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织补理论下的现有工业建筑改造模式研究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0期
关键词:工业空间区域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发现了工业遗存中的历史文化价值。虽然大拆大建能最有效的解决城市功能的发展问题,也能给人们提供所需的生活配套,同时也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但是过度设计以及高速建造也在造成生活的不便,并加强了人们在城市中的孤独感。工业建筑的有着城市历史的印记以及还未过半的生命周期,工业建筑群的改造正好能为场所精神的营造提供良好的基石。

现如今,工业建筑改造已经形成了几种固定的模式,建筑师改造工业建筑的同时也在研究其建筑体验。于是将电影建筑学,流动空间,城市织补理论等融入进工业建筑改造的这类城市设计中,使得建筑改造的成果多样化且丰富化。但是,这种改造不仅是功能置换,还有一种高度概括的时空体验,更多的为城市增添艺术美感,让建筑及城市的历史自然渗透到人们的细胞里。由此,我们需要对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建筑体验梳理框架,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来分析总结改造模式与经验。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利用实习学习机会获得改造案例一手资料,查阅大量旧工业建筑改造研究方向文献。

(二)案例对比法。通过将不同主题,不同处理手法下的各个旧工业建筑改造实例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归纳出不同题材的改造设计对改造精神传达的不同效果。

(三)历史分析法。通过对改造前后的建筑面貌的分析,纵观改造模式的优劣。

三、相关研究理论

(一)建筑类型学。罗西主张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认为建筑应该视为一种结构,而这种结构又是由建筑物表达出来。并认为建筑如果按照功能或某种普世性原则设计,会破坏城市历史深层的结构,建筑师应该转换思维,去发现城市更深层的形式法则。建筑最重要的不是使用的功能(功能是可以置换和改变的),而是应该去发现“纯粹建筑学价值”(purely architectonic values),也就是

建筑:原型(不变)+变量=分形

这就相当于四维的拓扑衍生,并且,我们常常倡导的地域性建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寻找当地建筑的类型学,是当地建筑永恒不变的法则,当我们使用现代主义普世性原则进行设计时,便不知不觉破坏了人们对于原型的感知,破坏了归属感。

(二)织补城市。织补理论被用于缓解旧城保护与新城建设的矛盾。当我们在处理新旧城市的矛盾之时,会面临三个断层,一是城市文化的断层;二是城市功能的断层;三是城市地域性的断层。现如今,常用的织补手段则有:1.在遵循旧城的肌理上,更新新城市体系,引入公共空间。

2.通过对城市配套设施的更新及增添,增强区域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尽量保持区域原有生活模式及空间特点,并兼具现代生活需要,成为既具现代生活品质,又具传统生活特色的片区。

3.对老片区进行小幅度改造,注入文教产业带动整体发展。

通过用地功能的研究和探讨,将区域的功能形成三个层面:

一:对外服务区,外向型为一般市民及游客服务,如特色步行街、公园休闲区等。

二:混合过渡区,沿线为主的混合商业、休闲文化、餐饮业,衔接内外两个不同功能区。

三:综合住区,设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综合性住区,满足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

三个区域通过连续的商业街区串连,形成完整的体验动线。

四、案例分析总结

(一)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是十分有名的案例,由于科技发展而淘汰的产物,鲁尔工业区改造从始至终坚持着保持原来的格局和空间不变,是典型的保留结构空间的开发模式,并融入了城市公园的理念,将其分三种开发模式进行开发,以区域治理带动整体开发: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与购物旅游综合的开发模式。

这三种模式充分反映了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开发模式与特点,他保留了强烈的区域特征,以建筑保留为主题,以景观塑造为辅助,使得工业元素的保留达到最大化,并使得其他景观有序的依存着原有工业建筑生长,这一手法充分得开发了其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成都东郊记忆。东郊记忆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都是高大的厂房,办公建筑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烟囱管道等等。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多用保留、再现与引入的手法来设计空间,其中包括对革命时代文化元素的保留与引入、构筑物的保留、机器的保留、以及音乐产业的引入,从而带动其他商业,办公等的发展。

其中东郊记忆的开发模式与鲁尔工业区改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他的商业改造模式将周边建筑与东郊记忆之间利用建筑色彩与文化元素融洽的联系了起来,商业改造又以服务博物馆模式以及旅游模式为主要任务。

五、当下工业遗存改造模式小结

(一)结构保留改造模式。工业建筑常有的功能为办公区、生产厂房(分单层、多层)、员工宿舍、实验楼等,构筑物有烟囱、水塔、储料仓、厂区栈桥等等。其中厂房则是主要体量,结构常常被保留与改造。当我们吧原型空间当做固定参数a,变量为c,对于建筑单体则有:

分形F(x)=aX+c

对于群体建筑则是其f(x1),f(x2)等分形再加上原有的公共空间的累加,十分简明易懂。设计师们经常在开发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使用这一开发改造模式,从而还原其最本来的风貌。而用对于工业建筑使用年限问题,和周边建筑衔接问题,并且在延续原有的工业建筑空间上,是否适应现代建筑需求以及可持续化发展还有待讨论。

(二)织补理论改造模式。拆除空间为y=1(使用年限之外)y=0(使用年限之内),原型为x,改造空间变量为c,配套辐射半径为β,现存建筑以及街道与改造建筑距离为γ,改造建筑周边过渡区域附属建筑z=β-γ,植入公共空间为变量e,则有

分形F(x)=(X-yX)+z+e+c

其中过渡区域织补城市文化断裂带所必要,当然过渡区域也可以小部分以预留建设用地的形式存在作为留给未来的课题,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过渡区域的建筑体验也更依靠于设计师的手法。这种改造模式多用于商业开发,如成都东郊记忆、太古里等,则是此类模式的优秀典范。

六、结束语

工业建筑改造模式还有看可以探讨的空间,应因地制宜,采取最好的开发改造模式,其改造模式应是比以上两种总结更多元的,甚至可能成为办公区域以及酒店住宅区的可能,这或许能作为今后的遗留课题。同时,空间是具有情感的,有时候会牺牲逻辑的理性去建立感性的空间,在城市织补理论改造模式下,我们不光要考虑社会需求,还不能忘记城市设计中的人文的关怀。其中工业遗存改造时的过渡区域应重视,巧妙地结合开发模式,在现有区域内进行场所精神和地域性的塑造。

猜你喜欢

工业空间区域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