理论基础、甚至缺乏树人意识等,这就反映出一些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责任感不强,育人意识比较淡漠的群体,以个人功利为先,教学科研与立德树人之间趋于失衡。

1.5 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亟需构筑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对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的访谈中,大部分受访者都提到出了“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问题。工作中,主要困扰集中在“专业发展”、“职称评聘”、“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压力;生活中,面临的难题主要是“经济收入不高”、“住房问题难以解决”及“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困难”等问题。其中收支矛盾和晋升空间狭小是导致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对生活和工作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这样的调查结果启示我们,在开展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协同家庭、高校、社会等多方力量,构筑起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该群体幸福感,增强其工作信心与动力。

2 河北省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建议及对策

第一,加强思想引领,提高青年思政工作者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调研中发现,“教师自身理想信念缺失”是导致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工作效果不佳的首要原因。为此,切实加强对该群体的思想教育引导,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积极探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相关方面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引导青年思政工作者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帮助青年思政工作者认清形势、理解政策、加强学习。把握其思想动态,全面提升该群体的信仰坚定性和思想导向性。

第二,坚持以德为先,塑造青年思政工作者良好的师德风范。“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师德建设。”[1]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师德教育,将其置于培养工作的首位。各级各类高校要依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灵活、形式多样的讲授、调研、座谈、研究等途径及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切实强化青年思政工作者师德建设,使青年教师从业以德为先,为自身全面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育其良好师德风范,引导其要“树人德”必先“立己德”的师德精神,自觉加强文明修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更好地塑造青年思政工作者队伍的良好形象。

第三,彰显人文关怀,着力解决青年思政工作者的实际困难。要关心解决该群体的实际困难。青年思政工作者普遍反映面临的经济收入、教学科研、角色适应等问题,高校要增强对该群体的关心、关爱和关怀,为其搭建成长发展平台,在各项利好政策上适时、适度向其倾斜,为教学强、科研优、师德好、育人佳的青年思政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高校要立足这一群体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价值追求更加多样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工作优势,教育引导他们注意“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第四,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制度设计和科学管理对于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应在对其总体发展指导框架下,依据自身实际,认真地实证调查研究,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包括职前培养、资格认证、岗位竞聘、继续教育、教师流动等等,从而将培养理念制度化,真正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拓宽工作途径才能取得更好实效。高校不仅要完善相关聘任、管理、考核制度,鼓励优秀青年思政工作者积极进行自我提升。还要广泛开展青年思政工作者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他们了解国情、关注社会、开拓视野。要积极选派优秀青年思政工作者参加挂职锻炼,为其实践创新和合理晋升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第五,加强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党员队伍建设,把优秀青年思政工作者聚拢到党组织周围,做好青年思政工作者的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成长为立场坚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青年人才。在较为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实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德化人,推动青年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师德青年教师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