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县桃树3种主要侵染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18-04-01刘中双辽宁省朝阳县东大屯乡林业站辽宁朝阳122000

防护林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朝阳县染病分生孢子

刘中双(辽宁省朝阳县东大屯乡林业站,辽宁 朝阳 122000)

桃树(AmygdaluspersicaL.)是朝阳县南部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晚秋蜜”桃、“傲雪”冬桃和“柏山水蜜”桃等品种在我县南部的乡镇被果农广泛栽植。近10多年来,桃花、桃果的观赏价值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城市绿化中广泛应用。我县的小凌河两岸风景区及多个高档小区均有栽植。随着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桃树病害也呈现多发频发态势。为此,笔者针对我县小凌河景区内的桃树病害开展普查,并针对不同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使桃树在我县经济发展和城市绿化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1 桃树白粉病

该病是我县桃树最主要的侵染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和幼苗,尤其是新植幼苗。发病后树势逐渐衰弱,严重的可导致幼苗干枯死亡。

1.1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染病叶片背部出现白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展,严重时可扩展至整个叶片。发病后期叶片逐渐卷曲、失去绿色。待到秋季,染病叶片的菌丝中出现黑褐色闭囊壳。

1.2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翌春释放子囊孢子先初步侵染叶片,一旦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速度会迅速加快。传播媒介为空气,在我县一般7月初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10月后病势减弱。栽植密度过大,通风不好的幼苗极易感染该病[1]。

1.3 防治措施

1.3.1 生长季节对发病叶片要及时清除,染病严重的果园秋季落叶后将园内叶片集中收集并焚烧处理,彻底根除侵染源。

1.3.2 建园时应依据桃树品种特性,合理设计株行距,切不可栽植密度过大导致园内通风透光不良,增加染病风险。

1.3.3 翌春发芽前对桃树喷洒1次3°的石硫合剂,防治效果良好。除此之外,开花前和落花以后每隔10 d喷洒1次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连续喷洒3次,能够有效防止白粉病发生。

2 桃根冠瘿病

2.1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在根部染病处形成白色小瘤体,表面光滑柔软,随后瘤体逐渐长大,中期长成坚硬的大瘤体,颜色也变成褐色。发病后期大瘤体的外表皮脱落,呈现出多个10~20 cm的小木瘤。

2.2 发生规律

冠瘿病的病原一般在桃树根部的染病组织和土壤中越冬,生命力极为顽强,能长期存活,主要依靠水(主要是降水和灌溉水)传播侵染。在朝阳县的气候条件下,大多5—6月开始染病,病原细菌主要通过嫁接切口开始侵染。据调查发现,该病发病周期较长,一般能用肉眼观察到瘤体需要60 d以上。

2.3 防治措施

桃根冠瘿病是生产中比较难防治的侵染性病害,因其染病部位在地面以下,防治手段不多,只有建园时选用健康苗木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染病苗木是该病发生和传播的最重要传染源,所以新建桃园的苗木一定要做好检疫工作,染病的苗木要集中烧毁。

3 桃干腐烂病

3.1 发病症状

该病为朝阳县桃树最主要的枝干部病害。发病初期染病枝干出现水浸状突起,多伴随有流胶出现。拨开染病部树皮,有轻微酒糟气味,皮下组织呈现湿润的黄褐色腐烂状。发病后期,染病部位干瘪并凹陷,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黑色突起,严重的可以布满枝、干一圈导致整株桃树死亡。

3.2 发生规律

该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染病组织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角,在降雨的作用下释放出分生孢子。风、雨水和昆虫都是该病原菌的传播媒介。该病原菌一般从桃树的机械伤口侵染树体,在朝阳县7-8月为发病盛期,入秋后停止侵害[2]。

3.3 防治措施

3.3.1 桃干腐烂病一般对树龄较大的桃园危害严重。所以在桃树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通过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树势,通过涂白防止日灼和冻害,减少伤口和裂口,切断侵染源入侵。

3.3.2 发现染病枝条要及时清除,集中销毁。

3.3.3 春季树体萌动前,将染病部位的病斑刮除,并涂刷30%腐烂敌可湿性粉剂30倍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朝阳地区,桃树腐烂病被果农称为“桃树癌症”,药物防治的效果是有限的,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增强树势和树体的抗病能力才是预防腐烂病的有效途径。

[1] 高国平,单锋,赵瑞星,等.辽宁树木病害图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60-461

[2] 孙世芳,孙德新.东港市板栗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辽宁林业科技,2012(1):58-60

猜你喜欢

朝阳县染病分生孢子
偶感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朝阳县吐须沟村辽墓出土文物考述
朝阳县博物馆藏青铜短剑简述与认识
辽宁朝阳县出土的辽代家族墓志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辽宁朝阳县发现辽代《王仲兴墓志》
爱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