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2018-04-02史秋衡

山东高等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研究型技能型一流

史秋衡

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率先现代化、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有多条路径可循,而引导并落实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是其中的关键着手点之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研究制定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指导、分类拨款、分类评估制度,努力形成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局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明确要求“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制定分类管理办法,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顶层政策文件对于高等学校分类重要性的指引直接催生了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实践,同时基于学界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及严谨的科学研究,2017年初我国正式将高等学校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类院校,并推动地方开展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形成“国家指导、省级统筹”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合力。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分类已经从政策呼吁阶段进入具体实践阶段,因而推动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的关键。

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推动研究型高校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双一流”建设体现了我国高等学校重点建设项目的新阶段目标与体制机制创新,其目标是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另外,由于我国各省情况不同,区域差距较大,省一级的“双一流”高校建设也如火如荼。毫无疑问,研究型高校的性质与“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有着较多的天然契合之处:关注创新、追求卓越、引领未来。“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制度创新与财政投入的力度之大,有利于研究型高校专注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指出的是,借助“双一流”建设东风的研究型高校发展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未来创新点往往产生于交叉学科或真实情境,因此需要注意一流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点的产生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各省在进行“双一流”建设时应当特别关注区域优势,立足特色发展,达到区域一流、国家一流和世界一流相统一的效果。

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推动应用型高校为主的学校群体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当然,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保障,因此“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要“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从一定意义上说,将目光从学科建设转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上来、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应用型高校实现其特色发展的根本路径。

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契机,促进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开展或参与技术服务及技能应用型改革和创新,培养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8年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收官之年,教育部预计在三年中共计会支持地方建设200所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职院校。这为职业技能型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有效的参照系。在我国,传统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而这也给职业教育腾飞带来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技能型高校在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释放新型人口红利,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方面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研究型技能型一流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做“研究型”语文教师,从教育笔记开始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