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高校教师人才共享路径研究

2018-03-30安玉红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高校教师京津冀

安玉红

摘要:高校协同创新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京津冀高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河北省高校教师队伍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从区域人才共享的视角,重点对河北省高校教师人才的共享路径进行了探索,以促进河北省高校教师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京津冀高校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 协同发展 高校教师 人才共享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219-02

一、京津冀高校发展现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疏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形成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的效果。高等教育属于非首都功能,实施高校区域人才共享是京津冀发展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之一。

由统计年鉴整理得出京津冀三地高校的分布情况,见表1。河北省高校数量明显高于京津,但在质量上却远远落后于京津,211及以上高校仅有1所。河北省高校有44所分布在石家庄,1所在天津,其余76所分布在河北各地,其中,地理位置紧邻京津的保定、廊坊、唐山等地高校数量集中,位于山区的衡水、邢台等地数量比较稀少。在专任教师总量上也高于京津,可见,河北省高校存在数量多、质量低、区域分布结构性不均衡等特征。

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召,三地高校探索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京津冀高校以专业或行业为契合点,组建了高校联盟。京津冀医科大学联盟涉及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4所高校;京津冀建筑类高校联盟涉及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學、河北建筑工程学院3所高校。目前已建高校联盟共计9个,涉及110所高校。高校联盟对促进京津冀高校教师人才的共享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高校联盟属于起步阶段,且地方高校参与率高,部署院校参与率低,侧重于学校政策上的联盟,具体到一线的任课教师,协同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教师队伍面临的挑战

高校教师队伍由课堂授课教师和辅导员两部分构成。课堂任课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负责专业知识的传播,其授课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质量也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维持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一线工作者,这两个群体是高校有效运转的基本保障。

1.教学质量亟待提升

作为一线任课教师,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而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同期的科技水平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当前大学生群体“00”后成为主体,这些学生个性较强,感兴趣的事情会积极参与,具有坚韧性和创新性,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则逆反心理严重。同时,网络的发达对传统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云课堂、超星等技术均采取网络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手机网络参与课堂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从丰富教学资源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可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去提高教案水平、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还需要去学习新的授课工具,进行课堂革命。武慧芳、刘德成(2018)以河北省部分省属本科高校为例,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渴求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培训的意愿强烈,渴求更活跃的学术交流。

2.辅导员群体需要流动和创新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对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任课教师传授知识相比,辅导员是需要走进学生心里的,是需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互动,得到学生认同的教师。因此,辅导员更需要了解学生群体特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学习学生认同的谈话方式和工作技巧。当前,京津冀很多高校辅导员人数欠缺,所带学生人数高达400~500人,远远超出1:200的比例,尤其是河北省的高校,辅导员缺编现象更为严重。这种现状使得辅导员疲于应对众多学生事务型工作,难以进行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辅导员作为学生心理导师职能的发挥,造成辅导员群体呈现出流动性差、工作创新性不佳、职业倦怠感强烈等问题。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教师人才共享路径

2015年国家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要促进京津冀人才建设的一体化,要增强人才共享的可行性。早在 2005年,长三角几大高校已商讨“长三角高等教育合作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建立跨校导师制,使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得到一定的发展;黑龙江大学率先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站,主要引进那些不能进入学校正规编制但能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做出贡献的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及学校在编、长期国外工作、为学校做贡献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把国内外先进的科学知识、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带到学校,促进学校的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将人才共享的模式扩展到国外,将世界级权威专家按“两地共享模式”聘为本校研究生导师,其培养的研究生直接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上交流发表研究成果。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京津冀高校发展现状,本文探索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省高校教师人才共享的路径。

1.分批次融入京津

河北省拥有高等教育院校百余所,位于高教大省行列,根据办学层次分类,可以分为省属重点骨干大学,非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三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11所省属重点骨干院校应冲在一线,积极融入京津。以京津冀高校联盟为平台,以行业协会、京津冀高校辅导员挂职锻炼为契机,实现省属重点院校授课教师与京津高校教师的交流学习,实现专职辅导员的全员挂职学习。

2.刚柔并济,人才共享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呈现河北人才涌入京津易,京津人才引入河北难的局面。因此,河北高校应刚柔并济,刚性提高人才的物质待遇来吸引人才,同时,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思想,借助项目、竞赛活动等平台共享京津人才,带动河北人才的协同创新发展。

3.发挥雄安新区创新人才引领作用

雄安新区的建设本质上是人才的建设。北京可以将部分“非首都”功能疏散到雄安新区,京津冀高校可采用联合办学或者中外联合办学等形式发展新区教育。根据教育规划,雄安新区要重点争取京津高等教育资源的外迁,鼓励京津部署院校在新区设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

总之,区域人才共享是一个涉及多主体、相互推动的复杂工程,河北高校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倡导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个人等各类主体共同努力,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慧芳,刘德成.河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现状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9):89-93.

[2]李旭.京津冀区域高校联盟建设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8(6):42-50.

[3]邸晓星,徐中.京津冀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7-40.

[4]韩伏彬,董建梅.河北高校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2):14-17.

[5]佟林杰,孟卫东.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人才共享模式构建,2014(2):93-9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高校教师京津冀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