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
——以《人间天堂》的两个汉译本为例

2018-04-02翁雨恋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间天堂译者译文

翁雨恋(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1306)

一、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于20世纪60年代被德国教授姚斯和伊瑟尔首次提出。19世纪西方的文论、美学研究以作者创作为重点,然后20世纪开始关注作品的文本,后又逐步意识到文本接受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因此诞生,并深受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人物的现代阐释学的影响。从此,文学翻译活动也不应是原作者或原作之间的独白,而是译者带着自己和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去补充创造文本中的意义未定和意义空白,与隐含的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后形成的“视域融合”。

二、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从翻译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长期以来译者的主体性地位都是不被承认的,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作为“隐形人”,不能流露出任何个性化的痕迹。

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认为译者不应是原作者与原文本的“仆人”,翻译更不是机械地信息传递,译者的语言功底、知识底蕴、审美创造等都会影响翻译质量和读者感受。于是,译者文化身份和主体性重新得以彰显。但是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不仅要受到原文作品、原文作者的限制和制约,同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还受到了来自译语和译语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制约。译者主体性和译者受动性可以说是辨证统一。

三、接受美学理论中的译者主体性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读者是文本接受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和能动的主体,读者的先在理解或期待视野和审美能力直接影响文本的理解和接受。译者首先是原文的审美主体,然后才是译文的作者。但译者决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原文的信息,而是要考虑到“隐形读者”的“期待视野”,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等手段,以其本身的审美意识去积极地参与。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应该注重读者的接受水平,对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进行灵活的处理。

不同的译者拥有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受自己本身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审美体验等因素的影响,在忠实原文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带有个性色彩,使译文带有不同特色,这就导致了翻译文本的多样性。一方面,译者要遵循原文作者的认知心理,挖掘出原文作者的审美心理。另一方面,译者要发挥自己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对审美客体进行再创造。

四、从接受美学视阈看汉译本《人间天堂》译者的主体性

(1)语言习惯

原文:Sloane had been drinking consecutively and was in a state of unsteady exhilaration.

姚:斯洛恩不停地喝酒,神志恍惚,步履蹒跚。

吴:斯隆走到哪里都在一杯接一杯地喝,已经处于醉眼蒙眬、脚步踉跄的状态。

原文本意是指斯隆每辗转到一个新的地方都在不停地喝酒,喝得伶仃大醉。吴的翻译则符合汉语重叠重复用词的特点,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节奏感,而且更能传达出强调之意,这是汉语一大典型特征。此外,吴还添加了地点状语“走到哪里都”,将上下文很自然地衔接在了一起,更译出了原文作者本身想表达的意思。而姚对此只是简单地译成“不停地喝酒”,相比之下,其译文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方面稍有欠缺。

(2)文化传统

原文:You're not very sympathetic.

姚: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吴:你这人就是不太懂得怜香惜玉。

对于“sympathetic”的翻译,姚简单地翻译成白话“同情心”,而吴运用中国成语“怜香惜玉”来表达。“怜香惜玉”为中国传统成语,由历史故事演化而来,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一方面汉语有四音节化倾向,擅用四字格。另一方面,吴在翻译的时候考虑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译文生动形象,更易于让中国读者理解和接受,符合读者的审美期待。

(3)翻译策略

原文:They had run across none of those ancient, corrupt buyers of champagne who usually assisted their New York parties.

姚:他们没有碰到老朋友,没有碰上那些常在纽约帮助他们举行聚会时买香槟酒的老买主们。

吴:那些通常协助他们安排纽约聚会的人,那些靠收受贿赂来买香槟酒的腐败老手们,他们一个也没有碰到。

异化和归化是接受美学所涉及的两个翻译策略问题。原文“those ancient, corrupt buyers of champagne”,从姚的译文来看,他用了一个长句子来翻译定语从句,大致遵照原文句式、词语顺序,属于异化翻译。而吴的译文的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他把原文分成三个符合汉语的简单句来解释,让读者一目了然,属于归化翻译。

结论

接受美学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完成是译者与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译者的翻译过程以及读者的阅读与接受过程正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译者主体性研究对翻译理论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和翻译文学史的撰写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上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译者主体性的表现,从而展现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力的正当和可贵。

猜你喜欢

人间天堂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人间天堂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人间天堂——瑞士
斯洛文尼亚:上帝宠爱的中欧人间天堂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