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声音

2018-03-31

山东国资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

国务院:推动外商投资重大项目落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外商投资重大项目落地、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和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的措施,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从11月1日起,中国将降低1585个税目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将部分国内市场需求大的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机电设备平均税率由12.2%降至8.8%,纺织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税率由11.5%降至8.4%,纸制品等部分资源性商品及初级加工品平均税率由6.6%降至5.4%,并对同类或相似商品减并税级。

今年以来,中国已大范围下调了部分日用消费品及汽车的进口关税。至此,今年以来已出台降关税措施预计将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税负近600亿元,中国关税总水平将由上年的9.8%降至7.5%。

会议指出,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营造更加公平便利可预期、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中国将把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纳入重大建设项目范围,或加快调整列入相关产业规划,给予用地、用海审批等支持,并加快环评审批进度,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外资项目尽快落地。

国资委:国资抄底收购民资公司,不存在谁进谁退

10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中央企业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回答记者有关“国企会不会借此机会大规模兼并或者并购民营企业”担忧的提问时,彭华岗作出了如下回答。

第一,要坚持用“两个毫不动摇”来认识、把握国企、民企的根本关系、长远关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已经写入了宪法,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把握国企、民企关系的根本原则。

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双向的,也是双赢的。我们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双向的,既大胆引进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也积极走出去,鼓励支持国有资本投资民营企业。同时,这样双向的改革也是双赢的,国企、民企都不可能只是赢家或者只是输家,两者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实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双赢的。

第三,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进和退,都是基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市场化行为。有媒体反映国资“抄底”收购民资上市公司,造成“国进民退”现象。事实上,这只是在当前环境下国企和民企一种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是国企和民企互惠共赢的一种市场选择,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更不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

发改委:颁布5条财税政策促混改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七部门就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相关政策问题提出《意见》。《意见》指出,积极探索央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路径,推进省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改革颁布了5条财税支持政策:企业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股权(资产)收购、合并、分立、债务重组、债转股等重组行为,可按税法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可按规定享受5年内分期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债权损失,可按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企业重组过程中,企业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货物、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符合规定的,不征收增值税;企业重组改制涉及的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工信部:中国制造业有韧劲应对风险挑战

9月24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来自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中国制造业的韧劲究竟有多大?制造业有没有底气和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占工业85%左右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快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介绍说,前8个月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三方面亮点。一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长速度快于整个工业增长速度。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速稳步回升。1~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比去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国制造业的韧劲和回旋余地还是很大的,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苗圩说,首先,中国是全球巨大的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在制造业总量上位居第一。其次,从工业体系看,我国是联合国确定的所有工业门类体系相对比较完整的。经过多年发展,企业逐步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另外,多年来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也催生了很多新的经济形式、新的业态,比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都给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

证监会:“松绑”并购重组融资用途

10月12日,证监会发布最新《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其中,两条利好措施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一是优化重组上市监管安排,支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认购配套融资、增资标的资产等方式真实、持续地巩固控制权。二是放宽配套融资使用,明确配套融资可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以满足并购重组后续整合产能、优化资本结构等需求。

证监会最新发布监管问答放开了配套融资“补流”用途,对交易价格计算、控制权变更计算等增加例外情况,放松了对并购重组的相关限制,优化了对重组上市的监管安排。不过,新问答仍对补充流动资金划出了“红线”:募集配套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应超过交易作价的25%,或者不超过募集配套资金总额的50%。当前,不少上市公司面临流动资金紧张、还债压力大等问题。证监会“松绑”并购重组融资用途,允许上市公司将所募集的部分配套资金用于补充资金、偿还债务,无疑是雪中送炭。

财政部:研究更大规模减税、更加明显降费措施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家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我们还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

刘昆说,从执行情况看,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除了表现在大力减税降费外,还有加快债券发行和提速预算执行,确保地方政府加快资金使用,尽快发挥效益。下一步,积极财政政策将从4方面继续发力。一是加力减负。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同时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二是补齐短板。大力支持中央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三是促进消费。推动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研究论证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方案等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四是节用裕民。政府要过“紧日子”,把省下的钱用于保障民生支出,用在老百姓身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猜你喜欢

制造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