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相与摄影对话

2018-03-31

老年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取景框发际摄影

□ 网 络

1.选择拍摄题材

摄影题材是多元化的,不必拘泥于某几个有限的素材,同个景物稍微变换一下角度可能会有更多的惊喜。摄影题材之间没有绝对的不同,本质上都是记录我们人眼看到的元素。只是,每次按下快门时,更多的是赋予对生活的一种思考。

2.合理构图

一张随意拍摄的快照、一张挂在家里墙上作为装饰的照片或者用来出版刊登的照片,有什么区别?答案就是:构图——对画面中出现物体的精心布置。

画面填充

画面构图中一个可靠规则,就是充分利用取景框的每个区域,将拍摄主题和其它视觉元素纳入画面,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例一)

如果想让画面更紧凑的话,可以离主体更近些;或者使用变焦镜头。当然,你也可以在后期对画面进行剪裁。

利用视觉引导

风景中的线条,可以起到引导观众视线的作用。例如,强烈的对角线会将观众的视线直接引入画面,弯曲的线条则会让人的视线随着线条的形状停留。(例二)

分营造视觉层次

构图时,要注意将前景、中景、背景中的视觉元素都纳入画面,使画面更有纵深感。(例三)

如果是拍摄肖像或具体事物的特写,则要减少画面中的视觉元素,并选择不显眼的背景。

(例一)

(例二)

3.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

在被摄物确定的情况下,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会使画面上远近景物展示程度不同,并得到不同的效果。平拍能让画面更加亲切、自然,人物显得更加匀称。但是,往往会因为司空见惯而缺乏新意。

俯拍能使画面饱满、严谨,通常用于写实摄影中。一般,小角度的俯拍有利于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物深沉、思考的形象。仰拍,多用于雄伟、高大的物体。但也要注意,仰拍角度不宜过高,否则人物和建筑的过度变形会让画面产生不适感。

4.使用包围曝光补偿

摄影者在拍照时经常会曝光不足,打开闪光灯拍摄又怕会过亮,牺牲了现场环境的自然光线。遇到此种情况,最佳处理方法就是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只要将曝光补偿功能推高一至两级,一般偏暗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

另外,也可以使用包围曝光功能。即,采用不同的曝光量连续拍摄3张以上的照片,用以找到合适的曝光量。

5.合理选择拍摄用光

(例三)

(例四)

光影是摄影的灵魂,而光线是摄影的前提,也是影调、线条等摄影语言发挥的前提(例四)。以人像摄影为例。

顺光:在拍摄人像时,能够使人物脸部受光均匀,减少瑕疵感。但它不利于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

侧光:能让被摄体产生明暗变化,显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它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的利用。

逆光:能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在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光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

在人像摄影中,裁剪是很重要的一环。比如说,很多网站需要把头像裁成 1:1 的比例;而微信文章的封面图,要把图片裁成 5:9 的比例。

在裁剪时,有哪些值得参考的规律与原则?

1. 做好“脑内裁剪”

任何形式的后期裁剪,都会导致画面信息的丢失;裁剪的比例越大,对画质的影响也就越严重。

比方说,你拍了一张半身照,却在拍完后不满意,想把脸部放大。通过后期裁剪的方法你可以做到这一点,但画质却会出现明显的降低。

后期的裁剪,总会导致画质下降,所以不要太依赖后期裁剪。正确的做法是,在拍摄时就做好“脑内裁剪”——也就是取景构图,用取景框来排除掉你不想要的景物。

2. 半身照:减轻“切断”感

半身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视为全身照裁剪后的结果,等于用取景框下边缘把画面“切断”。

如果“切断”的位置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分界线”上,如在脚踝、膝盖、手腕、手肘处时,就会有强烈的“切断”感,没有延伸的趋势,看着不太舒服(例五);而如果“切断”位置在肢体、躯干的中部,则因为看不到“分界线”,肢体、躯干会有继续延伸的趋势,看着会更舒服一些:

3. 大头照:发际线

在拍大头照时,最好包含发际线。如果照片中不包含发际线,额头就会有向上延伸的趋势,会让观众觉得“额头好大”。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让照片中包含尽可能多的额头部分,却不出现发际线,创造延伸感,让圆脸女孩显脸长。

4. 预留眼前空间

眼睛是人像作品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观众的注意力往往也会被镜中人物的视线所引导。

(例五)

所以,在尽量保持头部完整的基础上,你需要预留一定的眼前空间,否则会给观众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猜你喜欢

取景框发际摄影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论克劳德·洛兰的取景框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学校一角
曼谷半岛酒店 都市绿洲中的370个“取景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WZW—bewell摄影月赛
尺幅千里尽显人生百态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