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孟京辉戏剧的本土化策略

2018-04-02刘欣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假定性孟京辉世俗化

刘欣(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一 内容创作的本土化

(一)戏仿的运用

戏仿通常来说可以算是导演在创作一部戏剧时通过戏仿手法来向经典致敬的过程。它不仅会给观众带来熟悉感,也会“融会贯通”式的让观众想起一些经典场景,从而产生了不一样的戏剧效果。孟京辉在编排他的先锋戏剧时也运用了戏仿手段,这可以把它看作为一种本土化策略。

在《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意外死亡》中孟京辉对《茶馆》经典场景的戏仿就体现了其本土化的改编策略。《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意外死亡》是1998年孟京辉改编自意大利游吟诗人达里奥·福的作品。这部剧他没有完全照搬达里·奥福版本,而是创造性的融入了中国经典剧作《茶馆》里的片段对话、电影播放以及导演解说等。所以从文本内容上来看,孟京辉即使是排演国外经典,也有明显的本土化改造。

(二)循环结构设计

循环结构指在剧本开头和结尾时出现了一样或者相似的情节或者场景。这有别于传统情节剧模式,传统情节剧遵循亚里斯多德的“三一律”原则,则故事不仅要发生在同一时空中,故事本身还要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即要有“戏剧性”。但循环结构就不是这样,“马丁·爱斯林在他的《荒诞派戏剧》中曾说过:“荒诞派戏剧的剧本就都有一种循环结构,其结尾恰恰像其开始一样”。”[1]5

在孟京辉改编的多部经典剧作里就有很多运用了循环结构。如《等待戈多》里的两幕剧就设计成了循环结构。第一幕在一个荒芜的小路上,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结果等来却是一个奇怪的主仆。第二幕还是同样的场景,两个流浪汉继续等待着戈多的到来。这部剧在改编时有点类似《茶馆》里的结构特征,因为它们都有在同一个空间中重复出现相似的人物或事件。所以循环结构的设计也是孟京辉改编外国经典时的本土化策略之一。

二 舞台形式的本土化

(一)假定性原则

假定性原则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程式化与虚拟化相类似。孟京辉在《思凡》里就运用了大量的假定性原则。混搭、戏仿和歌队表演等打破了传统舞台剧的幻觉,实现了舞台假定性,并呈现出孟京辉独有的先锋反叛性。舞台上空无一物,只有一群演员通过自身不断重复的唱词和念白,以及夸张的舞蹈动作来展现戏剧情节。可以说其演出是机械式的、取悦式的和假定式的。

鲜明的色彩、抽象的灯光和节奏的控制这些假定性元素的运用来制造戏剧情景和戏剧空间,营造出荒诞派戏剧的先锋性和仪式性。如在《我爱***》中,演员们重复、协调、机械的动作给观众一种形式的美感。一群人反复的朗诵式合唱使得戏剧节奏张弛有度。这与中国传统戏曲追求的仪式美和虚拟美类似,使得话剧这个来自西方的艺术形态融入了东方特色,将两地的戏剧通过假定性这一共通点达到共鸣。

(二)写意化风格

无论是诗歌、绘画,还是舞蹈、音乐,中国自古以来都追求写意美。这种情感的抒发往往是抽象和写意的。单从诗歌到词再到曲这一点来看,“明末、清初的戏剧家、理论家李玉在《南音三籁·序言》中就指出:“原夫词者,诗之余;曲者,词之余也”。”[2]1他们认为中国戏曲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传统诗词意向的表达。孟京辉在他的戏剧中对写意化风格的运用也体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尊崇。

如在《镜花水月》中,其让演员们在舞台上通过台词和动作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场景的切换也是根据演员们的主观世界去进行。就像《恋爱的犀牛》里,马路为了表达对明明的爱,在一个时空中幻想着与明明在一起的样子,这个时候舞台就切换到了马路与明明在一起恋爱时的场景。这些舞台表现手法都是诗意化的。

所谓诗歌就是将诗用歌唱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思凡》等,孟京辉在排演这些剧时都穿插了演员独唱歌曲的片段。其通过演员们在舞台上将台词唱出来的方式来表现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写意风格。就像他本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的:“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变得有诗意。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行为和我们所做的东西,通过舞台让别人感到做梦的优美。”[3]

三 “人民戏剧”理念的提出

(一)世俗化风格

孟京辉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作品以先锋戏剧为代表,其先锋性通常指精神层面的先锋,形式成为了内容的结果以表达它所源自的内容。1997-1998年间,孟京辉赴日本考察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他观摩了大量的实验戏剧,创作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极大改变,“人民戏剧”的观念也在此提出。因此其世俗化的倾向也日益明朗化。在孟京辉的很多作品当中也体现出其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的转变。

在《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他以游戏的方式和观众互动,演员甚至走下舞台到观众中去乞讨或抢包。这一点看来是荒诞的,但孟京辉或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这很像中国民间艺人在街上卖艺行讨的民俗。另外还有很多如以说相声方式开场、男人反串女人进行舞蹈表演、民间俗语运用、拉二胡的表演等。其通过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融合,使得戏剧呈现出大众化、世俗化的特征。

对当下时代元素的融入,也是孟京辉本土化改造的另一个方式。在孟京辉多部戏中都加入了吉他、流行歌曲、跨媒体舞台效果、动漫、明星的模仿等。这些流行元素的融入为孟京辉戏剧赢得了广泛的市场,体现其世俗化的发展道路以及“人民戏剧”的理念。

(二)“产业链”式的发展方式

孟京辉作为当代戏剧的领军人物,其戏剧作品从剧本、排练、宣传、演出、营销上都呈现出一条十分成熟的产业链。在孟京辉的最新戏剧《莎士比亚和狼》、《太阳与太阳穴》、《蛋》、《放肆花园音乐会》里都融入了当下热门的思潮和热点话题。其中《放肆花园音乐会》这部改编自《空中花园谋杀案》的作品就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实验以及孟京辉之前多部剧中的流行元素。使得在一开始的宣传上面就迎合了观众的口味。

其次,孟京辉还运用了明星演员来增加戏剧的知名度,如《琥珀》中就运用了著名演员刘烨来表演主人公,还有著名演员黄湘丽在孟京辉多部剧中的精彩表演,使得每场演出都是一票难求,让“明星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如此,为了在商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孟京辉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分别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方社交平台上进行宣传。在他的北京蜂巢剧场和上海先锋剧场也都定期的会有戏剧的演出。甚至还成立了蜂巢商店,里面卖的都是一些与孟京辉戏剧作品相关的衣服或生活用品。

可见,孟京辉的戏剧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演出,更多的是商业化发展。虽然其制作越来越复杂,戏越来越赚钱,但是与观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置身于消费时代的我们,商业化和世俗化对于先锋戏剧形式上的侵袭也愈见明显。但这些又是先锋戏剧无法规避的症结。不管怎样,也不能抹杀掉孟京辉对先锋戏剧的贡献。在这一点上,需要辩证的来看待它。总之,其世俗化和“产业链”式的发展方式都体现了孟京辉“人民戏剧”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在当下中国市场上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猜你喜欢

假定性孟京辉世俗化
浅论戏剧艺术的假定性特征
陌生与间离——以孟京辉版话剧《茶馆》为例分析布莱希特的艺术理念
“观演”的革命:舞台假定性与戏曲现代戏
从话剧《伏生》中解读王晓鹰导演的话剧创作理念与特色
中国先锋话剧的文体创新
19世纪中晚期英国基督教世俗化原因初探
谈戏曲艺术的假定性手段
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解读清前期西藏世俗掌政人物传记世俗化倾向
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浅析
论鸠摩罗什形象的世俗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