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优秀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2018-04-02唐杰

视听 2018年6期
关键词:龙脊编导桂林

□唐杰

优秀纪录片就是指那些舆论导向正确,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深得受众喜爱,并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电视纪录片作品。如果非要有具体的参照系数说法,有业内人士认为,优秀纪录片就是评奖时能拿到省级一等、国家级三等以上奖项的电视纪录片。桂林电视台在纪录片创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就选题和策划谈谈体会。

一、优秀电视纪录片的选题

(一)把握时代的脉搏,紧扣时代主旋律

精心选题是地方台电视纪录片创优成功的前提。优秀的电视纪录片选题非常重要,我们要选择具有时效性、贴近性、导向性的重大的题材。而题材是否重大,首先得看是否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否紧扣时代主旋律,是否具有正能量。其次,还要看选题的社会关注度,也就是舆论的放大效应,好的纪录片选题一定要在全国或全省(区)有大的影响力,并对大众舆论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这几年来,桂林电视台在纪录片的选题上,基本上都遵循着这一原则。如《龙脊》围绕的是希望工程这一主题;《幸存者》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拍,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反法西斯主题;《老山界轶事》是为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而拍,讲述的是当年失散红军的故事;《英雄战士李向群》塑造的是和平年代中成长的抗洪英雄形象;《大岭山之路》《阿芳家的柿子红了》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火如荼的火热生活。《仙境桂林的奥秘》反映的是崇尚自然、绿色环保的主题,由于选题独特,角度新颖,该片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继获得全区广播电视一等奖后,又先后荣获2007年度中国十佳纪录片大奖以及广西铜鼓奖,并入选德国“绿色屏幕”电视节展播。可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扣时代主旋律,做好每一部片子的选题策划是十分关键的。

(二)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优秀电视纪录片的选题一定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以我们桂林电视台这些年来获奖的优秀电视纪录片为例,几乎都是地方色彩十分鲜明的作品。如《龙脊》《幸存者》《仙境桂林的奥秘》《月岭》《桂剧三百年》《湿地人家》《南溪往事》《飞虎队桂林征战证》《抗战图书大转移》,等,地方色彩都非常突出。

(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

选题的同类化倾向是影响优秀纪录片创作的重要因素。所谓同类化倾向,就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大家都在做同样的题材。例如,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等。

如何在相同的题材中坚持自己的特色和风格?20世纪90年代初,希望工程在全国全面铺开,一时间,全国所有的媒体几乎都开始报道希望工程,作为地方电视台该如何介入,如何宣传呢?当时,我们桂林电视台专题部的记者们想到了身边的全国贫困县龙胜,想到了那里的一片大山,以及大山里贫穷的孩子。于是,我们带着拍一部反映龙脊大山里的孩子生活学习状态纪录片的选题来到北京,找到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地方组,央视编导陈晓卿听完我们的构想后,很是兴奋,他当即就说:“这个选题很不错,特别是大山、梯田、孩子,再加上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情,这些都是电视节目中最佳的视觉元素。当这么多奇特的东西加在一起时,肯定会拍出一部视觉效果和冲击力都很好的片子。”

最近几年,在同类化题材的创作中,桂林电视台策划拍摄的几部纪录片,《抗战桂林》《抗战图书大转移》《飞虎队桂林征战记》《湘江1934》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所以说,我们不要怕同类化的选题,也不要怕与别人竞争,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就一定会创造出精品佳作。

二、优秀电视纪录片的策划

策划是指组织者因时、因地制宜,集天时、地利、人和,整合各种资源而进行的一种安排周密的活动。好的策划,能环环相扣,前呼后应,策划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

(一)策划与选题的关系及区别

不少媒体人常常会把选题与策划混为一谈,其实选题与策划是有本质区别的,选题只是解决拍什么的问题,而策划则是如何实施和怎么拍摄,甚至包括后期的编辑都属于策划的范畴。所以说,选题定好后,策划便成为了关键。以往不少地方电视台都不乏好的选题,但却难以出精品,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混淆了选题和策划的关系,具体说就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出了问题。这就如同《三国演义》中的“街亭”,大家都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其实准确地讲,“街亭”仅仅只是个选题,而如何去守,并且守得住,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策划的重要性。

(二)精品纪录片的策划是个反复思考的过程

拍摄过程中的反复思考是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真实。大导演吕西安·瓦尔在《电影语言》一书中说得好“:有许多影片,从剧本看,是过得去,导演也无疵点,演员也有才能,但是这些影片却毫无价值。这些影片所缺乏的,就是人称为‘灵魂’或‘吸引力’,被命名为‘存在’的东西。”

一个节目能否成为优秀作品,与策划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选题定好后,第一步就是要策划出一个好的表现形式,因为一个好的节目,如果结构呆板,形式不活,手法陈旧,就很难完美地表达主题思想,也就更谈不上艺术精湛了。这就如同将精美的山珍海味让不会炒菜的人,随意炒了辣椒,只能是白白浪费了好食材。以桂林电视台拍摄的《龙背》为例,最初,我们定的选题只是拍一部三分钟能上“神州风采”的小专题,片名就叫“梯田上的半个篮球场”。当年,我台的两位同志带着这个选题来到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陈晓卿一听就笑了,说我们是在浪费好素材。想不到,就是这个原先只打算拍三分钟的选题,后来竟拍成了一部五十分钟的精品纪录片《龙脊》。

《湿地人家》是桂林电视台与临桂县电视台合拍的第一部纪录片,开始我们的主要方向只是一户搞旅游的人家,拍到一半时,编导发现戏的份量不够,同时,还有一个更大的缺陷,就是不能充分展示湿地的全貌和再现那里人们的生存状态,于是就及时调整了策划,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湿地旁边种田的农民、渔民、打铁匠、研究湿地的专家,甚至做板鸭的农户。通过电视表现手法,将这些互不相干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片段整合在一部片子里,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该片并获得很大的成功,并一举夺得了当年全国对农节目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所以,一个好的纪录片编导,应该是一个擅长思考、有思想的人。俗话说“文如其人”,纪录片作品也是如此,编导必须胸有成竹,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三)找到一种最恰当的结构方式

大部分纪录片选题,本身没有很强的戏剧性。只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情节,如何将这类选题的内容和情节组织好,编得观众爱看,这得依靠编创者积极开动脑筋,调动各种手段,多尝试几种编辑方案,多次反复,找到一种最恰当的结构方式,方能成功。笔者在编辑《湿地人家》时,一开始就遇到了个很大的难题,因为我们所拍摄的人物或事件,基本上都是孤立平行的,相互之间基本没有联系,如何把这些看似互不关联的人物、事件有机地串联起来,还真是个难题。后来编导采用了散点式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终于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四)精心策划好每一个细节

选题是一部片子成功的关键,但并不等于题材选好了,片子就成功了,它还需要编导在拍摄的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一个场景、一场对话,乃至一个空镜头都不能大意,都要经过事先的策划和推敲。这就要求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制组每个人员都要高度集中精力,对于被拍摄对象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一瞬间细小的情绪变化都要及时捕捉到,特别还要注意同期声和效果声的录制。大多时候,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有好的题材给我们拍,但我们起码可以在拍摄、撰稿、编辑的过程中将其策划好。天道酬勤,只要你认真努力地去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以《龙脊》拍摄为例,当时我们在瑶寨拍片时,听不懂山民的瑶语,但摄制组却一丝不苟地把被拍摄对象的每一段精彩对话都录了下来。拍摄结束后,编导又特意去寨子里请来懂瑶语的老师,将所有的对话同期声翻译出来。光这项工作,翻译和场记就足足忙了半个月。所以说,纪录片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的策划,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精品佳作。

1.钟毅.守望“纪录”——也谈地方台纪录片创作[J].视听,2011(09).

猜你喜欢

龙脊编导桂林
赏龙脊记
桂林行
龙脊梯田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龙脊梯田
乐!乘动车,看桂林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龙脊辣椒”过节
桂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