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易班的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构建

2018-04-02卢文芸李佳璐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易班义工慈善

卢文芸,李佳璐

(1. 东华大学 理学院,上海 201620; 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会计学院,上海 20162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能力提升,慈善事业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慈善事业中的一支新兴力量。大学生慈善服务范围一般为安老、扶幼、济困、助学,主要开展以服务社会中弱势群体为重点的实践活动,慈善服务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基于网络平台培养大学生的慈善服务能力,在实践中更好地提升其综合素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一、 构建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慈善服务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慈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杨丽霞等[2]指出,当前高校慈善教育核心理念与学生慈善认知状况尚有一定距离,部分学生对慈善服务缺乏准确的认知。因为大众普遍是从道德层面理解慈善的,因此目前高校多从道德教育层面开展慈善服务教育活动,比较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忽视慈善服务教育。高校学生参加慈善活动一般源于“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满足意识”,思想上的“强者”与行动上的“侏儒”间的不匹配,往往成为大学生慈善服务的弊病。颜彦等[3]认为,高校的慈善服务教育常常是通过阶段性的活动来开展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通过开展慈善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慈善教育工作;少部分学生希望学校通过加强有关慈善文化课程教育的途径开展慈善服务教育工作;倾向于参与其他形式主题慈善活动的学生占一半左右;希望学校的慈善文化教育应包含有关法律法规、慈善知识和行善方式的学生超过一半。由此可知,高校的慈善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常规性,即高校尚未建立完备的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我国的高校慈善教育仅仅停留在“做报告、开会议”阶段,远远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训体系[4]。

目前高校慈善服务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学生慈善意识缺乏、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不完善都可能成为高校慈善事业发展的阻碍。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仅采用传统的宣传、培训模式已不适应高校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的实训体系,切实打造高校慈善服务平台,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 易班网络成为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提升的新路径

对于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实训,提高义工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线上义工培训。易班网络社区[5]集成了论坛、博客、微博、网盘等各类具有显著互动特征的功能模块,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搬上了网络,以其有别于其他网络社区的特点,在高校的校园生活、教学活动、文体娱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学生慈善意识培养、慈善服务能力提升的媒介之一,易班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慈善事业发展这一任务。因此,着力研究易班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提高大学生慈善服务水平,是高校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易班构建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不仅使义工培训时间自由,而且培训者获取资料及信息非常便捷。

1. 易班论坛话题体现校园特色

易班网络社区已吸引全国800余所高校师生注册。在易班各板块中集聚了各高校师生帖子,内容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职业能力发展等话题,这些内容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慈善服务能力。

2. 易班网络内容凸显公益文化

易班是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持开发的网络社区,因而没有植入商业广告及恶意插件。易班网络社区内容立足高校特色,健康向上,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益文化内涵,符合高校师生网络精神家园的要求。

3. 易班平台有利于提升公益理念内化效能

传统意义上,大学生作为慈善服务能力提升的教育客体,主要接受来自于教育主体传授的知识和信息。但在易班网络社区中,突破时间和身份限制,师生角色互换,实现信息共享和双向传输,学生个体思想可通过微社区共享、信息聚合和自助服务等网络传播形成热点,进而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判断,营造有益于慈善文化理念发展的教育氛围。

4. 易班平台具有培育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的优势

首先,易班平台覆盖面较广,有利于整合线上线下优质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质量;其次,易班平台安全性较高,除本校学生外,其余人员无权限进入平台,因而可如实反映学生参训状况;再次,易班平台自主性较强,在培训内容、形式、考核等方面具有较强可控性;最后,易班平台时效性较好,在开展相关慈善服务能力实训时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训积极性,及时反馈学生的合理建议,畅通师生交流渠道。

三、 基于易班的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构建与实施

1. 基于易班的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培育模式

在慈善服务能力培训过程中需进行侧重和强化的是实践应用能力,它是慈善服务能力的重要考量指标[6]。因此,基于易班的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与传统培训相比更侧重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训,即在注重培养理论基础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加大对与慈善工作要求相关的应用技术和能力培训。基于易班的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培训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阶段性慈善文化理念教育模式。阶段性慈善服务能力实训是指在某固定时间段内集中对学生进行系统性专题教育,以提高其公益认识水平及慈善文化自觉。该模式以在线建设学习空间为主要形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定期推送差异化的慈善文化内容;针对慈善文化特殊节点系统推出多样化的慈善理念板块。同时,制订学院内学生慈善网络教育计划,以辅导员从易班班级建设为抓手,将感恩教育、慈善教育等融入网络班集体建设。

(2)实践性慈善服务能力培育模式。实践性慈善服务能力提升依托慈善志愿项目运行。在线下,学院阳光公益服务团队在多年慈善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打造了成熟的系列品牌活动,如春运“小甜橙”、城市“小候鸟”关爱工程、爱心“苗苗班”等。在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利用论坛发帖、网盘存储、投票调查、博客交流、轻应用快搭等易班各项功能,依托慈善文化传播专区、公益实践图文速递区、公益线上报名参与区的易班网络板块,建立易班线上大学生公益能力培养基地,真正做到线上线下整合资源,把学生对公益理念的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

(3)一体化慈善服务能力培育模式。①成立易班“砺志义工培训中心”。通过建立包括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的三级交互“砺志义工培训中心”,从横向和纵向拓宽了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培育,使大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服务必备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具体培训分为六个类别: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科技和其他。根据义工所分配的具体岗位进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业务流程等内容的培训。易班“砺志义工培训中心”依托易班平台,通过“微课程”方式上传视频与PPT,同时设置考核标准与在线测验,对线上学生的访问次数、学习进度、成绩分布、督学促学等进行动态管理。② 制定慈善服务能力学习标准。每个义工可根据自身的岗位需求选择专业和相关课程,专业和岗位培训课程共有7节,每年至少选修3节(选修记录反馈学院)。将学习和成绩管理与勤工助学APP、公益活动报名接口信息对接,在义工完成易班线上培训并经线上管理员确认学时之后,方可取得慈善服务资格,可以报名参加各类义工慈善活动。③ 确立慈善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含多级指标的完备、严格的评价体系,真正满足大学生易班线上学习需求,确保易班线上平台培训质量,控制易班线上平台培训效果,最终达到提高义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目的。

2. 基于易班的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实训的三个阶段

基于易班的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通过制订课程计划、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授课方式,并以慈善服务能力需求分析为支撑来进行培训,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修正。基于易班的大学生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主要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

(1) 前期准备阶段。主要目的是对慈善服务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即分析对象的实际需求,了解其在实践与培训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确立课程目标。

(2) 中期实施阶段。主要目的是确定培训课程比例及分布、时间节点、授课方式等,制订培训课程的具体计划,并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培训课程的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化。

(3) 后期评估阶段。主要目的是完善下一阶段的课程培训目标,对已经实施的培训课程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并作出修正,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

四、 结语

公益慈善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同时基于慈善新兴力量——大学生对系统、合理的慈善服务能力培训的需求,搭建完备的慈善服务能力实训体系,对于慈善主客体双方实现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利用互联网优势培育大学生的慈善服务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慈善公益事业中的骨干作用,有利于实践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猜你喜欢

易班义工慈善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完善“易班”建设探析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慈善之路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慈善义卖
我要当义工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