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

2018-03-29张庆超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武术传统文化

张庆超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体育部,山西 太原 030006)

武术发展在经历过技术方面的现代异化以及保留传统之类的狭隘思维之后,开始从文化领域出发对武术加以深层关注以及深度思考。武术本质为具备特殊性质的身体技术,以其发展问题为对象展开探讨的意义要超过技术发展层面。不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元素均会给武术发展造成影响,而这不但是武术发展问题,也是人类创造文化、发展文化的问题。下面便从文化维度以及内涵两个层面来审视武术发展。

1 文化维度:从“多维视野”出来审视武术发展

1.1 推动“文化传统”以及“传统文化”实现理论互动

文化传承通常以文化传统为其母体,若以武术对应的“传统”含义出发加以解释通常会伴有诸多困惑,而此类困惑本质便是我们如何对传统涵盖的变、不变进行理解,也就是武术涵盖的文化传统以及传统文化的联系。武术传统以维系为原则,而现代则是关注创新[1]。该种解释上虽然从某种逻辑看具备合理性,但此类认知缺少足够的天然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就其传承而言表现为一种过程,文化惰性与上述过程共同构成了武术传统。因此,以文化传统为导向来推动文化实现稳态传承意义重大。

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传统间存有持续增长谱系,前者是历史已然发生的,具备过去性质的文化,因此肯定会推动稳定的文化要素向着现在以及未来进行延续,特别是观念要素。此外,传统文化也具备时代性,而文化传统则以历史性为其特点。由明朝时武术流派的大体明确直到1928年时中央国术馆建成[2],再到如今竞技武术不断发展。人们以武术文化为对象展开理解时,必然会因时代而存有多种解读方式以及相匹配的内容。而此类解读会因时代而存有诸多差异,会随着历史实现汇集,从而构成具备延续性以及发展性的谱系。同时,我们必须从武术发展出发,对其文化涵盖的变异、持续等特性进行研究,确保传统不会成为武术发展伴有的思想累赘或者是思维局限,而是推动武术建设。

1.2 推动大、小传统实现有效认知转换

群众价值通常以“大传统”为前提,而“小传统”主要对武术具备的特殊性以及价值进行呈现。“大传统”涵盖的文化价值,相应意义便是以武术为对象进行深度思考以及探究,从习武者角度来看,其传承的技术资源天赋以及相应使用功效则是展开武术、拳种传承的重要任务。而“小传统”多对个人价值出发实现感性认知,也就是习武者对自身作用的重要形式[3]。“大传统”多是武术对应的社会角色进行关注,也就是将武术置于社会以及历史中,对其涵盖的社会价值进行考察。

不论是大传统还是小传统均具备层次性,就武术文化来说,其传统文化便涵盖了器物层、习俗与制度层以及心理层三个方面,也就是三层次说。就传统文化来说,武术文化隶属传统文化的关键内容,因此若想以武术传统为对象实现深入理解,必须将其放置在文化范畴之中。而大、小传统做到认知转换则是推动武术传统融合现代文化的基础。小传统通常构成大传统,武术以小传统为基础实现存在以及发展。而大传统通常是武术抽象的体现,其涉及了中华武术含有的整体精神以及价值,对于推动传统实现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若想从武术传统出发实现深度认知,必须推动大、小传统实现有效认知转换。只有依靠认知转换,才可对传统以及现代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从而更为深入地认识武术应有的历史使命。

1.3 明确武术对应的“实践”以及“后实践”对应的辩证逻辑

不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武术均需要以实践为基准,而“实践”以及“后实践”在美学或者是哲学领域应用甚广。例如,对于美学领域而言,便存有实践美学以及后实践美学。武术发展必须以实践为基准,例如1911年出现的“新武术”、后来的竞技武术等等[4],它们均依靠实践性从传统向着现代实现发展。诚然,实践性必然伴有不确定性,就像文化自觉一般,必须依靠文化碰撞或者是交流才可产生。实践性兼具了创新性以及盲目性,而此类特性会颠覆武术涵盖的文化传统,而“后实践”也因时代解构而逐步产生。传统文化因“后时代主义”而遭到重构,其虽然使大众思想得到有效解放,却又使大众因文化价值伴有的不确定性而困惑。对于武术发展来说,不论是主体实践还是现代发展均无法摆脱传统束缚而做到独立发展,武术实践必须依靠实践以及后实践相应的思维辩证来实现。

我们从武术传统以及其现代问题出发进行探析,就如同米尔斯所说:“需要推动术语争论向着事实相关看法进行转变,进而构成研究所必需的争论。”因此,就武术伴有的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传统、实践和后实践相应的辩证逻辑以及大、小传统对应的认知转变来说,该类讨论必须摆脱武术以往的发展理路,依靠与原有方式相异的形式展开观察以及感知。

2 文化内涵:武术发展应以追寻传统为导向来发展

通过对武术发展历程进行回溯,从1911年时武术受到西方兵操的影响直到如今以武术文化为对象实施研究变得备受瞩目,推动武术发展融入现代化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不管是竞技武术还是将武术看作文化遗产,对于置身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以武术发展为导向来寻求传统仍旧是如今的主题。

2.1 从现代角度出发推动武术的变革以及转型

武术发展通常要凭借传统以及现代之间的有效博弈而实现,而该认知是因武术发展伴有的被动性而形成。武术变革本质是以现代为基础进行的传统延续,变革必然需要动力,而动力则源于武术传统[5]。同时,变革必然伴有摒弃,要对武术中不合时宜的东西加以摒弃。所以,守望武术传统,并非意味着武术传统与现代进行隔绝,而是依靠二者博弈来推动武术发展。

武术转型则以传统为基础实现的现代适应。若说武术变革需要勇气加以支撑,那么武术转型则代表着文化生存以及死亡。对于任何事物而言,不论是变革还是转型,必然会趋向成功或者是趋向失败。因此武术变革以及转型必须也将自我生存作为代价而进行发展。

就武术发展进程而言,正是因传统以及现代具备的双重维度才使武术时代彰显出层次性[6]。当大众以太极拳为对象来质疑其技击功能不断降低时,又会对其推进大众生理健康亦或是文化需求的能力所叹服。当大众以竞技武术为对象对其文化割舍进行指责时,却又因其强大的传播性而震撼。当我们不愿推动武术向着现代化进行变革时,却又因武术早已出现现代化的尴尬以及失语问题而显得郁郁寡欢。因此,对于武术发展来说,变革以及转型是契合历史发展的,不论是传统延续还是现代发展均需相应的空间而生存下去。同时,武术发展也应凭借二者角力来追寻新生。

2.2 武术传统通过和现代融合得到有效延续

现阶段,虽然武术以传统性为其鲜明特征,但其内部具备的现代因素会因外部因素影响而逐步萌发[7]。目前很多学者均从传统文化出发对其现代性展开研究,例如周昌中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转型》便以传统文化为对象对其内部的现代因素展开了研究[8],认为传统文化涵盖着向现代性实现有效转型的可能性。而推动武术向着现代发展必然需要以武术内部的现代因素为基础,也就是明确传统武术内在包含的现代因素。因此,如何从传统武术出发对其现代性发掘显得极为关键。

文化以及文明间差异明显,文明如同文化的产品,具备静态性,而文化则是具备动态性以及连续性[9]。文化发展的动态性是推动武术融于现代的关键动力。文化不管是作为沉淀还是历史变迁,均是对文化以及文明伴有的差异性的呈现。此外,武术文化具备的动态性表明了文化发展本质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终结,武术也正因此类过程推动而逐步萌动直至发展。

民族发展必须依靠传统文化加以支撑,而武术发展必须依靠传统加以维系,而武术传统以及现代必须依靠上述因素才可实现融合以及进步。我们若对武术传统以及现代相应问题进行厘清必然需要面对进步以及融合。武术发展本质便较为复杂,也就是武术发展需要正视两种文化间的融合以及发展。其中一种源于武术内部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纵向层面的延续,另一种则是源于武术涵盖的东西文化的横向层面的互动。不管是同质文化对应的纵向延续还是异质文化对应的横向互动,相应的文化交织必然会推动武术相知复杂化发展。

2.3 武术传统依靠现代化的文化自觉以及历史使命来彰显价值

维系传统通常以文化自觉为基础,而后者是由费孝通[10]先生提出,在文化领域应用甚广。对武术而言,其传统维系必须依靠主体形式的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通常以文化价值以及历史使命为基础,而历史使命又可对文化自信进行彰显。因此,武术发展需要何种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必须涵盖批判意识,因此武术发展必须从文化自信出发进行理性化的自我审视以及自我批判。目前,“大武术观”的提出,便体现了武术发展伴有的文化自觉以及文化反思。

武术传统的发展价值以及存在意义通常由民族文化具备的超越性来决定,我们从武术发展出发展开学术研究,是希望凭借学术视角对大众在武术意义层面的理解进行研究。而这一维度的思考必然会推动学科实现深度发展,并对相应理论研究加以拓展以及延伸。武术传统对应的现代价值便是对民族文化具备的超越性进行体现,虽然各时代的民族文化通常被看作具有阶级性的工具,但其也因历史洗涤而具备独特的文化品格。武术虽然以“身体技术”的方式存在,但其涵盖的教化功能也是当前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本质早已不限于体育属性,而是对武术意义以及社会价值加以体现。大众依靠武术练习,可对民族文化进行理解,使我们了解到何为民族与传统。而对于传统文化进行的感知以及感悟,会促使我们对民族文化形成归属感,从而于生活信仰、价值功利等思想间构成一种平衡。

3 总结

总之,以武术传统为对象加以深层关注,并不是推动传统重新回到原有的文化范式之中。由于武术对应的现代研究不会再借助传统来展现历史,而是将传统看成现代发展关键的场域要素。推动武术发展融于现代化,也并不是反传统或者是文化背叛,由于传统延续必须依靠现代元素,因此必须从“多维视角”出发来理解武术传统以及现代化所带有的意蕴,理解武术发展背后的文化自觉以及自信。当前武术发展仍以追寻传统为其时代主体,武术发展并不单纯是留住过去,还应重视历史演绎以及文化重构。

猜你喜欢

武术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武术