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

2018-04-01隆群良

视听 2018年3期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创作

□ 隆群良

新媒体被誉为继四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五大传播媒体,它通过移动通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来传播文字、声音与图像,带来了全新的传播环境。纪录片作为时代的伴生物、现实的记录者,也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做到“因时而动,常新常变”。

一、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创作发行的影响

(一)生产方式

相较于传统媒体渠道,新媒体提高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一改僵化的“单向传播”过程,更使得“传播方”与“接收方”界限模糊,增强了创作方与观众的互动。创作者完全可以将纪录片选题上传至互联网,由网友自发讨论、创作以及共同鉴赏,借助网友的宝贵经验完成作品创作。

同时,新媒体技术发展促使“全民记录”成为可能。无需采购价格昂贵的专业摄影器材,群众借助常见的DV、手机以及电子监控等电子产品便可完成录制工作。而部分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借助群众的摄影设备也可有效留存,作为纪录片的重要素材,例如交通事故及重大突发事件等社会题材类纪录片的“第一现场新闻画面”,便是借助人民群众之手。

(二)创作理念

受新媒体环境多元化的影响,纪录片改变过去宣传教育的姿态,而着重把握对社会生活以及历史环境的思考,更为关注“人”的因素,即“以人为本”。2012年上映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好评如潮,全网点播量超8亿,其导演陈晓卿在采访中坦言,原定片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但自觉菜系划分过于简单粗暴,说教意味过重,便重新拟名,最终将创作重心转移至探讨人与美食的关系。

此外,为争夺受众关注,提高作品的收视率并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纪录片的创作手法愈发重视美学元素。例如将戏剧冲突、悬疑叙事引入纪录片创作,或是利用新型拍摄技术突显画面质感,给观众带来极为震撼的视觉体验。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便采用SONY-F3高清摄像机,运用大量的前景深镜头、微距镜头等拍摄技法,让人们在欣赏美食的同时尽情享受画面的优美。

(三)受众心理

新媒体技术带来信息量的暴增,受众的生活节奏得到明显加快。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相应拔高了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人们更倾向于在零散时间利用手机消遣。因此制作精良、短小精悍的视频更能够吸引受众,纪录片也应积极探索新型节目形式,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新媒体的普及也促进受众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年轻一代逐步掌握了网络世界的话语权。而当代年轻人有思想、有主见,更青睐于个性化、多元化的影片题材,对传统的、说教意味浓厚的主旋律纪录片则缺乏兴趣。

(四)传播渠道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毫无疑问拓宽了纪录片的传播渠道,并提供更为宽广的传播环境。制作发行的纪录片不仅可以在电视台、影院等场所上映,更可在互联网、数字电视及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传播。而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人,纪录片凭借互联网可覆盖绝大多数潜在观众。

新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有效打破信息传播的地域限制,推动了纪录片创作发行的“全球化”日程。中国出产的纪录片立足全球视野,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外民众所接受,例如贾樟柯导演的《海上传奇》便于2010年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二、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方式

(一)挖掘多元创作题材

正如前文所言,手持DV、智能手机等设备现已在我国群众中得到普及,视频的制作发行再也不是少部分人的专利。基层民众拥有独特的视角、复杂的背景以及真挚的情感,日常生活中随意拍摄的内容,却往往是优秀纪录片所必需的珍贵素材。

因此,纪录片创作人员需“多听、多看、多想”,从多种渠道获取真实视频材料,并充分挖掘其潜在内容,将其充实于自己的作品之中。创作素材的挖掘,需着重把握其内在故事性及真实性,这样才能收获观众的情感共鸣。刘远祥的《西单女孩》、网络纪录片《老人与狗》便是此类创作典型代表。

(二)强化影片美学特征

强化影片的美学特征,是指利用综合手段,提升影片的故事性及艺术性。笔者认为,纪录片美学特征的把控,可借鉴《沙与海》《故宫》等优秀影片的先进经验,从叙事艺术以及摄录艺术入手。

叙事艺术包括叙事结构、方式以及空间上的把控,仅叙事结构便有阶梯递进式、中心串联式和板块式等。纪录片创作者需结合影片特点,选择最适宜的叙事方法,吸引受众眼球,增强影片感染力及艺术性。而摄录艺术中镜头的运用应把握特写、空镜、长焦镜头、主观镜头、象征性镜头等技巧的独特含义,塑造契合影片主旨的精美画面,更可辅以必要的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情绪,增强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

(三)注重观众实际体验

注重观众实际体验,需要有意识地结合现代观众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录片创作活动。上文分析中提到,现代年轻人追求个性、多元与独特的事物,其观影活动又表现出典型的“碎片化”特点。为此,纪录片创作选材需考虑观众兴趣,并把握好松弛有序的叙述节奏。

美食、宠物、网络、文化等题材始终是观众的“心头好”,而政论、时事、传记等话题也可能因舆论导向而激起人们关注,因此若想收获观众认可,便可选取热点题材进行纪录片创作。同时,为适应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状态,纪录片叙述节奏有必要随之加快。但也要张弛有度,给观众留有喘息的余地,尽可能利用其零散时间。例如,贺州电视台从2016年开始筹划《古村物语》系列纪录片,2017年开始播出,14集都是以古村落或古村落有影响的人物为题材,精选控制在13分钟左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创新影片拍摄技术

创新影片拍摄技术不仅可显著提升影片的品质,更能够获取新媒体背景下的宣传优势,吸引更多潜在观众。以2016年11月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其采取了120帧每秒的超高帧率进行4K下的3D电影拍摄,代表了电影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可以说,每一次电影拍摄技术的更新换代,都将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体验。

作为专业的纪录片创作者,笔者认为在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更应积极探寻新型拍摄技术,增强影片的表现张力。纪录片创作除应用水下摄影、延时摄影、高速摄影等较为常规的摄影技术外,更应探索利用先进的CG(影视动画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从而更好地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

三、结语

纪录片作为重要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不仅真实记录还原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更寓教于乐,担负着为人民群众普及知识、丰富见闻的历史任务。本文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方式,以期辅助纪录片创作者顺应潮流,创造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1.马玉博.浅析中国纪录片的新媒体发展之路[J].科技视界,2014(21):132.

2.姬丽红.纪录片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创作[J].新媒体研究,2016(4):58-59.

3.赵佩茹.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138-139.

4.朱磊.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的“SWOT”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纪录片受众创作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