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禾睦玉918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18-03-31恩阔

种子 2018年3期
关键词:行数播种期回归方程

 , 恩阔, , ,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 贵阳 550008; 2.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 贵阳 550008;3.湄潭县农牧局, 贵州 湄潭 564100)

作物的高效高产栽培技术以及低耗持续农业是农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1-4]。贵州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玉米绝大部分种植在生产条件差、不具备灌溉条件的旱坡地上[5]。选择抗旱耐瘠、丰产性和适应性好的高产稳产杂交种成为当前玉米种植急需解决的问题。禾睦玉918产量高,抗性强,在贵州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随着贵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其高产高效栽培对粮食安全和饲料供给尤为重要[6]。本试验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马山镇特定生态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氮施肥量和播种期等主要栽培因素对禾睦玉918产量的影响,探索建立禾睦玉918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促进形成该玉米品种的良种和良法配套工程,进一步推进该品种在西南地区及相关适宜区域的推广应用。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1.1 试验方案

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试验的3个因子分别为种植密度(x1);氮肥用量(x2),以纯氮计算;播种期(x3)。本研究共设置23个处理,每个试验小区为1种处理方式,其中T15~T23为对照(ck)处理,共9个重复。本试验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面积为20 m2(5 m×4 m)。试验小区四周设置1 m宽的步道,步道低于小区30 cm,便于田间管理和排出地表径流。小区四周用聚乙烯塑料膜设置50 cm深的隔水墙,防止肥料随地表径流侧渗转移到临近小区,影响施肥的试验效果。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案见表2。

1.2 种植模式

本试验采取5行等距种植模式,即在试验小区内均匀种植5行,行长为5 m,行宽为80 cm(图1)。23个试验小区的种植模式一致,行宽均为80 cm,行内窝距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行数、行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行内窝距来调节种植密度。

2 试验基本情况

2.1 供试品种

禾睦玉918是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于2011年用自育自交系QS 6822作母本,外引自交系QS 50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国家西南区审定。2011—2012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614.9 kg/667 m2,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6.2%。抗纹枯病,中抗穗粒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禾睦玉918在该区域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表1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

因子变化区间自量设计水平(r=1.682)-r-101r上限下限x1密度(株/667m2)5002759310036004100444127594441x2氮施肥量(kg/667m2)53.597121720.413.5920.41x3播种期(月/日)1003/1903/2504/0504/1504/2203/1904/22

表2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案

处理因素编码值因素实施水平值密度氮肥播种期x1密度(株/667m2)x2氮施肥量(kg/667m2)x3播种期(月/日)T0111141001704/15T0211-141001703/25T031-114100704/15T041-1-14100703/25T05-11131001704/15T06-11-131001703/25T07-1-113100704/15T08-1-1-13100703/25T09-r0027591204/05T10r0044411204/05T110-r036003.5904/05T120r0360020.4104/05T1300-r36001203/19T1400r36001204/22T1500036001204/05T1600036001204/05T1700036001204/05T1800036001204/05T1900036001204/05T2000036001204/05T2100036001204/05T2200036001204/05T2300036001204/05

注:T15~T23为对照(ck)处理。

2.2 田间管理

供试材料种植于遵义市湄潭县马山镇,海拔700 m,土质为黄壤,土壤肥力较好,前作蔬菜。整地精细,达到土质松软、细碎,地块平整。腐熟厩肥1 500 kg/m2,三元复合肥(15∶15∶15) 30 kg/667 m2作基肥一次施入,氮肥作2次施用(结合松土中耕)。每穴播种2粒,3叶期间苗,5叶期间定苗,其它试验操作与管理按常规进行。

2.3 产量测定

籽粒产量:实收中间3行计产,并折算成标准含水量(14%)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包括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粒色、轴色等,按照单穗平均法(20穗/小区收获的产量除以小区实收穗数)收获时取有代表性的20个样穗考种,平均值比较。

2.4 数据分析

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和SPSS 20.0等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表3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氮施肥量和播种期显著影响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其中在种植密度为4 100株/667 m2、氮施肥量为17 kg/667 m2、播种期为4月15日时,各产量性状表现最为突出,而在种植密度为2 759株/667 m2、氮施肥量为12 kg/667 m2、播种期为4月5日时,不同的产量性状均最低(表3)。说明合理的种植密度、氮施肥量和播种期显著影响玉米的产量。

3.2 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禾睦玉918的千粒重随穗长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与穗长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55.071x-756.8(图1 a)。且千粒重随穗粗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与穗粗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00.75x-1 271.9(图1 b)。千粒重同时也随穗行数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与穗行数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54.711x-529.99(图1 c)。千粒重也受到行粒数的影响,千粒重与行粒数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4.181x-1 012.5(图1 d)。籽粒产量显著受到千粒重影响,与千粒重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2 1x2-0.844 3x+645.28(图2)。

3.3 产量分析

由表4可知,禾睦玉918的籽粒产量受种植密度、氮施肥量和播种期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为4 100株/667 m2、氮施肥量为17 kg/667 m2、播种期为4月15日时,籽粒产量最高,为617.43 kg,以研究区玉米单价1.7元/kg进行产值核算,产值为1 049.63元/667 m2,以中国农业市场平均单价1.56元/kg进行产值核算,产值为963.19元/667 m2。在种植密度为2 759株/667 m2、氮施肥量为12 kg/667 m2、播种期为4月5日时,籽粒产量相对最低,为557.31 kg/667 m2,以研究区玉米单价1.7元/kg进行产值核算,产值为947.43/667 m2,以中国农业市场平均单价1.56元/kg进行产值核算,产值仅为869.40元/667 m2(表4)。

图1 千粒重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的关系

表3不同处理下禾睦玉918产量构成因素

处理穗长(cm)穗粗(cm)秃尖长(cm)穗行数(行)行粒数(粒)千粒重(g)T0120.355.411.5716.0440.05358.62T0219.955.381.5615.9639.77347.16T0318.885.141.2814.6537.95281.75T0418.925.161.2514.5938.05277.51T0519.635.311.4815.7838.69326.59T0619.675.321.4615.7538.72324.45T0718.975.161.2314.8338.44284.93T0818.065.021.1614.0836.11238.44T0917.874.971.1213.9736.26225.76T1019.685.341.5115.8139.55338.89T1118.255.111.2714.3438.13254.65T1219.665.291.4315.7238.47314.26T1319.595.301.4615.5538.52318.99T1419.765.361.5415.8439.58339.46T1518.985.191.3315.0037.93292.88T1619.045.161.3515.0337.92291.65T1719.115.181.3415.0137.91292.49T1819.085.21.3214.9937.88290.96T1918.975.221.3614.9737.9292.17T2019.125.171.3515.0437.93293.82T2119.055.181.3315.0237.94291.58T2219.015.211.3414.9837.91289.77T2319.065.191.3514.9737.89292.51

4 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4.1 回归方程

图2 籽粒产量与千粒重的关系

表4不同处理下禾睦玉918经济效益分析

处理产量(kg/667m2)   地方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效益   地方单价(元/kg)产值(元/667m2)市场平均单价(元/kg)产值(元/667m2)T01617.431.71049.631.56963.19T02608.581.71034.591.56949.38T03573.241.7974.511.56894.25T04575.361.7978.111.56897.56T05587.781.7999.231.56916.94T06585.431.7995.231.56913.27T07574.831.7977.211.56896.73T08562.651.7956.511.56877.73T09557.311.7947.431.56869.40T10589.721.71002.521.56919.96T11567.491.7964.731.56885.28T12586.741.7997.461.56915.31T13585.861.7995.961.56913.94T14597.571.71015.871.56932.21Tck582.421.7990.111.56908.58

注:表中处理Tck是9个零水平产量的平均值。

4.2 模型解析

4.3 方差分析

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二次项系数种植密度(x1)、氮施肥量(x2)和播种期(x3)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交互项中,种植密度与氮施肥量(x1x2)、氮施肥量与播种期(x2x3)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4.4 主效应

图3 种植密度、氮施肥量和播种期对籽粒产量的关系

禾睦玉918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氮施肥量和播种期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编码值为1水平时籽粒产量达到峰值(图3),即在种植密度为4 100株/667 m2、氮施肥量为17 kg/667 m2、播种期为4月15日时,籽粒产量最高为617.43 kg,这说明最佳的种植密度为4 100株/667 m2、最佳的氮施肥量为17 kg/667 m2、最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5日。

4.5 边际效应

4.6 互作效应

5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禾睦玉918植株的形态特征、产量因素显著受到种植密度、氮施肥量和播种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铭.中国玉米种业进出口贸易分析与规模预测[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夏彤.中国玉米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3]范金华,王培官,汪朝明,等.杂交玉米新品种顺单7号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2,29(6):673-675.

[4]陈喜昌,李波,张宇,等.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2):19-21.

[5]陈泽辉.贵州玉米育种[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1:1-16.

[6]杨连玉,高阳.玉米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瓶颈及解决策略[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38(5):634-638.

猜你喜欢

行数播种期回归方程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英语专业八级统测改错试题语言特征
玉米超多穗行数基因型通15D969 的 单倍体育种效应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玉米超多穗行数DH系15D969的发现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