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关系分析

2018-03-30周启清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依存度互补性台湾地区

周启清,刘 倩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 712046;2.中南民族大学,武汉 430074)

一、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发展现状

2014年国台办在第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关于两岸经济合作、基层交流、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便利双方交流和人员往来四方面将持续推动。同年ECFA及其框架下《协议》签订,两岸贸易有序向前发展,全年双边贸易额达1972.8亿美元,贸易和金融合作水平有所提升[1]。

两岸现以一般贸易为主,虽然在物流周转、通关等方面较以往有很大提升,但其优势正逐渐减弱。受台独倾向、对外贸易管制、国际一体化的挑战等影响,2015年两岸贸易额出现下滑,当年贸易额为1 885.6亿美元,同比下降4.9%。据商务部台港澳司最新资料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375亿美元,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91.5亿美元,同比下降11.2%;自台湾进口为283.5亿美元,同比下降11.7%[2]。近年来,台湾商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苦于扩展销路的台湾企业打开了巨大的大陆消费市场,搭建良好的贸易平台。统计数据显示,1—3月大陆共批准台商738个投资项目,同比上升41.4%。截至2016年3月底,大陆共批准台资项目96 036个,实用台资632.9亿美元,即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3.8%[2]。

二、影响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关系的因素分析

(一)政治因素对两岸贸易关系的影响

政治因素一直是制约两岸经贸合作的一大障碍,如2014年台湾地区爆发了反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反服贸运动”和“太阳花学运”,但多层次的高度互补性仍决定着两岸经贸交流的规模。台湾的工业发展起步早于大陆,当台湾面临着经济发展的瓶颈、生产要素缺乏等诸多问题时,又有赖于大陆市场给予弥补和解决。尽管台湾方面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经济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安全等一系列借口为由,拒绝与大陆共建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但是两岸间的经贸活动始终没有停止。

(二)人民币和新台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对两岸贸易关系的影响

人民币和新台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对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及两岸的贸易优势有一定的影响。基于大陆与台湾的双边贸易角度分析,新台币⇨人民币↑⇨台湾产品比大陆低廉(用美元报价)。

由此,产生双重影响:(1)有利于提高大陆对国际资源的利用率和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促进自身产业升级;(2)大陆在国际市场上对台湾地区的竞争威胁势将增加,台湾既有的产业分工优势将面临挑战。人民币升值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大陆凭借自身的生产要素禀赋优势,能够消化不利影响,化逆境为转机,但对台湾方面来说,不仅是没有新的机遇到来,而且其原有的竞争优势也很难保持。

(三)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对两岸贸易关系的影响

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是在市场经济原则下,是两岸生产因素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比较利益而进行的一种资源互补的交流与结合[3]。故区域优势及其增长潜力、基础设施健全度等都是台商的考虑对象,而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推动效应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性,不仅使得两岸双边贸易规模呈现直线上升趋势,提升了两岸贸易的依存度,而且能够有效推动两岸人员的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产业形态: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分工布局: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垂直分工→产业链的整体转移和升级。

成长策略:转移岛内夕阳产业、借以维持台湾在国际产业供应链中的竞争力→拓展大陆市场、实现全球商机→致力于两岸技术合作和资源共同开发。

三、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关系实证分析

本文将从贸易流量角度看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量占对外贸易总量的百分比,再到两岸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贸易互补指数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两岸的贸易联系正在不断加强。

(一)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规模比较

1.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量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量的百分比。本文首先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流量角度出发,设X为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进口,Y为大陆对台湾地区的出口,X+Y为两岸贸易进出口总额;设Z为大陆占台湾进出口总额比,T为台湾地区占大陆进出口总额比。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两岸制度化协商推动下,两岸贸易规模已由2001年的323.40亿美元扩张至2014年的1 982.84亿美元,增长了5.13倍,其中大陆对台湾贸易逆差高达1 057.7亿美元。中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台湾也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4]。

表1 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及所占比重 (单位:万美元)

2.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量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量的百分比。从表1可以看出,两岸贸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到2009年时台湾占大陆进出口总额已经低至5%以下,自2011年以来,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额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始终维持在4.5%左右。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呈递增趋势,于2014年才开始有所放缓,这体现了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

2005年以来,除了2009年,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逆差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即大陆对台湾的贸易存在着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

(二)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依存度比较

为从整体上更进一步地把握大陆和台湾的贸易情况,本文对大陆和台湾对对方的贸易依存度进行了探析。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ERP)本文指的是一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占该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的是一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依赖性。在实际计算贸易依存度时需要进行汇率调整,公式为:

FTD={R×[E+I]/GDP}×100%

出口依存度公式为

FTDe=E/GDP

公式中,FTD表示贸易依存度,R为汇率,E、e为出口总额,I为进口总额。

1.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下页表2可以看出,自2002始,大陆对两岸的贸易依存度逐年下降,到2011年时大陆外贸对台湾贸易的依存度已降至4.39%。

2.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台湾地区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逐年上升,尤其从2005年开始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从2001年的10.24%大幅上升至2013年的34.29%,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依存度从2000年的17.21%上升至2013年的51.29%,而台湾从中国进口的贸易依存度从2000年的4.42%上升到2015年的19.93%。从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台湾在两岸贸易中,对中国大陆市场依赖性加深,贸易依存度比重在不断增长。

表2 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贸易依存度统计表(2008—2015年) (单位:%)

通过对比大陆和台湾的贸易依存度可以发现,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要远大于大陆对台湾的贸易依存度[5]。如在2013年,台湾外贸的两岸贸易依存度为34.29%,大陆外贸的两岸贸易依存度为4.74%,前者是后者的7.234倍。即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在不断加深。若两岸贸易失衡,双边贸易冲击对台湾地区的影响将会远大于大陆。这表明,一则台湾在双边贸易相互依赖关系上处于相对劣势,二则大陆在台湾的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三)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互补性比较

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在这里是衡量两地区I和J贸易互补性的常用指标,1967年由Peter Drysdale提出。

令MIk表示产品k占I地区对世界总进口的份额,XJk表示产品k占J地区对世界总出口的份额。TCI<50%,说明I地区与J地区在k类产品上的互补性弱;当50%≤TCI≤80%,说明两地区互补性中等;TCI>80%,说明两地区互补性强。本文根据以上公式模型计算出2009—2013年两岸间的贸易互补指数(见表3)。

表3 台湾地区与大陆的互补指数

由上页表3可以看到,2009—2013年间,台湾地区出口互补指数与大陆进口需求的匹配度稳定在80%左右,但进口互补指数与大陆供给指数却稳定在60%左右,尤其是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与大陆进口需求的匹配度只达到26%,大陆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台湾市场面临的竞争或贸易障碍很大,这说明从台湾进口来看,两岸贸易互补性较弱。海峡两岸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达到了非常高的互补程度,说明在相关领域可能存在高度专业化分工[6]。对大陆进口互补指数远远低于其他贸易伙伴,说明台湾地区可能从其他贸易伙伴采购生产投入品加工后出口到大陆[6]。同时,关税减让和“大三通”政策的协同实施为海峡两岸贸易增长的贡献超过18亿美元/年,2014年达到29亿美元/年,这有力地证明了两岸间贸易的紧密性与互补性[6]。

四、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发展的前景及政策建议

(一)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自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以来,两岸的贸易规模日益扩大,贸易内容越来越多元化,呈现出贸易金额不断增长、投资金额和项目逐年增多、地域更加宽广、人员往来更加频繁等特点[7]。亚太经济新格局下,以双边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亚太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主流。虽然世界市场经济的波动带来一定冲击,但两岸经济增长的协作路径日益多样化,有望改变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以及第五大进口来源地的现状。

(二)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合作建议

1.充分发挥两岸的相对优势,扩大两岸的贸易规模。中国大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且具有广阔的市场,但是相比而言,在资金、技术上还是相对欠缺;台湾在科研和开发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加工装配和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两岸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强直接的双向合作,切实把两岸贸易经济纳入大陆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推进两岸在经贸上互补的深化。

2.放宽两岸的贸易政策,营造和谐的贸易氛围。“大三通”和早收计划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效应,促进海峡两岸贸易的健康发展。这说明,多种政策结合使用有利于减弱单一政策的孤立,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双方应遵循《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减少非关税壁垒,积极营建相对和谐的贸易环境,以使双方在经贸中保持互惠互利和共赢的局面。

3.优化台商投资环境,持续推动两岸贸易关系。加快解除对来大陆投资的台商的限制,完善对台商投资的法律保护和金融服务,形成稳定和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同时,注重改善基础设施质量,降低台商运营的综合成本,为台商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将极大地促进两岸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持续推动两岸贸易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南.ECFA框架下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2]查文晔,齐湘辉.今年一季度大陆与台湾贸易额同比下降11.5%[EB/OL].新华网,2016-05-19.

[3]李宝瑜.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关联性分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4]黎峰.基于增加值视角的海峡两岸贸易收益核算[J].台湾研究集刊,2016,(1):38-47.

[5]林娟.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之间贸易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2.

[6]李丽.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7):100-106.

[7]尚丽凡.两岸经贸互动的政治效应[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依存度互补性台湾地区
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的时空变化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传统中国礼法对台湾地区婚姻制度的影响——兼谈我国婚姻家事立法的完善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关于台湾同胞专利申请的若干规定(第58号)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韩媒担忧对华贸易依存度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