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2018-04-01刘学芝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美丽信息化

刘学芝

(齐鲁工业大学,济南 25035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以上率下、谋篇布局,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美丽乡村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无论是对于美丽乡村发展战略的研究,还是关于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学界已有不少成果。但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的还比较少。另外,就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而言,大部分学者是从制度层面的能力即制度执行力方面展开研究的,而没有把非制度层面的能力诸如理念引领力、精神驱动力、方法支撑力、科技运用力等涵盖其中。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研究的不足,从而彰显出其创新之处。

依据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了中国发展的新方位新任务新要求。其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将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因此,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从理论方面而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必将丰富和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从实践方面而言,它将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二、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农村治理能力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一部分,从外延上来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制度层面的,即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简称制度执行力;其二是非制度层面的,比如理念引领力、精神推动力、方法支撑力、科技运用力等。基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乡村治理存在不少短板、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等现实因素,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尚存诸多问题,将其综合归类,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能力的不足。

(一)制度执行力不足

美丽乡村发展战略实施以后,其进展及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执行。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和部分官员的制度执行力显现出许多不足。比如,近年来,农村集体土地开始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新型农地制度,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创新。“三权分置”的实施,有利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方式方法等研究不透彻、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认为土地流转与乡镇村社关系不大,因而造成土地流转无人监管的现象。另外,由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多采取口头协议而非签订土地流转书面协议这种形式。即使在一些地方双方签订了书面协议,但也存在着手续不健全条款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农地经营权转让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再者,由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对承租方的农业经营能力及相关资格一般都不会进行严格审查,在土地流转后,流转业主一旦出现经营上的失误,就会给参与流转的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中可以看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影响制度执行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和部分官员的原因,也有农民个体的原因,还有其它参与者的原因等等。

(二)理念引领力和精神驱动力的不足

在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理念引领力和精神驱动力作为非制度层面的能力,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只有发挥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引领力,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的精神驱动力。然而,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没有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有效宣传或者宣传力度不够,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理念还不能深入人心,因而就不能充分发挥其理念引领力。比如,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和突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基层领导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不够,宣传力度不足,导致许多地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较差,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另外,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地方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滞后、生产效益低下,个体民营企业不发达,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现象更为严重。甚至在有些乡村,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很多地方农民参与建设的精神驱动力明显不足。

(三)方法支撑力的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在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提高方法支撑力在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政府的投入和农村居民自行解决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有效资金投入,由此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大量社会资本的融入。而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的引入又必须借助地方政府提供的合法且有效的途径和融资平台。因此,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通过创新思维,在政府、社会、个人三方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结合点,才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就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性发展而言,仍然存在着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就当前来看,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乡村都是发展中的明显短板。要补齐这些短板,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部门就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形成一种有效支撑力,以不断提高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科技运用力的不足

(四)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和普及应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

农村作为国家管理体制的末梢,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现代科技对社会各方面事物进行管理,也是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科技运用力,离不开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然而,相对于城市来讲,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比如,作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互联网络,在我国广大农村经济运行中的应用范围仍然很小。农民关于经济发展信息的获取途径仍然是广播、电视以及各地免费发放的相关资料。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购买力不足。二是农村信息化专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息化进程。另外,还与乡镇政府的引导服务不到位、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农村信息化认识不够等因素相关。

三、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将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不断增强制度执行力

坚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是实现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选途径。在广大农村,由于承袭着千年血脉,绝大多数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相对于城市居民还比较薄弱,因此政府相关人员需要在广大农村不断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千年乡风,贤德传承。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和影响着乡村文明的发展变化。因此,村干部应该在广大村民之间,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把传统美德的弘扬真正落到实处。籍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当地政府既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还要加强宣传和监督,积极倡导诚信和自律等传统美德,杜绝土地流转过程中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现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道德倡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法律的宣传和执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治安环境,为道德的弘扬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只有坚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水平才能不断得以提高。

(二)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理念引领力和精神驱动力

理念引领力和精神驱动力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推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之所以源源不断地外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所在乡村经济发展滞后、吸引力不足。要想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的引领力、激发广大农民的精神驱动力,政府必须把农民当回事儿,像习总书记扶贫姜下村那样,真正把三农问题的解决放在首位。为此,当地政府就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努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营造绿色和谐发展空间,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吸引力。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着诸如产品产业不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各地乡村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谋规划、深改革,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培育和打造各具特色的村级主导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的层次。唯有如此,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引领力才能不断得以提升,外流劳动力才能逐渐被吸引回来并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精神驱动力才能真正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施治理,不断提高方法支撑力

实现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用创新思维来解决现实生活中伴生的各种问题,以此不断提高方法支撑力。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运用抓主要矛盾、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解决村民间的利益纠纷和各种矛盾,也可以运用“多元中衡”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多元中衡”方法强调在一个多元共同体里,坚持“持中”和“求衡”的有机统一,“以持中达平衡,两者互补相通,构成中衡。”[2]李克强总理曾经提出过“黄金平衡点”的概念。他说“我们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提出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应该就是“多元中衡”的理想状态。采用“多元中衡”方法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是一个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在东部和西部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落到实处;继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城乡统筹、携手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才能不断缩小,从而最终达到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理想平衡状态。其二,通过东部支持西部,不断加强区域合作,逐渐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从而最终达到东西部发展的理想平衡状态。当然,“多元中衡”方法还必须和其它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在推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积极推进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从业人员的科技运用力

科技运用力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实现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广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年龄知识结构差距较大、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地方政府和各级基层组织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首先,由地方政府牵头,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的信息化建设。

美丽乡村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就能构建起来的,必须要由政府牵头、各部门及各基层社会组织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其宏伟目标。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为加快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农民的信息化支付能力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它必须依靠政府引导,通过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金的投入才能得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要着力加强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根据各地乡村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新闻媒体合作适时推出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开展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等惠民活动,以此推进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与科技运用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

[2]许庆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484.

猜你喜欢

现代化美丽信息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