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精神对客家地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2018-04-02陈发达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陈发达

(韶关学院 学生处,广东 韶关 5120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精髓。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做了最新概括[1]。核心价值观为提升当代大学生自我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客家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客家精神概述

客家精神具体是指客家人身上反映出来的爱国爱乡、吃苦耐劳、开拓进取、不安现状、追本溯源、精诚团结等优秀精神品质。客家精神由中原的客家先民发展而来,它的形成发展与客家文化、客家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原的陕西、河南、山西一带是客家先民生活的地方,他们根在中原,花繁五洲,后来因为逃离灾害和躲避战乱离开了起源地,他们携同家人亲属一起翻山越岭,辗转南迁[2]。在客家人游走他乡时期,大部分的客家人都选择扎根在南方的穷乡僻壤,这里地处偏远山区,但恶劣的自然和生活环境并没有难倒他们,他们在这里经过自己的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开辟了一片新的客家天地,客家精神正是他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它对客家人的人文发展起着引导作用。客家历史源远流长,客家精神不仅在历史上培育了大批革命志士,十八世纪后,还培养出了不少的政坛和商业巨子,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核心价值观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个倡导”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培养一批具有崇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学生青年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现实且深远的意义。

从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题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学科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之间还存在诸多的不平衡,这让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大学生的学习意识里有了可有可无的观念。二是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模式上,还沿用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只注重课堂上的理论讲授,缺乏与相关传统文化及社会实践的结合,这样毫无知识关联的理论灌输让大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务实化”和“外在化”的现象[3]。核心价值观实质上是大学生以怎样的价值标准来安排他们的学习生活,他们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未能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根系,对学习目的及成效的价值判断倾向于“务实化”趋势,以成绩的获得或者物质利益的回报作为学习的价值追求,这种学习目的的“务实化”实质上是与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相违背的。大学生在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上存在“外在化”的现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将“三个倡导”为主要价值观念的思想要求内化在大学生的头脑中,而在当前大学生急于追求快速拿到各种证书反应出的“考证热”现象中,并没有将学习动力内化为一种对价值观的笃信,相反他们以功利化的思想来引导学习,这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化的培育要求相违背的。

三、客家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

客家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都是由中国历史发展而来,都是在特定历史时代和民族文化环境中孕育而生的,它们同样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家精神的内容同样反映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可以说,客家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一种映射。客家精神中追本溯源、爱国爱乡的精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客家精神中对民族和家乡的认同感是核心价值观中爱国、富强的精神反映;客家精神里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是核心价值观中敬业创业的精神体现,客家人在创业中的进取精神就是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同样,客家精神中不安现状、穷则思变的创新精神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培养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创新型人才的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客家精神里勇于突破、勇于开创的特质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四、客家精神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客家精神中的诸多精神品质不仅充分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而且对于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在当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中,融入客家精神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时代意识有着不可小觑的警示意义。根据上述现状反映来看,一是大学生在学习动力上呈现的“务实化”和“外在化”都不利于构建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形势下,金钱和物质的诱惑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正需要培养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客家精神,杜绝学习和生活中的功利化和物质化价值取向倾向[4]。二是在教育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社会需要培育一批有才干、创新型的知识人才,当前高校仍然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影响,未能脱离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维,尤其是面对就业困境的大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正需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客家精神的引导和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从思想上缓解就业难的问题。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大学生广受异国文化的影响,存在崇洋媚外的思想,到国外留学和旅游成为一种潮流,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减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尤需要大学生发扬客家人爱国爱乡、追本溯源的寻根爱家精神,勇担时代赋予的建设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大任,以一种主人翁意识进行学习和创业。

五、客家精神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营造氛围,以校园为平台弘扬客家精神

考虑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固化及缺少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关联,一方面以客家精神构建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对客家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让大学生认同客家精神,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和发扬客家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应该在弘扬客家精神上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一是将客家精神的要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在大学校园的实体建设中融入客家元素,图书馆配备客家精神的宣传版面,力争打造独具客家精神文化特色的学校。二是注重学校网络的建设,通过多媒体平台营造含有客家精神元素的文化氛围,让学校师生处于客家文化的教学环境中,得到精神上的熏陶。三是注重理论研究,将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写入党课,引领大学生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对客家文化进行学习。

(二)融入教学,深化大学生对客家精神的认识

高校应大力弘扬客家精神,将客家精神融入教学环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客家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学校应当让大学生明确客家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客家精神对于塑造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价值和指导作用。在客家精神的理论研究上,高校应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的作用,运用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创新客家精神的理论研究,对客家精神与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完整、科学和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体系[5]。其次是结合学校的教学安排,将客家精神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中,把客家文化的精神要领和必修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结合在一起学习,或者结合大学的党课学习、党课培训,以推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契机,挖掘客家精神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新意义,丰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容,为高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再者是将客家精神纳入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或者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客家精神中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及艰苦创业的要点融入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观的价值培育体系中,矫正当前大学生盲目攀比、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不良价值取向,通过大学生对客家精神的学习,立足实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观。

(三)榜样宣传,扩大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力

客家精神在历史发展中培育了一批具有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奇人物,他们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富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为大学生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树立了先驱和榜样的作用。客家不仅有历史时期的革命志士,也涌现出了一些改革开放后的精英。在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些先进人物的“标杆”和“引领”作用。学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善于利用客家精神中先进人物的典范作用,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上介绍客家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让他们在领悟客家人艰苦奋斗和勤奋进取的精神中汲取拼搏动力和学习动力。例如,将客家精神孕育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学习融入到学校的社团活动、争先创优知识竞赛中,让他们在“比,学,干”中领会客家精神的精髓,继承客家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将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精诚团结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发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在学校掀起一股向客家先进人物学习的浪潮,让大学生在学习榜样的活动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亲身体验,将客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对此,要以客家精神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充分应用实践教育平台,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客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一方面是重视客家精神的实践基地建设,学校可以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以客家精神学习为主题的参观活动,利用课中课外时间带领大学生到客家文化遗址和革命藏馆进行参观学习,探寻客家文化遗迹,寻访客家精神继承人,参观一些客家文化的纪念馆,结合客家精神的研究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了解客家精神的优良传统,感受客家文化带来的时代正能量,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形式加深对客家精神的学习,以生动鲜活的团队实践方式提高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潜移默化中传承客家精神,培育具有实践性、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客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引领支撑的作用,同时也为当前高校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鲜活的养分。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