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合唱作品《大江东去》的艺术特点

2018-04-02苏颖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间奏音程调性

苏颖(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真正的西方合唱才传到中国,[1]在经历无数的救国觉醒战争之后,开始了快速的的发展,在此期间,其相对应的合唱作品成为了当时文化传播形式的主流。据已有研究表明,由青主在1920年在德国期间,以苏轼的《念娇奴·赤壁怀古》为基础,创作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为我国以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之鼻祖。

该作品现今早已成为声乐评比的优秀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各类音乐会、声乐教学必选作品之一。使听众可以在音乐中感受诗词的意境,在诗词中体会音乐的韵律。[2]但是,如若希望用更为完美演绎从而实现这一优秀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也是极为不易的。因此我希望通过对该作品的细致分析,得以深刻了解该作品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揭示出此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情感意境。进而对我国的经典艺曲的传唱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曲式与旋律

(一)曲式分析

经分析这一作品为带尾声的二部曲式,这种依据歌词本身意义的上下片结构而创作的技法, 同欧洲晚期浪漫派的技法特点不谋而合。该曲子具体结构属于并列单二部曲式。

A段(1—23小节)大致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个乐句a(1-5)小节,该乐句属于乐曲引子部分共有五小节,音乐特点是由钢琴单音弹奏的分解和弦音,这四个音并不是是合唱的起音也不是提示,其本身是作为一种音乐的陈述。第二个乐句b(6-9)共有四个小节,该乐句最大的特点是巧妙地使用休止符来增加表现力,乐句旋律特点是旋律音先上后下。间奏(10-15)共6小节,该部分作为歌唱部分的延伸,个性鲜明而突出,具有极强的戏剧性特点。A乐段调性最初是g小调,随后运用衍展和模进等创作技法造成调式调性的转变,使调性由g小调转为e小调,该变化对接下来作品的陈述做好了铺垫。

B段(第24-43)共19小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d乐句(24-36)小节,调性转到E自然大调上,此时调性色彩宽广而明亮,音调特点婉转、宽广。随着音乐的进行,钢琴部分的抒情性增强,旋律优美流畅的特点通过琶音和分解和弦得以增加。第二个部分d1(37—43)小节,歌词“故国神游”,采用了与之前部分起句相似的起音,直到第41—42小节,小三度音程在旋律中出现,这为E大调回归到e小调埋下伏笔。

(二)旋律的特点分析

该作品的上片的速度表情以庄严的广板为主,此时调式调性由G大调转成e小调,旋律基本是一音对一字。演唱的部分选用具有朗诵性的宣叙调风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展现了古时英雄豪迈的气魄,这一乐句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通过滔滔江水的雄伟气势,继而引出“千古风流人物”,通过减弱声音的力度表现出内心无限的缅怀之情。紧接着速度加快,在不同力度转换的同时,注意做到情感上的强弱对比,使音乐表现力得以增强。下片进入生动的 行”一Adanteconmoto,此时的旋律与咏叹调类似,极富歌唱性。演员所选音色应随音乐情感的变化作相应调整,它的调性基本稳定在E大调上,色彩明朗大方。该部分的节奏与上片稍显差异,虽然大体上旋律与歌词大部分同样是一个字对一个音,然而此处的音符具有更长的时值、更为起伏的曲调 ,并且钢琴伴奏部分以上下滚动的琶音为主,这些手法使得该部分音乐极具抒情性和流动性。

三、和声构思

(一)主观设定的和弦结构

在通常情况下,在基于该合唱作品,其在和弦上相应的设定,其至始至终贯穿音乐的全程演绎,在钢琴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基础上,共同对歌曲其情绪进行体现。前奏通常出现在合唱的最起始位置,其中包含诸多音乐必备因素,例如:节奏、情绪、速度、音高等。前奏可以很好对合唱队员起到提示作用,使其提前调整呼吸、酝酿感情进入歌唱状态。间奏位于音乐作品的中段,担任中枢连接的作用,对音乐中的细小变化起到链接和转换作用。钢琴的尾声形式多样,而尾声主要起到补充、加强情绪等作用。而作品以钢琴为主奏乐器结尾可以使音乐的做主题更为突出,欣赏者可以沉浸于音乐的画卷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品读,由此增加音乐作品的完整性。

(二)多重调性功能以及复调化的调性对置

复调音乐类型大致有三种:模仿式复调、支声式复调以及对比性复调。该作品以对比式复调写作手法为主要写作技法。这要求各个声部必须具有良好的独立性,采用不完全对称结构,各部分之间互相补充、互相衬托、互相联系。整首作品的第二大部分,男队员先唱,随后女声声部发声,这体现了副部式衬托性旋律表现手法的特性。第二部分,使用 E自然大调,此时的和声音响产生共鸣。如,雄姿英发这句词中的“发”字,七级使用了导音第Ⅶ音级作为男高音的旋律音,此时呈现主音倾向的特点。随后的“羽”字就回归主音,刻画出了周瑜本性的风流、倜傥的英雄形象。“纶巾谈笑间”采用较小时值的十六分音符,将旋律推向全曲的最高点,小字2组的f音上。由此加深了主旋律的色彩,对强拍音调加以重复、更好的烘托出了主题,抒发出内心的感情。

(三)和声的线性思维因素

1.音程关系

在本首作品中,两个男生声部采用三度音程关系,遵循了音程间相互平衡的规律即: “宽音程音色相异,窄音程音色相近”,这要求各声部发声的力量要均衡、音色需统一。平行三度音程关系时,在进行下方旋律演唱时需要时刻保持向上方靠拢,以此维持声部的张力和音色的厚重。演绎此类断唱式的和弦要求演奏者发声整齐力量、均衡。

2.钢琴伴奏的结构处理

通常情况下,作品在钢琴伴奏上,归于该形式的运用,可以说是独特的表现部分,在相应的钢琴伴奏下,对借酒抒情,憾魂荡魄的情怀与气势恢进行抒发,对主人公其勃发的万丈豪情进行生动的展现,使得欣赏者的仿佛回到了当时,随后十分干净的结束全曲子。

本曲中,钢琴间奏十分出彩,间奏采用展开性的形式,音乐材料随相应的调性变化而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变化,从而进一步扩充作品的思想内容。该部分使用了多种钢琴创作与演奏技法,在节奏、节拍、和声色彩等诸多方面均有体现。

四、结语

《大江东去》这一作品是我国用古代诗词而改编的典型优秀合唱艺术作品之一。我们应该立足现在,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借鉴世界优秀作品的精华,将西方的音乐创作技法合理运用于中国的音乐中,创造出符合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从而为发展我国的艺术事业奠基。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合唱作品《大江东去》中的特点,将我国的音乐创作手法和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相结合,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争取让中国的优秀艺术作品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间奏音程调性
间奏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关于敦煌琵琶谱的深入探析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钢琴在流行歌曲前奏和间奏中的编配探索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