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至柔至刚”的林大刚
——我在话剧《党代表》中饰演林大刚的创作体会

2018-04-02吕伟伟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甘肃兰州730020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联欢会党代表话剧

吕伟伟(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甘肃兰州 730020)

话剧《党代表》是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2015年岁末推出的一台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它以1950年新疆军区进藏先遣连孤军深入挺进阿里、解放西藏的历史事件为主要素材创作而成,讲述了一段感天动地而又鲜为人知的国家记忆。十分荣幸,我在剧中饰演了先遣连通信员林大刚这一角色,这也是我第一次登上话剧的舞台。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在黄定山导演的指导下,开始了一次不平凡的创作经历。这些天我与“林大刚”同吃同睡、同喜同悲,一步步深入到了这个小人物的内心世界……

林大刚是一名年仅17岁的士兵,他出身于河南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小被母亲送到豫剧戏班学艺,凭着灵性天赋和吃苦耐劳受到师傅的喜爱,师傅临终前将自己用了一辈子的行头传给了大刚。后来大刚在跟着戏班流浪的路上参加了解放军,又到了先遣连随着部队进军西藏。在到达阿里改则宗不久他就患上了当时还不为人知的高原病,在庆祝新中国一周年联欢会上倒在了舞台之上,是先遣连到达西藏后第一个牺牲的战士。

林大刚在先遣连中是年龄最小的战士,在全剧中也是个戏份不多的小角色,虽然这个角色带有些许虚构的成分,但这个角色身上却体现和反映了先遣连青年官兵献身报国、无私无畏的精神品格。我自己从小学戏,对这样一个同样学戏、爱戏的小战士有着特殊的感情,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在舞台上闪烁出属于他的光芒。在黄定山导演的指导下,通过研读剧本,我归纳了林大刚这个角色四个突出的性格特征:

一是青春阳光。他是一个只有17岁的士兵。17岁被称为“花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是一个充满理想、充满激情的时代。年龄感是赋予角色生命的第一要务,尽管我与角色年龄上有近20岁的差距,但我还是努力地从自己的记忆中寻找自己17岁的生活感受和心理特征,从形象、形体、语言、神情等各个方面捕捉感觉。林大刚第一次出场,是陪着军医周冬梅到先遣连报到,内心是充满着圆满完成任务的自豪感的,从转台后面跟随着周冬梅跑上山坡,气喘吁吁的同时脸上洋溢着自得的笑容。尾声中,林大刚的出场,我用了孩童般的步伐跑上平台,紧接着一个转身、顺风旗亮相,眼睛中充满着希望与憧憬,努力唤起观众对这个阳光少年的喜爱与同情。

二是机灵活泼。调皮是男孩子的天性,人们常说男孩子调皮是聪明的表现,我觉得这也是林大刚身上具有的重要特征。林大刚年仅17岁,在旧戏班学戏应该时间不算长,但他能深得师傅喜爱并得到了师傅珍爱的行头,说明他是很聪明的,也是戏曲界师傅们常讲的“开窍”的孩子,后来他到先遣连又当了通信员,一定是办事麻利、机灵心细的小伙子。因此,在表演上我比较注意表现好这一性格特征。比如,在陪周冬梅报到一段中,周冬梅的到来受到了李狄三、陶海青的质疑,我虽然站在一边没有台词,但对他们的争执充满着好奇与不解,当李狄三说道:“我们可要的是男医生”时,我用了“自思自忖”的表情来判断是否自己把人给接错了,周医生拿出介绍信后,我又轻轻踮起脚尖往他们三人那里张望,表现这个小不点好奇心极强的心理动作。在遭到连长训斥时,虽然低着头受了委屈,但眼神中表现出不服气,听到李狄三说可以继续背着行头去西藏时,我用了一个抿嘴偷笑表现这个小鬼的顽皮。

三是爱戏如命。林大刚的学戏经历是这个人物最为典型的特征,也是这个人物不同于其他人物的独有特征。编剧和导演几乎在林大刚的每次出场时都着意突出这个特点:第一次出场就在背包外多加了个插着靠旗杆的包袱,用这个怪异的装束描绘出人物形象:第二次在“雪盲”一段,林大刚又带着边巴嘴里念着“急急风”的锣鼓经上场,一说话就“上腔上韵”,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既活泼有趣又“疯疯傻傻”的小战士;第三次在张有田、王福贵喝酒一节,林大刚又跑着去找会打鼓的张有田练唱,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亮出了清脆的嗓音;第四次在国庆联欢会上,强打精神的林大刚圆了能唱一次戏的梦想,却轰然倒在舞台上。不少人都会问,这样一个17岁的少年为什么这么爱戏,为什么会死在国庆联欢会的舞台?虽然剧本上没有明确的提示,但经过思考,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大刚虽然只有17岁,但他的人生十分坎坷,他饱受饥寒之困、品尝离亲之痛、经历学艺之辛、遭受流浪之苦,在他心里只有参军之后才有了幸福的生活,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唱戏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抒怀之途,他唱的其实是自己的美好生活,这样花儿一样的少年的逝去怎能不引起观众的痛惜和哀鸣。

四是勇敢无畏。从全剧看林大刚在剧情发展到一半时就悄然逝去,仅有的几场戏也没有什么“壮举”,更谈不上对解放西藏这一光荣使命的突出贡献,而这恰是具有真实性的,我们不能忘记他只是一个年仅17岁的通信员,但我仍然认为林大刚身上具有着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首先,他以年仅17岁的年龄就敢自愿报名参加进藏先遣连,就说明他是个虎气十足、勇敢执着的男子汉,也许17岁的年龄让他没有对前途艰险的担忧与畏惧,也许参军后幸福的生活让他下定了跟着毛主席、跟着解放军的坚定决心,总之他去了阿里,也永远留在了阿里。其次,关于他的死,虽然剧本上并无对他的死进行铺垫,他是突然死在在国庆联欢会上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当他粉墨登场之时必是已经病入膏肓,他台步稳健、唱腔铿锵的背后是无法忍受的病痛折磨。第三,关于两次唱戏的处理,剧中林大刚有两次纵情放歌,第一次是他缠着张有田练唱,唱得就是《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是巾帼英雄的代名词,他爱唱的应该就是他心中崇拜的偶像,这应该就是林大刚的英雄情结,我演唱时注意把人物英气与豪气唱出来,表现林大刚的意气风发;第二次是他逝去后歌声从舞台后区飘来,柔美的唱腔身段与他刚毅的精神品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在表演处理上,有意地把同一段戏唱得特别柔美,我想“至柔至刚”也许才是林大刚这一人物的真正之核,这也许就是编剧为何给这个会演男旦的小战士起名“林大刚”的真正用意。

艺术创作既是艰辛的又是快乐的,还是要感谢黄定山导演以及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这个话剧的门外汉第一次有了话剧演出的经历,第一次享受到话剧艺术带给我的快乐幸福!最后,祝愿我们的新剧《党代表》远走越远、越走越高!

猜你喜欢

联欢会党代表话剧
话剧《坦先生》
荷塘联欢会
听,来自党代表的声音 看,山西党代表的风采
精彩的联欢会
话剧《二月》海报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亲子联欢会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数字联欢会
广东:“党代表工作室”让党代表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