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手的谬误

2018-03-29钟怡雯

台港文学选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散文家余光中梁实秋

书架上最早的余光中著作是《左手的缪思》。封面有一只张开的有力的左手,大林版,它的初版应是1963年,是非常有象征性的年分:胡适过世已一年,余光中在这年剪掉了散文的辫子,隔年再下五四的半旗。我手上的是1984年的再版,扉页的左下角煞有其事直书“钟怡雯藏书,高中二年级”,底下注记的日期是1986年3月29日。

想不起这本书从哪里,在什么场合买来,高二的我是否读完读懂了。当时我以为写《死亡,你不要骄傲》、《中国的良心——胡适》这种文章的人,必然是个身形高大魁梧的人。这本书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张潮的《幽梦影》等一批书漂洋过海,跟着我住过台北新店和桃园中坜,从青春期辗转到现在。当年17岁的我完全無法想象,有一天我会来到余光中教过书的师大读书,在他住过的师大生活圈一带度过我的大学和研究所生涯,当然也没想到会走上写作和学术的不归路,更不会奢想有一天他会为我的散文写序。

大学时最早我写诗,兼写散文,完全是“左手的缪思”信徒。在我身上,这可以理解为美丽的错误,让我阴错阳差写了三年诗,得了一些奖。然而对于余光中,这错误却一点也不美丽,恐怕还会成为历史的定论。十年前政大台湾文学所举办余光中八十大寿研讨会,陈芳明老师邀我写论文,于是我写了《诗的炼丹术——余光中的散文实验及其文学史意义》,把余光中从头仔细梳理了一遍,很想为他喊冤。

写博士论文之前,我已经短论过他的游记,只是没有能力全方位处理他对现代散文的观点,那涉及整个时代风潮,攸关纵的继承和横的移植的60年代。再后来,写完《梁实秋的散文谱系及时代意义》之后,发现论余光中不能绕过梁实秋。梁实秋是余光中的老师,两人同为散文家,同具学贯中西的背景,落实在散文创作上,风格则截然不同。余光中完成的散文实践,可以说是对梁实秋“节制、割爱和简单”散文观的修正和反拨。梁实秋本质上是散文家,而余光中则是诗人。

那时我已经见过余光中三到四次吧,每次见面都有点诧异于他的瘦。瘦而刚毅,跟他的散文一样阳刚。个子那么小,写起议论却横贯中西古今,气势慑人,人和文形成极大的反差。他的散文大开大合,写起长文来波涛汹涌。他把散文当议论写,又把议论写成散文,随手拈来的佳句,充满声光颜色的譬喻和警句,跟他欣赏的韩潮苏海一样大气磅礴。

余光中曾批评以五四散文为典律的60年代,文坛尽是阴柔、媚而无骨的散文,那是因为他自己以雄浑和阳刚见长,“男得充血的笔”以及“一种雄厚却野犷如碑的风格”,除了余光中,大概也是绝无仅有了。“如斧如碑”是余光中对自己散文的譬喻,余光中1980年以前的散文确实有棱有角,斧痕斑斑,密度弹性构成厚实而坚硬的质料,他是自己理论的最佳实践者。余光中也写过人如其文的议论,我却觉得人如其文之外,他的字如其人。副刊登他的诗总是用手稿,独树一帜的余氏字迹有棱有角,如斧如碑。难怪他不喜欢媚而无骨,也不喜欢朱自清,说他软性如女性。如果灵魂可以描摹和称重,那么,余光中的灵魂密度肯定很高,而且伟岸,称起来跟他的身形完全不搭。受外文系教育和西洋艺术薰陶,喜欢巴布·狄伦的余光中,生命基调本质上仍然是中国传统文人,写他想写的文章,勇于表态敢说话,很有风骨,滔滔世道里丝毫不媚俗。

这样的余光中恐怕不会在意他的左手的缪思已经变成左手的谬误。

《左手的缪思·后记》所谓“写诗须用右手,散文,则左手足矣”,那是35岁时的余光中说的话,那时他在技巧上俯仰胡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文学”的理念。他充满形式主义色彩的尝试,因此跟胡适以白话写新诗的尝试精神有了呼应。他在流传甚广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对于一位大诗人而言,要写散文,仅用左手就够了。许多诗人用左手写出来的散文,比散文家用右手写出来的更漂亮。一位诗人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当然更胜于散文家”,这些几乎都成为余光中的定论,没有还原到历史的背景脉络中去理解,于是便有了以下印象:他写散文没有写诗认真,散文没有诗重要,他有文类歧视,他把散文当诗写,所以才有《听听那冷雨》那种技巧外露,非常形式主义的散文。其实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的后记中他已经表明想法变了:“散文不是我的诗余。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这已经是1986年的事,也就是在我买到《左手的缪思》那一年,那时余光中已近六十,而这段文字静悄悄地躺在历史里,没什么人注意。六十岁时的余光中散文,也早已不是三四十岁时那种重形式实验,以自己的散文实践弹性、密度和质料的诗化散文。不过,余光中最大的成就不是在理论框架,而是创作。他以丰沛多变、磅礴雄浑的散文风格,在游记、幽默、叙事、抒情、议论,乃至序跋各种散文类型上,融合古典与白话,重写五四散文。

左手的缪思成为左手的谬误。擅长譬喻又幽默的余光中可能觉得历史也幽了他一默,很微不足道的。

猜你喜欢

散文家余光中梁实秋
寻李白(节选)
Be the best of whatever you are
无与比肩的散文家、美国文学偶像琼·狄迪恩去世,享年87岁
梁实秋谈付出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品诗赏词
不怕找茬
追思余光中:“乡愁”不老
第10届河北散文名作奖颁奖典礼暨百名散文家走进馆陶大型采风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