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型与研究型教学方案设计及实证分析

2018-03-30朱慧

科技视界 2018年31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财务会计

朱慧

【摘 要】为了克服传统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弊端,不少学校将实践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笔者根据本人教学实践设计了两种模式的教学方案,并以教学班级为样本,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实践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两者相比较,采用实践型教学班的综合成绩要明显优于研究型教学班。

【关键词】财务会计;研究型教学;实践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 F230-4;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1-015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1.074

为了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2017年我们在国际贸易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班级中,分别进行了实践型教学和研究型教学改革。结果显示,实践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但是不同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介绍两种不同模式的教学方案,并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1 研究样本选择

根据研究设定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两个非会计专业的本科班级,即营销1401班和国贸1401班作为样本。这两个样本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分别采用研究型教学或实践型教学模式;(2)由同一个教师实施课程教学全过程;(3)在教学中使用相同的教材;(4)课程教学总时数相同;(5)在期末考试中采用相同试卷,并由同一个教师阅卷评分。

2 教学方案设计

2.1 财务会计实践型教学方案

实践型教学主要是将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分解为“理论教学”和“课程实验”两部分来进行,采取“学”和“做”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强化实验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具体教学方案如下:

(1)理论教学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法进行。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结构,注重层次性,增强针对性。抓住重点,“少而精”地剖析,扣住难点,“对症下药 ”地点拨,帮助学生的思维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对每一个理论知识不是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讲知识的背景、讲重点、讲难点、讲热点、讲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将大量的基础学习和深入学习工作交给学生课后去完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为总学时的2/3。

(2)实验部分。设计一个制造企业上市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业务,让学生根据所给原始资料的内容,编制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等各种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熟悉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梳理主线,明确课程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提供多种资源,借助于媒体手段,加强互动,反馈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撰写《财务会计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为总学时的1/3。

(3)课程考核评估。为了客观公正的考察学生学习财务会计课程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组织财务课程期末考试。按照卷面成绩70%,实验成绩30%的比例计算,作为课程综合成绩。

2.2 财务会计研究型教学方案

研究型教学方案的重要特征是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研讨。课程开始前,以学生自愿方式平均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作为研讨课的基本单位。每个研讨主题小组都要重新选出组长、发言人、记录员,小组内每人至少要有一次当组长、发言人和记录员的机会。具体教学流程:教师提前设定问题——分组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整理得到的资料并制作PPT——课堂交流——总结点评。

(1)研讨主题设定。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介绍每一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重要理论、研究方法和主要学术观点,指定学习资料,并对研讨的问题做一些指导和提出相应的要求,布置自学与研讨主题。课堂讲解为总学时的1/4左右。

(2)分组合作研讨。合作研讨是研究型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合作研讨环节中,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根据提前设定主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并制作PPT,形成代表本组观点的发言提纲,准备课堂交流。

(3)课堂讨论汇报。由各小组发言人展示PPT作主题发言,其他同学和教师提问。该环节以学生讨论和陈述为主,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讨论,對学生研讨问题的深度、发言者的态度、语言组织、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程考核评估。研讨课后,小组学生根据个人贡献度和小组研讨活动记录,为本组学生打分;根据研讨课表现,为其他小组打分。教师根据各小组汇报展示的PPT、研讨活动记录和小组研究分析报告,结合研讨课上各小组的表现给每个学生打分。两者共同形成研讨成绩。期末,按照卷面30%,合作研讨70%的比例计算课程综合成绩。

3 教学效果的实证分析

一般来说,衡量教学效果,主要考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笔者采用了“期末笔试成绩”、“教学方法”、“综合成绩评价体系”等作为教学效果代理变量对样本进行了比较分析。

3.1 期末笔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期末笔试成绩相对全面、客观、公正,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核心指标。它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会计处理技术的掌握情况,还能检测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上述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分进行统计检验,得到两个班级平均分之差的检验统计量Z=6.3425,P为0.0000。这表明,两个班的卷面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实践型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研究型教学。

3.2 教学方法改革的比较分析

实验作业成绩和合作研讨成绩可以反映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鉴于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设计学生实验环节和研究型学习环节,因此我们选择实验作业成绩和合作研讨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次要变量。

对上述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分进行统计检验,得到两个班级平均分之差的检验统计量Z=0.9698,P为0.3320。数据显示,实验作业成绩与合作研讨成绩无明显差异,表明实践性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效果相当。

3.3 综合成绩(教学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

按一定标准计算出的综合成绩可以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是考核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根据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将实践型教学班级学生的综合成绩测算方式设定为:综合成绩=卷面成绩×70%+实验作业成绩×30%;将研究型教学班级学生的综合成绩测算方式设定为:综合成绩=卷面成绩×30%+合作研讨成绩×70%。

对上述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分进行统计检验,得到兩个班级平均分之差的检验统计量Z=1.6817,P为0.0930。这标明,实践型教学与研讨型教学的综合成绩有差异,实践性教学效果略优于研究型教学。

4 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实践型教学和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都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实证分析所显示的期末笔试成绩、综合成绩存在差异,特别是实践型教学效果优于研究性教学的结论,可以归结为评价体系中研究型教学的卷面成绩弱化的结果。这一方面也表明在实践中不再拘泥于期末考试的“一考定终身”,而是更加注重合作研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醒我们现行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积极探寻更加科学、实用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熊善丽,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学习,2017(3):219.

[2]王晓军,《高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9):174-177.

[3]许文静,财务会计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J].财会学习,2017(23):221-222.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财务会计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常见问题及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